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11家餐飲機器人企業持續發力,玩家如何收割市場紅利?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if (window.location.host != ‘www.xuehua.us’){window.location.href=’https://www.xuehua.us/2018/07/31/11%e5%ae%b6%e9%a4%90%e9%a5%ae%e6%9c%ba%e5%99%a8%e4%ba%ba%e4%bc%81%e4%b8%9a%e6%8c%81%e7%bb%ad%e5%8f%91%e5%8a%9b%ef%bc%8c%e7%8e%a9%e5%ae%b6%e5%a6%82%e4%bd%95%e6%94%b6%e5%89%b2%e5%b8%82%e5%9c%ba%e7%ba%a2′;}
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不斷在尋找與新型產業的結合點,而傳統餐飲企業則面臨著人力成本逐年增長、人員流動性大、服務人員流失等挑戰。過去三十年,大陸經濟高增長依靠的是充足的勞力力供給和高儲蓄率,但隨著大陸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將慢慢減弱。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大陸的16-59歲勞力力人口開始不斷降低,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已經顯現。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超過65歲的老人已經達到1.37億人,占總人口的10.1%,占世界老齡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預計到2020年,大陸老年人數量將達到2.43億,占比將超過17.2%。老齡化的加速,不僅使大陸的青年人口背負巨大的養老成本,而且也使得服務行業勞力力供給的減少,加上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最終導致服務行業的勞力力成本將不斷攀升。
如今,重復、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越來越難受人青睞,而人員的不穩定性也是服務業的一大困擾:服務不穩定將直接影響口碑和客流。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然成為餐飲業的發展阻力,無人餐廳、智慧餐廳是近一年來餐飲行業的熱詞,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越來多的企業不再考慮如何大肆擴張,而是努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使利潤回升。
有人說,2018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在過去一年里,從算法到晶片,從提升到應用,人們見證了AI進入全面爆發新周期。經過前期的技術儲備和商業探索,人工智能已經逐漸滲透到醫療、安防、交通等領域。與此同時,時代的發展促進餐飲進入了智慧管理時代。
從全球環境來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機器的成本大幅下降,自2005年以來就下降了40%,而人力成本卻在不斷的上升。企業主們堅持認為,機器人將接管骯髒、危險或枯燥的工作,讓人們能夠專注於其他任務。例如,國際連鎖品牌CaliBurger很快就會安裝Flippy,這款機器人可以每小時做150個漢堡。美國加州雷德伍德城的一家名為Chowbotics的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可以在觸摸屏上做沙拉。
在國內,盒馬、京東等零售商巨頭開始布局機器人餐廳,試圖分走一杯羹。盒馬機器人餐廳「Robot.HE」開業四個月已經做到盈虧平衡。此外,京東也於最近宣布將在今年8月落地第一家機器人餐廳。
億歐不完全統計,本次盤點共收集整理國內11家專注於餐飲機器人的企業簡要信息。按照企業民稱拼音字母排序,以下是餐飲機器人企業的具體情況:
分析以上盤點名單和結合行業觀察,億歐有以下發現:
1、政策支持,資本看好
自《中國製造2025》提出並實施以來,大陸先後頒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對整個行業進行引領和指導,各地政府也對機器人製造企業和智能製造企業加大了扶持和補貼力度。今年4月,優地科技完成數由君聯資本和元和潤新聯合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5月,普渡科技獲啟創資本領投的5000萬元A輪融資。資本的加入說明投資機構對國產機器人發展前景的看好。
2、與巨頭合作,落實機器人餐飲應用場景
從融資輪數上看,企業大多聚集在A輪和B輪階段,沒有獨角獸企業的出現。大多數企業積極尋求與巨頭合作的機會。7月24日,普渡科技宣布與碧桂園合作,布局1000家機器人餐廳,在機器人操作系統層面進行定制,引入調度系統,解決餐廳中多台機器人在工作中的避障和擁堵路口互鎖等問題。8月,擎朗智能的定制版花生系列機器人將進入海底撈北京分店,擎朗智能的花生引領機器人可以迎賓、點單。花生傳菜機器人容量巨大,可以送菜、回收餐具等,最大程度的幫人去做一些”跑腿”的任務。據悉,它在上海逸品源餐廳已經就職超過2年了,每天連續工作10小時,每次傳菜約5-10分鐘,每小時可完成6-12次傳菜任務,平均每天可完成80次傳菜任務,累計完成16936次任務,單機服務里程數已經超過3600公里,相當於列車從上海到烏魯木齊。
3、餐廳機器人銷量持續走高,有助於降低餐廳成本
2014年,中國餐廳機器人總銷售在300台左右,產值約為1500萬人民幣。從企業來看,上海驚鴻較早進入行業,2014年的出貨量達到130台左右,深圳歐凱雖在後期進入才進入市場,但其在短的兩個月時間銷售70台。普渡科技的創始人張濤介紹,假如一家餐廳有10個傳菜員,按照每年每個員工5萬元來算,如果這時餐廳引進兩台傳菜機器人,每台機器人售價2萬元左右,則餐廳只需要聘請8個傳菜員,短期內餐廳便能收回因購買機器人所付出的採購成本。所以從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上看,不論是送餐機器人還是烹飪機器人,都可以進行長時間重復性的工作,可以解決傳統餐飲企業招人難、人員流失的困境。
4、產品迭代速度緩慢,關鍵技術的突破尚需時日
餐廳機器人其實是機器人餐廳中的服務角色,按其功能分為迎賓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及烹飪(炒菜料理)機器人三種。送餐機器要往返於桌子和食品加工間進行工作,如何讓機器人按照指令平穩安全的到達是機器人能否做到送餐服務的關鍵。而送餐機器人主要的六大核心技術分別為:自主移動技術、環境感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底盤技術、智能晶片技術和多機調度技術。其中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解決送餐機器人定位、地圖創建與路徑規劃(運動控制)問題,SLAM技術則可以解決餐飲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運行時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送餐機器人無法做到服務生的所有功能,它們只能把菜端到桌旁,由顧客自己動手完成擺盤,如果顧客有些非常規性的需求,機器人就搞不定了。落實到具體場景時,當顧客在餐廳里點菜,機器人有可能無法正確判斷顧客所說內容,降低了服務質量。
目前國內餐廳智能化程度有限,機器人們擁有一定的「智商」卻沒情商,未來語音技術提升或許將能解決餐廳機器人很大一部分問題。
5、機器人餐廳還未做到全流程無人,仍需人工干預
業內外對機器人餐廳的質疑之聲從沒停過。美團餐飲相關負責人白秀峰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機器人餐廳尚處「偽命題」階段。以盒馬機器人餐廳為例,盒馬南翔店的機器人餐廳人均消費為100元左右,在周末可以做到日均1500單。但目前機器人餐廳只能做到在廚師烹飪之前的無人化操作。後廚包括餐具清洗還能做到完全的自動化。送餐過程中如果出現客人不在座位上或者機器故障等現象,仍然需要人工干預。
目前餐廳機器人還處在市場啟動的早期階段,現有的產品大多數是「形式重於市值」,距離真正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核心技術語音語義、智能算法、柔性設計等還需要走過一段長時間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