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提升無線網路體驗 雙通路2x2Wi-Fi必不可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無線網路作為現在大家的新剛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其中一般用戶接觸最多的就是經營商移動網路和現在遍布我們周圍的Wi-Fi了。LTE網路不用多說,控制點在於經營商提供的網路,基站覆蓋以及手機基帶的上下行能力,其中除了手機之外,基本都是我們不可控的因素。

相比之下,在真正的無線網路體驗方面,Wi-Fi的重要性其實會更高一些,首先說一個最實際的,資費問題,相比於使用移動網路需要分心關注剩餘流量,肯定還是可以敞開用的Wi-Fi更爽一些,畢竟即使所謂的無限流量套餐,在使用了一定量之後,也會有不同的限速措施,網路體驗大打折扣。

要提升Wi-Fi使用體驗,相信不少朋友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們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網路帶寬、路由器等無線輸出設備和手機等終端接收設備。其中帶寬部分最容易理解,要想速度快,自然就得接入高速大帶寬的網路,在其餘條件充足的情況下,100M光纖的網速必然是要快過4M小水管的。

而路由器的選擇方面,穩定性、最大帶寬支持、負載能力、2.5GHz和5GHz雙頻、多天線MIMO技術等方面都是需要考慮的,當然現在路由也都做得不錯了,一般購買靠譜的品牌,合適的價格上基本也不會出大錯。

但是可能大家還是會發現,即使自己家中的網路以上兩方面都做到足夠好,百兆光纖入戶,高端路由器配置完成,還是不能享受到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無線網路體驗,不僅經常有莫名的延遲,在一些障礙較多或者距離較遠的角落,甚至連接網路的基本穩定性都難以保障,Wi-Fi總是在不停地斷開和重連,哪還有心思刷劇或者吃雞。

如果以上這些情況都是你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出現的,那麼不用懷疑了,多半是你的手機並不支持2×2雙通路Wi-Fi技術。

2×2 Wi-Fi是高通中高端SoC所支持的一項新特性,利用雙天線MIMO(多入多出)技術,可以將已有資源做到更好的利用,在不增加頻譜資源和天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提供更好的網路覆蓋和更高的數據吞吐量,簡單來說就是網路信號更好,網速更快(需要路由器無線網路發射端同樣支持MIMO技術)。

「有線的資源是無限的,但無線的資源是有限」。有線網路在這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有拓容需要的時候多扯一條光纖就能解決,一條不行還能多來幾條,但無線網路大家都是依靠無形的電磁波走的「航空路線」,因此就存在互相干擾的問題,頻譜資源本身有限,還要考慮傳播過程衰減和各頻段電磁波衍射能力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受到的限制就更大了。

而為了利用好寶貴的頻譜資源,就有了高階調制、多天線MIMO以及多載波調制等等技術的出現,咱們今天談及的雙通路Wi-Fi,主要就是利用雙天線MIMO的特性為我們常用的智慧型手機Wi-Fi能力帶來了巨大提升。

MIMO涉及到空間分集和空間復用兩方面的技術。利用空間分集技術,發射端可以將相同信號從不同天線發出,接收端的多天線收到信號之後可以互相印證,從而獲取更大的分集增益,提高信號的可靠性,在信號覆蓋弱的地方,就可以利用此項特性來保證連接的高可靠,相對於單路Wi-Fi自然就有了更好的體驗。當然,「互相印證」只是便於理解的一個簡單說法,實際情況是多天線可以利用更複雜的復合編碼形式做到更大的提升,就比如空時分組碼和波束成形等技術,這里咱們不必深究。

而空間復用技術則正相反,輸出端的多條天線分別傳輸不同信號,接收端對應的多條天線再分別接收,從而做到信道容量的成倍提升,其優勢就在於對帶寬本身和天線的發送功率的要求並沒有提升,主要是增加了頻譜的利用率。簡單比喻就像在兩地之間建起了雙車道甚至多車道,傳輸的效率自然也就提起來了。同樣的,這里也只是便於理解的說法,實際情況中還涉及到信道模型建立、調解複雜程度等細節性的問題,不過這些都是廠商和高通需要解決的問題,咱們安心享受實際成果就好。

