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宰相俾斯麥,治國和理財都是一把好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俾斯麥是德意志帝國的首任宰相,也就是大家所稱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鐵」指鋒利的武器, 「血」指的是殘忍的戰爭,他是德國的 「建築師和領航員」,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外交家,他卓越的貢獻是結束了黎塞留所打造的德意志分裂情況。

俾斯麥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19世紀的歐洲就如同一個大熔爐,鑄煉出了許多風雲人物,拿破侖和俾斯麥無疑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還正好有如接力一般地出現——俾斯麥出生於拿破侖重返法國建立 「百日王朝」期間,當拿破侖死在遙遠的大西洋小島上之時,日後改變歐洲版圖的強人俾斯麥正在茁壯成長。

  1815年4月1日,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出生在普魯士的興奧森小鎮上,他的出世並沒有伴隨著什麼 「異象」,只有他43歲的父親斐迪南·馮·俾斯麥高興地鳴槍慶賀,還在報紙上刊登了廣告——這正是 「容克」的作風。

  如果今天要給俾斯麥劃分 「階級成分」的話,那麼他的 「家庭出身」就將是 「容克」(Junker), 「容克」指以普魯士為代表的德意志東部地區的貴族地主,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來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名字中的 「馮」(von)是其標誌。他們擁有莊園,但並不養尊處優,也要親自幹活。容克們大多粗野專橫,缺乏教養,同時也具有勇敢、守紀和服從的優點。

  俾斯麥的家庭略有不同,他的祖父是盧梭的學生,熱衷讀書,希望後代成為彬彬有禮的貴族,因此俾斯麥的父親對仕途不感冒,雖然有過戰功,但只希望安靜地當個鄉紳,國王還因此撤過老俾斯麥的軍職,褫奪了他的盔甲。不過容克的痕跡也有,俾斯麥就繼承了父親急躁的性格。

俾斯麥父母的畫像,他們相差了18歲

  俾斯麥的母親廉明妮·露易絲·門肯(WilhelmineLuiseMencken)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的文官家庭,其父路德維希?門肯當過宮廷文官,家風比較文明。不過他的母親熱衷社交,對孩子關注較少,所以俾斯麥從小更加親近父親,不過俾斯麥同樣繼承了母親遇事理智,講理不講情的特點。

11歲時的俾斯麥,臉上帶著玩世不恭的表情

  俾斯麥六歲起就被送到柏林柏拉曼學校寄宿,經常在早上 「被一把細長的刀子戳醒」,吃著勉強充饑的陳麵包,冬天被凍得瑟瑟發抖,還因為自己的容克身份而受到平民同學的排擠。晚年的俾斯麥常為這段時光憤憤不平,不過,他在學校也學會了遊泳和擊劍,鍛煉出了好身板。

1836年21歲時的俾斯麥

  遠離家人,環境艱苦,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青少年時代的俾斯麥衣著不整,經常酗酒,時常佩劍牽狗在外招搖,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後來進入哥廷根大學的三個學期裡,他曾二十多次與人鬥毆,臉上的傷疤縫了14針,成績也不好,唯一的優勢是語言——學會了英、法、俄、波、意五門外語。俾斯麥一副 「問題少年」的模樣讓母親非常失望,直到去世也不能釋懷。

  20歲畢業後,為了避免當兵,俾斯麥一番突擊後通過了資格考試,當上了律師。後來又通過了公務員考試,成為了一名見習官,被派往亞琛任職。但此時俾斯麥仍不靠譜——他為了能搞到錢來談情說愛,居然跑到賭場去碰運氣,結果輸多贏少,不僅愛情告吹,還欠了一屁股債,工作也丟掉了,不得不回到家鄉 「務農」,並且短暫從軍。

32歲時的俾斯麥,蓄上了鬍鬚,眼神也安靜了很多

  在服完兵役後, 「敗家子」俾斯麥接了父親的班,當了一個 「鄉村容克」,全力經營自家莊園,在 「業餘時間」也讀一些歷史地理方面的書籍,培養出了務實的作風。雖然經過九年的經營,莊園的收入不斷攀升,但俾斯麥惡習依舊,仍會去豪賭豪輸,還曾槍擊鄰居房屋。由於名聲不佳,俾斯麥向心儀的女人求婚被拒,一氣之下決定外出遊歷。

俾斯麥夫人

  這次前往英國的遊歷讓俾斯麥大開眼界,使俾斯麥強烈感受到了容克們的粗鄙無知,他一改過去的放蕩不羈,開始認真地 「思考人生」。到了1847年,俾斯麥從防備易北河冬季凌汛的 「河堤監督官」幹起,累積聲名後當選議員,終於踏足政界。同年,32歲的俾斯麥因為名聲漸好,終於娶到了一位名叫喬安娜·馮·普特卡默的姑娘。

  俾斯麥剛入政界就撞上了1848年的歐洲革命。這場混雜了民族問題、階級矛盾和政治思潮的運動肇始於義大利,在九個月內幾乎波及了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整個歐洲,國王威廉四世被迫召開立憲會議,承諾給予民眾言論自由。身為容克的俾斯麥自然站到國王一邊,甚至還在家鄉拉起一支隊伍準備 「進京勤王」,後來被親王勸阻沒有成行,但他的忠心得到了王家的認可,在1849年2月成為下議院議員。

  從1851年開始,俾斯麥先後出任普魯士駐德意志邦聯大使、駐俄大使和駐法大使。俾斯麥精通多種語言,搞外交得心應手,這段經歷也使他能遍查各國虛實,形成了務實的外交策略。

