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揭秘:解放軍報稱讚了一支英雄穿插部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979年4月26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通訊《祖國,為您的英雄兒女驕傲——記廣西邊防前線的一支穿插部隊》,盛讚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我軍一支勁旅,從而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關注。那麼,報紙上說的是哪支部隊呢?

對越反擊戰揭秘:解放軍報稱讚了一支英雄穿插部隊 歷史 第1張

2013年底,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廣州軍區陸軍第41集團軍摩托化步兵第121師縮編為第121叢林山地作戰旅和第122步兵機械化作戰旅。按照規定,由第121旅繼承原步兵第121師的主要榮譽,第122旅繼承原陸軍第122師的主要榮譽。這樣,步兵第121師的編制正式撤銷,走完了65年的英雄征程。前文解放軍報上說的那支穿插部隊,就是1979年時的陸軍第121師。

陸軍第121師的前身最早誕生於抗日戰爭中的膠東地區,後組建為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抗戰勝利後,第6師的2個主力團奉命開赴東北,改編為東滿人民自衛軍第2縱隊第1支隊,不久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滿臨時指揮部第2縱隊第1旅。在東北解放戰爭中,該部先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第10旅、第4縱隊第10師,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第121師。曾參加過三保本溪、鞍海、新開嶺、四保臨江,東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勢,遼沈、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戰鬥。在1946年5月的鞍海戰役中,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第10旅表現出色,其所屬的28、29、30團被遼東軍區分別授予「海城團」、「鞍山團」、「大石橋團」榮譽稱號,開創了我軍歷史上一個旅(師)的3個建制團在一次戰役中均被授予榮譽稱號的特例。到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戰役塔山阻擊戰時,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協同兄弟部隊第11縱隊死守塔山、白台山一線,阻擊由錦西、葫蘆島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東進兵團」,與有海、空軍支援的7個師強敵苦戰6晝夜,未讓敵軍前進一步,付出3700多人的傷亡殲敵6500餘人,保障了東野主力攻取錦州的最後勝利。其中第4縱隊第10師28團(即第121師361團)堅守鐵路橋及其以東陣地,力挫有「趙子龍師」之稱的國民黨軍獨立第95師和第8師等部衝擊,大量殺傷敵人,自己也傷亡過半,於戰後被第4縱隊授予「守備英雄團」榮譽稱號。東北野戰軍中共有7個師被評價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第4縱隊第10師即是其中之一。東北軍區司令部評價該師稱:「質量成分好,戰鬥作風猛,動作快,能打運動戰,有突擊精神,防禦戰鬥中有頑強的戰鬥力,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建國後,第121師在第41軍序列內先後隸屬中南軍區和廣州軍區,長期鎮守粵東。1969年10月,第121師(單獨使用番號時稱「陸軍第121師」)隨軍調防廣西地區,並被確定為齊裝滿員的軍甲種戰備值班師。到了1978年底,針對中越邊境形勢持續惡化,第121師奉中央軍委和廣州軍區命令,秘密向廣西德保、靖西地區機動,支援邊防武裝鬥爭,成為了全軍最早出動的兩個陸軍師之一。1979年2月,第121師在第41軍序列中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廣西方向作戰,浴血奮戰28天,殲敵2898人,戰績名列參戰29個陸軍師的第4名,打出了國威軍威。同時,這次出國作戰也成為了第121師歷史上最為艱苦卓絕的險難經歷,留下了令人難忘的深深記憶。

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分為東西兩個戰場,其中的東線廣西方向為主要打擊方向,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任總指揮。以廣州軍區部隊為作戰主力,先後集結了6個野戰軍的18個陸軍師,加上廣西軍區部隊和配屬保障等部隊,總兵力達32萬餘人,並配備了600多輛坦克、裝甲車,2萬多輛汽車及大量的火炮、機械等裝備器材。根據中央軍委的意圖,廣州軍區以越南北部的高平省省會高平市為主要打擊目標,集中第一梯隊7個陸軍師10萬人馬,組成南、北兩個重兵突擊集團,對防守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地方部隊約1.5萬人形成鉗形合圍,欲圖包餃子,打殲滅戰。

