多重宇宙理論是什麼時候有的?這一理論是誰先提出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科幻界和物理學界的一中假想:

我們的宇宙並不是單一的,存在許許多多

和我們無法相通的宇宙,各宇宙間互不干擾

(除非有蟲洞或其他外力打開一個缺口)

在那里也有一個你、我,

就像鏡像。

平行宇宙定義

就是平行空間。讓我們先來看一個著名的「祖母悖論」。大意是說:如果我們通過時空隧道回到了過去,遇見了我們的祖母,而我們又不幸的害死了祖母,那麼既然祖母在年輕的時候就死了,未來的我又從哪里來?既然沒有了我,我又怎麼會回到過去害死祖母?這樣便產生了一個悖論。

這個悖論是建立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廣義相對論認為我們的宇宙是平行相通的,可以通過孔洞回到過去。正如所設想的一樣,如果回到過去成立,就必然產生上述的悖論。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我們又被告知時間和空間是彼此聯繫的,由於光速恒定,所有運動,甚至時間本身都必須與之相對應,由此時間也是相對的。於是,人們為解釋上述悖論,提出「平行宇宙」的概念,這就是霍金的「平行空間理論」。

是否有另一個你正在閱讀和本文完全一樣的一篇文章?那個家夥並非你自己,卻生活在一個有著雲霧繚繞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原野、喧囂嘈雜的城市,和其它7顆行星一同圍繞一顆恒星旋轉,並且也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他(她)一生的經歷和你每秒鐘都相同。然而也許她此刻正準備放下這篇文章而你卻打算看下去。

這種「分身」的想法聽起來奇怪而又難以置信,但似乎我們不得不接受它,因為它已為各種天文觀測的結果所支持。如今最流行同時也最簡單的宇宙模型指出,離我們大約10^(10^28)米外之處存在一個和我們的銀河一模一樣的星系,而那其中正有個一模一樣的你。雖然這距離大得超乎人們的想像,卻毫不影響你的「分身」存在的真實性。該想法最初起源於很簡單的「自然可能性」而非現代物理所假設:宇宙在尺寸上無限大(或者至少足夠大),並且象天文觀測指出的那樣--均勻的分布著物質。既然如此,按照統計學規律便可以斷定,所有的事件(無論多麼相似或者相同)都會發生無數次:會有無數個孕育人類的星球,它們之中會有和你一摸一樣的人--一模一樣的長相、名字、記憶甚至和你一模一樣的動作、選擇--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確切的說,是無窮多個。

最新的宇宙學觀測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一種比喻。空間似乎是無限的。如果真是這樣,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必然會發生,不管這些事有多荒唐。在比我們天文觀測能企及範圍遠得多的地方,有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宇宙。天文學家甚至計算出它們距地球的平均距離。

你很可能永遠見不到你的「影子」們。你能觀測到的最遠距離也就是自大爆炸以來光所行進的最遠距離:大約140億光年,即4X10^26米--該距離為半徑的球體正好定義了我們可觀測視界的大小,或者簡單地說,宇宙的大小,又叫做哈勃體積。同樣的,另一個你所在的宇宙也是個同樣大小的球體。以上便是對「平行宇宙」最直觀的解釋。每個宇宙都是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

平行宇宙層次

對「宇宙」的如此定義,人們也許會認為這只是種形而上學的方式罷了。然則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區別在於該理論是否能通過實驗來測試,而不是它看起來是否怪異或者包含難以察覺的東西。多年來,物理學前沿不斷擴張,吸收融合了許多抽象的(甚至一度是形而上學的)概念,比如球形的地球、看不見的電磁場、時間在高速下流動減慢、量子重疊、空間彎曲、黑洞等等。近幾年來「多重宇宙」的概念也加入了上面的名單,與先前一些經過檢驗的理論,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配合起來,並且至少達到了一個經驗主義科學理論的基本標準:作出預言。當然作出的論斷也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迄今討論過多達4種類型獨立的平行宇宙。現在關鍵的已不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的問題了,而是它們到底有多少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