正是因為擁有空間分集增益和空間復用增益的加持,雙通路Wi-Fi可以利用2×2天線做到並行數據的傳輸和信道衰落的抑制,表現到實際體驗方面,就是家里再也沒有無線網路覆蓋不到的死角,且Wi-Fi的延時、丟包率、上下行速率等也會表現得更加理想。

也許有的同學就會問了,我也知道2×2 Wi-Fi能顯著提升網路體驗,但是讓我在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里還要為Wi-Fi再增加一條天線設計,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沒錯,首先這條天線可能會讓電池的容量再縮減幾分,對續航比較敏感的同學可能當時就不太好了,其次,天線的設計本身就是個技術活,天線淨空對TRP(Total Radiated Power,整體發射功率)的影響死死的壓在廠商頭上,過不了場測就滿足不了經營商標準,自然也就沒有量產的可能性了。

而這正是高通2×2 Wi-Fi解決的另一個大問題——僅利用單條Wi-Fi天線就能夠做到雙通路Wi-Fi的性能,當然,高通也並不是做到了無中生有,而是另辟蹊徑,向隔壁的LTE天線借了一條來應急,這條LTE/Wi-Fi共享分集天線主要面向2.4GHz Wi-Fi頻段,配合Wi-Fi主天線做到以上所說全部2×2 Wi-Fi的功能。

幹起了兼職並不是說其主要工作就幹不好了,共享分集天線面對的LTE網路頻段集中在中高範圍,該頻段電磁波波長較短,衍射能力差,也就是俗稱的穿牆能力弱,在室內等環境基本處於無效狀態,而在高通的規劃里,也是當這類LTE連接無效時,這條共享分集天線才會作為Wi-Fi天線使用,也就是說這個方案實際對LTE網路連接性能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

以上是我們基於理論和資料做出的分析,而實際情況和我們的分析也基本一致。

可以看到,在同樣的網路環境和家庭布局之中,普通的單路Wi-Fi設備在一些角落已經出現了標紅的點,這代表在該區域,設備出現了Wi-Fi連接頻繁斷開無法使用的情況,相比之下,使用2×2 Wi-Fi的設備則可以幫助家庭做到完美的無線網路覆蓋。

高通的雙通路Wi-Fi作為一個標桿級功能,即使是自家晶片,也只出現在中高端產品之上,除了最頂端的驍龍800系列SoC而外,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一代神U驍龍660和新登場的攪局者驍龍710了,驍龍710作為一個全新的系列,其上有著不少本來高端專屬的特性下放,其中就包括驍龍845同款Hexagon 685 DSP和全新的Spectra 250 ISP以及我們今天所說的雙通路Wi-Fi等等。

因此,我們選取了搭載驍龍710處理器小米8 SE做簡單測試,另一方面我們還選擇了不支持雙通路Wi-Fi的某安卓平板,選取平板作為對比對象,主要是因為它在天線設計方面的空間更充足,能夠作為發揮優秀的1×1 Wi-Fi解決方案的代表。

以上是距離路由器最遠的房間中測得的數據,兩款設備連接的都是「XXX_5G_601」,選擇5GHz頻段,是因為其穿牆能力更弱,可以增加測試難度。因為是在家庭環境實測,可以看到周圍充滿了鄰居的網路干擾。

左側螢幕較小的是小米8 SE,測試Wi-Fi顯示為綠色線條(下部為綠色陰影區域),而右側是安卓平板,測試Wi-Fi顯示為藍色線條(下部為藍色陰影區域)。觀看放大圖例,可以看到在相同環境下,當小米8 SE信號強度為-74dBm左右的時候,平板的信號基本在-81dBm左右,二者信號強度有著明顯的差異,在後面出現的波動之中,這個差異也始終存在,可以判定小米8 SE的Wi-Fi連接能力是強於體積更大的平板的。

高通的雙通路Wi-Fi技術,不僅對網路體驗本身做到了提升,還降低了各家手機廠商的設計難度,無需在前期設計時在寶貴的內部空間中留出多一條Wi-Fi天線的位置,只要使用中高端的高通SoC,自然就能擁有更好的2×2 Wi-Fi技術。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同樣也是一個好消息,這直接說明了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好的網路體驗,除了寬帶和路由器要足夠給力之外,選擇支持2×2 Wi-Fi功能的「高通芯」手機,同樣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