高平地區為典型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貌,除高平、復和、東溪、七溪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巖山,海拔多為500米以上,覆蓋著茂密的叢林和高茅草。石山坡度陡峭,一般為80度左右,多數無路可走,難以攀登。山上天然洞穴多,兩山之間形成深谷,道路稀少。主要公路有三條:3號公路從高平向東經廣淵、復和到廣西龍州縣的水口關,自高平經扣屯向西南至銀山、太原段稱為3號A公路,經扣屯向西至原平段稱為3號B公路;4號公路從高平向東南過雅南、東溪、七溪、脫浪、同登、諒山綿延至北部灣;166號公路從高平向西北經河安、安樂、朔江通往廣西那坡縣的平孟公社。另外,在西北面邊境的莫隆經通農至朗幹、通農至達那、通農至安樂有簡易公路,在北面有廣西靖西縣龍邦公社經茶靈通向高平的公路,其餘為鄉村土路和山間小路。道路多穿行於山腳、河邊、峽谷之中,路窄,彎急,坡度大,沿途隘口多,絕大多數路段不能會車。這一地區河流較多,多數地段雖可徒涉,但水流很急,河岸一般又陡又高。氣候變化快,霧大雨多,晝夜溫差相差達十幾度。

對越反擊戰揭秘:解放軍報稱讚了一支英雄穿插部隊 歷史 第2張

從高平戰區的地理上看,要對高平地區的越軍形成合圍,就必須控制高平以東至廣淵、復和的3號公路,以南至雅南、東溪、七溪的4號公路,經扣屯向西南至銀山、太原的3號A公路,經扣屯向西至原平的3號B公路,還有從高平向西北至重鎮朔江的166號公路。據此,廣州軍區部隊組成了南、北突擊集團,以北集團第41軍同時向朔江、莫隆、通農、河安、班莊、扣屯、茶靈方向突擊,控制166號公路,切斷3號A、B公路,封閉高平之敵與原平、太原方向越軍的通道;以南集團第42軍配屬第43軍129師,同時向復和、廣淵、東溪、七溪方向突擊,控制3號公路,截斷4號公路,阻止高平越軍南逃和諒山越軍北援。之後,南、北集團會攻高平,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根據廣州軍區前指和第41軍的戰役計劃,第121師擔負了艱巨的戰役穿插任務,要於總攻開始後從廣西那坡縣念井地區出境,突破邊境當面越南通農縣莫隆地區的越軍防線,以3個輕裝步兵團沿莫隆、通農、宗梅、黃得一線前進,向省會高平市以西的班莊、董賽、809、841高地迅猛穿插。規定要在戰鬥打響後12小時內穿插到位,首先殲滅班莊地區的越軍852團,切斷西去原平的3號B公路。爾後以一部兵力搶占有利地形,構成對內對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敵西逃與原平之敵東援;師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發展進攻,打通與向河安、扣屯穿插的本軍第123師的聯繫,阻擊高平之敵南逃和太原之敵北援,並會同友鄰南集團第42軍完成對高平地區越軍的圍殲。

從邊境念井到穿插目的地班莊、董賽、809、841高地,直線距離約在33~37公里,算上山地系數則實際距離在80公里以上。要通過越南高平省的通農、原平、河安三個縣地區,沿途只有少部分為丘陵地帶,多數是高聳險峻的叢林山地,谷深坡陡,石山隘口眾多,山上遍布巖洞。從念井至邊境對面的越南莫隆無公路相連,從莫隆至通農、朗幹有簡易公路,朗幹以南只有山間小路,個別地區則無路可走,需手腳並用攀登爬行。途中河溪眾多,最大的一條是謝牢河,河寬幾十米至百餘米,水深在一米以上。在宗梅、三龍、那岸河段,各有一條鐵索吊橋連接兩岸,橋面多為竹板或雜木橫鋪,人走上去搖晃很厲害,騾馬則無法通過。

防守高平的越軍346師判斷中國軍隊會以步坦結合沿主要公路發起進攻,因此將防禦重點和主要兵力兵器放在了高平以北、以東的朔江、茶靈、弄壓、廣淵、復和等方向,沿主要城鎮周圍及重要交通沿線扼控制高點設防,構成了可以互相聯結的環形防禦體系。而高平以西山地面積廣大,道路稀少,河溪縱橫,自然環境複雜,重裝備不能通行,大兵團難以展開和進攻,所以不是越軍的重點防禦方向。其在該地區的兵力配置是:莫隆地區由通農縣獨立營和布蓋公安屯防守;莫隆、通農、宗梅方向約有越軍1個連和特工、公安及武裝民軍各一部;瑪班北側鐵礦有400餘名武裝礦工;郭來、葵非、北朗地區有越軍約1個多連兵力;班莊地區放了地方軍852團和原平縣獨立大隊;扣屯地區是346師851團一部和特工隊;312高地西側有越軍的軍械彈藥和軍需糧秣倉庫各一座,警衛兵力約1個排。總的來看,越軍在高平以西的總兵力雜七雜八有兩個多團,但分散把守廣大地區,沒有完整的防禦體系,也缺少重炮兵支援,算不上是較強的防禦力量。

由上述信息可知,第121師的穿插路線沿途自然環境非常複雜,山多洞險,叢林密布,且道路極少,路況很差,大部分地段重裝備與輪式車輛無法通行,只能靠輕步兵徒步穿插。越軍在這一帶的防禦兵力不多,火力不強,看上去似不難擊破。廣州軍區前指和第41軍拿出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去這樣艱險的地形上搞戰役穿插,足見其打殲滅戰的企圖心之大,頗有解放戰爭時期的風采。而第121師能擔此重任,也很說明該師在軍首長心中的地位,是要當尖刀用的部隊,關鍵時刻一擊必中!