就任首相時的俾斯麥銳氣十足

  在此期間,國王威廉四世精神失常,而新一屆普魯士議會中占多數的自由派否決了即位的威廉一世的軍事預算。國王想起了俾斯麥,任命他為首相和外交大臣,俾斯麥於1862年9月22日就職,上任後在下議院發表了著名的 「鐵血演講」,顯示出了他的保守派立場和強硬風格——

   「普魯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取決於它的自由主義,而是取決於它的力量……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投票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

  俾斯麥的立場顯然得不到議會支持,要想解決實施 「鐵血政策」的財政問題只能繞過議會,為此就得與當時的 「金融大鱷」羅斯柴爾德家族打交道,通過銀行來籌款。羅斯柴爾德家族生意遍及各國,因此普魯士不能與之走得太近,於是俾斯麥聘請了一位名叫布萊希羅德的猶太裔顧問來操作相關事宜,這位精明的顧問不僅通過多種手段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也替俾斯麥本人理財,無論是俾斯麥還是普魯士,都從他的籌劃中獲益頗多。

  但同時俾斯麥在統一德意志的問題上也只有華山一條路,只能成不能敗,否則無法向任何人交代——國王曾對俾斯麥說: 「我很清楚結局,他們會在廣場砍下你的頭,然後再砍下我的頭。」俾斯麥回應道: 「既然遲早要死,為何死得不體面一些?……死在絞架或戰場上沒有區別……必須抗爭到底!」

德國統一的三大功臣,俾斯麥、羅恩和毛奇

  俾斯麥的強硬並非莽夫之勇,而是洞察時局後的決策。此時英法俄等大國剛剛經歷了克裡米亞戰爭,都有所削弱,法國又敵視奧地利,普魯士實施 「小德意志」方案(即排除奧地利)的阻力大大降低,正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油畫《柯尼希格雷茨之戰》,在普奧戰爭中,普軍殲滅了奧軍7萬餘人

  從1864年到1870年,俾斯麥充分揮外交藝術和主管才能,先後用武力解決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每一次都成功孤立了敵人,三國均是單打獨鬥,而普魯士軍隊在毛奇等人的統領下,無論是單兵能力、指揮(總參謀部)、後勤通訊(鐵路、電報)還是武器裝備(後裝槍)都領先於對手,連戰連捷。俾斯麥本人付出了一點代價,他在1866年5月7日遭遇刺殺,好在傷勢不重,肋部中槍的俾斯麥還親手抓住了刺客——普魯士容克的勇猛果然名不虛傳。

威廉一世登基時的情景,白衣者為俾斯麥

  在普法戰爭前,俾斯麥在電文中故意對法國使用侮辱性的言辭,拿破侖三世受到刺激輕率開戰,普魯士後發制人,殲滅法軍75萬6千餘人,拿破侖三世投降。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還從法國割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獲得了50億法郎的賠款——這是俾斯麥一生中的光輝頂點。

  在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後,反對派無話可說,有的反而成了支持者。此時的俾斯麥深知野心不能超過實力,他迅速收斂,宣稱 「德國已經吃飽」,轉而尋求均勢,締結聯盟,孤立法國,力圖給新生的德意志帝國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對內,俾斯麥一方面制定《社會黨人法》,打壓自由派,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養老金、醫療以及社會保險制度,今天世界各國的福利制度,都能在俾斯麥時期制定的《健康保險法》、《工傷事故保險法》和《養老法》中找到原形。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繼位的腓特烈三世又在99天後病故,29歲的威廉二世繼位。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長期合作,配合默契,國政均以 「先首相,後國王」的順序處理,但威廉二世年輕氣盛,不理解俾斯麥的謹慎,也不樂見首相的聲望超過自己。七十多歲的俾斯麥只得主動引退,於1890年3月18日辭職,這一消息成了當時世界上的頭號新聞。

俾斯麥和李鴻章

  引退後的俾斯麥被封為勞恩堡公爵,居住在漢堡附近的莊園。1896年6月,有著 「東方俾斯麥」之稱的李鴻章來訪,見到了真正的俾斯麥,兩位風燭殘年的下野老臣惺惺相惜,相談許久,當他們 「同框」出現時,不免讓人喟嘆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1898年7月30日, 「鐵血宰相」俾斯麥離世,享年83歲,而他的繼任者不會 「同時搞懂七個水晶球」,德國也走上了無節制的擴張道路,在兩次大戰中單挑全世界,敗得很慘。直到冷戰結束後,再次統一的德國才算是走上了正路——偏離俾斯麥外交軌道的後果很可怕。

布萊希羅德和晚年的俾斯麥

  雖然崇拜俾斯麥者眾多,但要在今天建立起同樣功業已經不大可能了。不過,俾斯麥可供效仿之處並不只有 「鐵血」,他理財的眼光和理念也非常高明。俾斯麥官居首相,忙於國務,很多時候要靠前面提到的顧問布萊希羅德來替他理財,主要是投資股票,這位猶太人的政經嗅覺靈敏,善於捕捉機會,為俾斯麥在股市上賺到了很多利潤。

  當然俾斯麥並非完全不操心,他有著更為長遠的目光。他相信投資證券能賺到快錢,但真正的財富還是土地,所以他將股市利潤用於購買土地和森林——在研究了經濟形勢後,他認為,人口增長會導致地價每年增長2%,木價每年上漲2.75%,還能抵抗通貨膨脹,風險很低。俾斯麥這種克制和理智的思路使躲過了後來的許多經濟泡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他的理財風格與政治路線其實是很相似的, 「鐵血」統一德意志——投資股市賺一筆(冒險);統一之後求穩定——股市賺錢買土地(穩健)。無論是治國還是理財,俾斯麥的理念就是處理好風險與長期收益之間的關係,謹慎決策(投資),總體上是偏於穩健的。(來自《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