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7月13日,一汽、東風、長安這三家國有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決定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三大自主品牌達成戰略合作框架,這在國企歷史中是第一次;而三大自主品牌攜手進入出行服務領域,同樣也是第一次。
2012年,滴滴出行的誕生開啟了智能出行的序幕。在購置稅減免和汽車下鄉活動的政策影響下,大陸汽車市場在2009年取得了飛速發展,私家車數量急劇增多。私家車數量的增多,導致了城市交通的擁堵。而為了緩解城市擁堵,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後頒布了限行政策。城市中外來人口不斷增長,限行政策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與此同時,城市中計程車的數量卻沒有跟隨人口數量的增長而同步增長,這在一定程度加劇了公共交通的壓力,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滿意度。
滴滴正是瞄準了這個片藍海,讓閒置的私家車「兼職」計程車業務。正巧此時正值智慧型手機大規模的普及,由手機APP承載的智能出行也隨之得到了普及,並迅速風靡全國。
不過滴滴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2014年,滴滴與快的分別投入巨額推廣費用,以求戰勝對方,這就是「補貼大戰」的由來。在滴滴與快的爭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在國外市場風頭正盛的優步來到了中國。滴滴與快的在2015年2月宣布合併,共同抵禦優步的入侵。在2016年8月,滴滴收購優步,出行服務戰火停息,滴滴成為優勝者,霸占了出行市場。
雖然市面上還有神州專車、易到和曹操專車等出行服務公司,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採用了差異化策略,並且規模有限,無法對滴滴造成衝擊。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滴滴規模越做越大,從業人員越來越多,滴滴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首先就是網約車司機的管理難題,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網約車司機違法違紀事件出現;其次就是網約車與計程車矛盾激化,計程車停運事件屢有發生;最後,當滴滴做到對市場的掌控後,其收取司機的提成比例不斷提高,給予用戶的補貼減少,引發了司機和乘客的雙重抱怨。
T3出行服務公司的誕生,讓業內看到另一個與滴滴抗衡的「巨無霸」誕生的潛力。出行服務的核心是車輛,而對於三大汽車廠商來說,車輛數量反而是最簡單的問題。由三大廠商供給T3車輛,不僅能夠滿足T3業務需求,還可以促進三大廠商的銷量,這是一舉兩得的做法。有了足夠的資源,就為T3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作為國有企業,T3出行服務公司還可以借助母公司的地方政府資源,做到網約車和計程車的良性競爭,加強城市共同交通的承載能力,造福市民。國企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嚴格把控,有利於管控網約車司機的職業素質,一定程度上規避滴滴網約車司機的管理難題。此外,T3公司在經營中收集的大數據,為一汽、東風、長安提供了從傳統製造企業到科技公司轉型升級的創造了條件。
T3出行服務公司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但是其中的劣勢也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國有企業在管理制度方面十分嚴格,但是過於嚴格的管理制度會造成管理僵化,出現「外行主管內行」的現象,無法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在T3成立之時,一汽、東風、長安在戰略協議中明確表示,會引入跨界合作夥伴,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體制。並且國企「混改」風潮形成,從根本上保證了市場競爭機制的確立與實行,真正的摒棄了國企的弊病,發揮國企的優勢。
在如今政策環境與市場條件下,傳統企業的升級轉型勢在必行,T3出行公司的成立,是國有汽車企業開始轉型升級的一個信號。雖然T3有著眾多優勢,但是究竟能不能成功挑戰滴滴的霸主地位,還需要T3不斷努力。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