第121師長期擔任軍戰備值班師,平時訓練要好於一般部隊。但該師26年未打仗,基層幹部、戰士缺乏實戰經驗,這是個很大的弱點。雖然經過了政治動員和臨戰訓練,但時間較短,針對性也不夠,效果有待檢驗。受領任務時,第121師轄步兵361、362、363團和師炮兵團,全師參戰共計12207人。另外還加強了軍坦克團2營、廣州軍區水陸坦克團5連、軍炮兵團122加農炮營、第123師107火箭炮營(欠1個連)、工兵第13團1、9連(各欠1個排),並配屬3200餘名隨軍民工擔負火線運輸。戰時第121師的主要主管幹部為:師長鄭文水、政委周開源,副師長王鳳春、李德瑞、李培江、孫學文、楊均和、彭富信、薑洪年、於俊久,副政委丁文奎、馮志功、孔慶仕、李作章、宋永林、孫勝佐、王仕誠,參謀長張樸嶽,副參謀長宋傳家、王守城,政治部主任孫甫,副主任王子富、單琦,後勤部長李華成等人。受軍前指派遣,第41軍副軍長毛餘和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加強到第121師協助實施組織指揮。

按照軍、師戰役計劃規定,第121師首先以一部兵力突破莫隆地區的越軍防線,打開突破口。爾後師主力分多路出境,多路發起穿插。為加快穿插速度,由第41軍組織工兵及部分步兵、民工搶修從念井邊境119號界碑至莫隆的5公里急造軍路,保障炮兵、裝甲兵和輪式車輛由此出境。其中由軍坦克團2營、廣州軍區水陸坦克團5連搭載第121師一部兵力至宗梅地區,在這裡步兵下車加入穿插,坦克分隊則轉隸本軍第123師;師炮兵群沿急造軍路、簡易公路進至通農地區占領發射陣地,以火力支援第121師穿插。後視情況沿簡易公路向安樂地區機動,以火力支援軍、師步兵圍殲班莊、高平地區之敵;從宗梅開始,第121師3個步兵團全部轉為徒步穿插,沿黃得、班黃、天豐嶺路線南下,沿途不與敵人戀戰,不顧一切奪路前進,務必按時完成戰役穿插任務。

就具體戰鬥部署而言,打開莫隆突破口的任務由362團擔任,爾後轉為師預備隊,隨師主力後跟進;待362團將莫隆道路打通後,363團主力從121號界碑出境發起穿插,經山間小路上莫隆以南簡易公路前進。該團2營由軍坦克團2營和廣州軍區水陸坦克團5連搭載,從團主力東側的119號界碑出境,沿急造軍路進至宗梅與團主力會合;361團於119號界碑以東的118號界碑地區出境,沿小路穿插;第121師偵察大隊在362團打開口子後出境,沿莫隆西側山地秘密向前穿插。從穿插路線上看,第121師是將全師分成了四路,從西向東依次是師偵察大隊、362團、363團、361團,像四把尖刀一樣交替插向敵縱深。

為加強對各部的指揮,第121師組成了三個指揮所:師基本指揮所(簡稱師基指)由副軍長毛餘、師長鄭文水、政委周開源率領,隨363團主力後跟進;師前進指揮所(簡稱師前指)由副師長李德瑞、副政委丁文奎、副參謀長宋傳家、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率領,在指揮362團打開突破口後,改為師預備指揮所(簡稱師預指),隨362團後跟進;師後勤指揮所(簡稱師後指)由副政委李作章率領,隨師主力跟進;師後勤前梯隊由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率領,隨師預備指揮所前進。同時,將部分師級主管幹部也加強到下屬各步兵團協助實施組織指揮。

