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最愛——親子瑜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寶寶的最愛——親子瑜伽 親子 第1張

好玩有趣的親子瑜伽,不只讓寶寶笑開懷,更有助寶寶認識身體,在互動中,能充分建立子間親的默契感,也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寶寶的最愛——親子瑜伽 親子 第2張

促進協調與感統能力

對成人而言,瑜伽除了可以幫助伸展身體各部位肌肉之外,更強調在持續的練習中悟出「平衡、尊重與體悟」。親子瑜伽雖然不像成人瑜伽有許多必須獨立完成的體位法、呼吸法,或者冥想,但通過父母的帶領,一樣能讓寶寶在親子瑜伽互動中,增強孩子對身體的認識,促進感覺統合能力。

台灣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暨英國生之光國際寶寶瑜珈講師林靜伶(熊熊老師)表示,通過親子瑜伽提供寶寶充分的觸覺體驗、前庭覺刺激、啟發孩子本體覺及肌肉關節覺,能幫助大腦為接受足夠的刺激,使寶寶情緒容易穩定,有助於身體動作的協調。

例如在雙腳轉圈的瑜伽互動中,家長有時會發現孩子兩只腳不協調,可能其中一只腳可以靈活轉圈,另一只腳卻顯得僵硬。此時,通過家長帶領肢體動作,可增進孩子的身體記憶,熟悉肢體運動方式,等到下一次練習,原本僵硬的那只腳就會逐漸開始靈活,促使身體兩側肢體漸漸協調與平衡。

提升親子默契,建立育兒成就感

親子瑜伽讓爸媽與寶寶能在特定的時間內專注於彼此,因此在持續的親子互動中,孩子也會與家長產生更多的默契。熊熊老師強調,所謂默契,並非單向的指寶寶會變得聽話,在父母要求的時間睡覺或不哭泣,而是任何時間爸媽都能知道寶寶要的是什麼、能聽懂哭泣背後的意義,且寶寶也會在需求被滿足後,回應父母的期望。孩子的需求,通常通過哭泣來表達,一旦親子間的默契建立,爸爸媽媽就比較容易從寶寶的臉色、表情與肢體語言來發現孩子的需求,並給予適當回應,同時,也可提升家長對育兒的信心與成就感。

練習使用身體肌肉力量

在親子互動中,寶寶按摩與親子瑜伽的意義十分相近,兩者皆能促進嬰兒生理與心理上的和諧。其中的不同在於,為寶寶按摩是通過靜態的觸覺刺激,直接促進孩子的神經與肌肉發展成熟,瑜伽則通過更多的靜態與動態體位法,來強化寶寶的肌肉力量,促進協調。例如幫助孩子進行倒立姿勢,孩子並非只是被動地接受身體被翻轉,而是必須在動作間嘗試使用全身的肌肉力量來幫助身體平衡,或是在動作後明白原來肌肉力量可以這樣被使用或利用,進而增加他的動作體驗與身體記憶。

寶寶的大休息

熊熊老師指出,成人瑜伽中的體位法在寶寶瑜伽中有許多類似的變化,只是相較於成人瑜伽,寶寶瑜伽的動作較簡化,且多半是以肢體間的伸展、放鬆與平衡為主。此外,在瑜伽課中,結束時會進行「大休息」,即閉上雙眼四肢放鬆,呈大字型平躺於瑜伽墊上,這個姿勢在寶寶瑜伽中也有,只是在親子瑜伽中,並不會要求寶寶一定要跟隨動作躺平,而是請家長獨立進行大休息,放任自己完全地放鬆,不再與寶寶交談或互動(除非寶寶哭泣需要大人的協助),讓寶寶在過程中體驗親子瑜伽中的「動」與大休息過程中的「靜」,並在一動一靜間,理解父母親與他之間的互動模式,此時,寶寶有機會出現坐著、趴著或躺著的姿勢,最後會安靜的依偎在父母身旁。

熊熊老師表示:進行這個放鬆活動,一開始對父母來說特別困難,因為多數的爸媽擔心孩子哭泣會影響別人或移動中的寶寶會打擾他人的休息,因此很難放任自己真正地暫時放鬆。但其實若爸媽能夠真正地放鬆,寶寶或許一開始會用聲音或動作嘗試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若爸媽持續休息不予理會,寶寶就會自然地再回到父母身邊,安靜的依偎休息(雖然只是10分鐘的大休息,但父母親都可以因為好好的放鬆,而能恢復更多的正面能量來繼續面對寶寶)。

熊熊老師認為,當孩子在大休息的活動中,觀察到爸媽的狀態而給予反饋(回到父母身邊依偎),這是親子之間很有意義的互動,這樣除了讓雙方知道在彼此的互動中,可以不只包含動態的瑜伽動作,還能共同進行靜態的大休息之外,也讓父母對親子間的默契培養更有感覺,並從中得到信心。

進行親子瑜伽的注意事項

親子瑜伽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皆可進行,持續時間可從數分鐘到半小時以上,但需避開寶寶饑餓或疲倦的時間點。過程中,爸爸媽媽需關注寶寶的行為與表情,若寶寶出現煩躁或不悅時,須停止正在進行的瑜伽動作,並設法滿足孩子目前的需求。環境上,則建議選擇安靜、乾淨的場所,室內保持溫暖與空氣流通,親子瑜伽進行時,可在地板鋪上一層軟墊維護寶寶安全。提醒家長,若寶寶有健康問題或特殊情況,須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瑜伽動作,若適合再進行,優先考慮寶寶的健康安全。

寶寶的最愛——親子瑜伽 親子 第3張

寶寶的最愛——親子瑜伽 親子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