對越反擊戰揭秘:解放軍報稱讚了一支英雄穿插部隊 歷史 第3張

1979年時的解放軍,由於歷經多年運動衝擊,軍隊建設水平比較低,尚處於摩托化與騾馬化混雜階段。特別是在傳統弱項後勤保障方面,與革命戰爭年代差別不大,供給與運輸均缺乏現代化手段支撐。到了戰時,在後方交通線未打通之前,一線作戰之需仍主要靠單兵自行攜帶。就對越作戰時來說,普通步兵要攜帶沖鋒槍/半自動步槍1支、子彈150~300發、4個彈夾、4枚手榴彈、1把工兵鏟(或小十字鎬)、1個防毒面具、1把匕首(偵察兵用)、1個水壺、1件雨衣、2個急救包、1支防蚊劑、1瓶淨水劑、1個挎包(內裝飯碗、牙具、毛巾、絨衣等)等,每個班的尖兵配發砍刀,還要帶上盡可能多的壓縮幹糧、大米、鹹菜頭和罐頭,平均負重約49.2斤。操縱壓制火器和隨伴火器人員的負重就更大了。如輕機槍手人均負重57斤、火箭筒手人均負重54斤、60炮手人均負重56斤、重機槍手人均負重66. 5斤、82迫擊炮手人均負重56斤、82無坐力炮手人均負重61斤等。如此平均在50斤以上的單兵負重,在平地上走一會都累得夠嗆,卻要在亞熱帶山地叢林中快速穿插,其艱難程度是可想而知了。另外,上述單兵攜行的彈藥為一般戰鬥基數,糧食也只是按3、4天的定量配發。一旦糧彈耗盡,還需要後方及時補給。

第121師執行的是遠離後方的戰役穿插任務,所經路線又非常險峻,輪式車輛無法跟隨,只能靠騾馬馱運糧食、彈藥等物資隨部隊行進。這樣一來,要深入異國敵占區獨立作戰,變數就非常大了。萬一長時間與主力部隊脫離聯繫,或者隨行的輜重運輸隊在途中出現意外,那麼全師就將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從後來的實戰情況看,第121師果然遇到了全師斷糧的危機,搞得非常困苦。

第121師要想順利發起穿插,第一步就必須撕開邊境當面越南莫隆地區的突破口。莫隆地區面對廣西念井邊境118號界碑至121號界碑地域,正面東西寬約8公里,南北縱深約10公里,到處是崇山峻嶺,邊境上只有兩條隘口相通,向縱深去也只有數條山谷間的小道,重裝備和車輛無法通行。由於莫隆地區緊緊控制著第121師預定向縱深穿插的幾條主要路線,所以必須首先將其奪取。通過偵察獲悉,防守莫隆一線的越軍是通農縣獨立營、布蓋公安屯和部分武裝民軍,依托若干高地和石山隘口設防,阻斷交通線。按照第121師的戰役計劃,由362團採取奇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手段,從多個方向對莫隆地區之敵發起突然攻擊,一舉撕開口子。

1979年2月16日夜,362團各攻擊分隊在團長張志安、政委滿益洪與代表師前指的李德瑞副師長指揮下,悄悄越過邊界沿小路隱蔽接近莫隆越軍前沿。2月17日凌晨2時,右翼的362團1營1連以奇襲手段迅速攻占朗昌西側無名高地,擊斃越軍中尉以下12人,打開了道路。隨後,1連掩護師偵察大隊由此出境發起穿插。在左翼,1營3連也迅速攻占875高地,殲敵10人,保障了團主力的左翼安全。

3營7連是撕口子的尖刀連,在2月16日夜秘密越境接敵,向扼守第121師右翼穿插部隊必經之路楠同地區的越軍發起突然強攻。經過8個多小時戰鬥,7連於17日天亮前相繼攻殲了駐守楠同地區數個要點的越軍,以傷亡9人的代價殲敵46人,為師主力穿插撕開了口子。戰後,7連被廣州軍區授予「夜老虎連」榮譽稱號。同時,這一戰中打出了第121師第一名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英雄模範個人——「爆破英雄」薑利民烈士。薑利民是新疆軍區五七幹校政委薑永錫的兒子,7連3排排長。在戰鬥中,薑利民用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連續炸掉了越軍3個暗火力點,當準備爆破下一個火力點的時候不幸中彈倒下,犧牲在了副指導員懷裡,事跡非常感人。

對越反擊戰揭秘:解放軍報稱讚了一支英雄穿插部隊 歷史 第4張

2月17日凌晨4時40分,第41軍的軍、師炮兵群向莫隆及縱深之敵各目標進行了23分鐘炮火準備。在炮火掩護下,362團的主攻營2營從正面向駐守布蓋公安屯之越軍發起了猛烈突擊。經過與敵人反復爭奪,戰至17日下午15時許攻占了公安屯地域,殲敵通農縣獨立營和公安計一個多連。與此同時,1營、3營主力也在2營的左右兩翼向縱深發展進攻,連克要點,殲敵一部,控制了從莫隆通向通農的簡易公路和周圍幾條主要小路。

至此,經過19個多小時戰鬥,362團基本殲滅了莫隆地區之敵,打開了一個正面寬6公里,縱深長7公里的口子,保障了軍師主力按時向敵縱深發起穿插,勝利完成任務。在整個進攻戰鬥中,362團共斃敵274人,俘敵10人,繳獲各種武器53件及彈藥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