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估值低位入股燦星文化,阿里、騰訊再度上演泛娛樂布局戰!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if (window.location.host != ‘www.xuehua.us’){window.location.href=’https://www.xuehua.us/2018/07/31/%E4%BC%B0%E5%80%BC%E4%BD%8E%E4%BD%8D%E5%85%A5%E8%82%A1%E7%81%BF%E6%98%9F%E6%96%87%E5%8C%96%EF%BC%8C%E9%98%BF%E9%87%8C%E3%80%81%E8%85%BE%E8%AE%AF%E5%86%8D%E5%BA%A6%E4%B8%8A%E6%BC%94%E6%B3%9B%E5%A8%B1′;}
原標題:估值低位入股燦星文化,阿里、騰訊再度上演泛娛樂布局戰!
野馬財經 鄒婧
7月30日,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公開消息稱,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創投」)和西藏齊鳴音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鳴音樂」)通過增資認購正在IPO途中的燦星文化股份。兩者分別投資2億元、1.6億元,獲得對應1.17%和0.94%的股權,進而分別成為燦星文化第七和第九大股東。
來源:上海監管局公告截圖
作為老牌娛樂節目製作公司,燦星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爆款節目,如《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中國好歌曲》等。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中國好聲音》卷入版權之爭被停播。與此同時,隨著網綜、直播逐漸占據人們的注意力,燦星文化開始在新一輪洗牌中謀求轉型。
2018年,燦星文化承制網綜《這就是街舞!》獲良好口碑,卸下版權之負的《中國好聲音》也於今年回歸,熱度猶在。
除此之外,燦星文化還涉獵藝人經紀、直播聯盟、音樂小鎮文化地產等領域,並有意加入偶像養成類節目、影視劇產業。這一系列舉動被業內人士視為燦星文化深化內容生產產業鏈的集中體現。
天眼查顯示,新投資者阿里巴巴創投的法人及實控人為阿里巴巴集團(BABA.NYSE)現任CEO張勇。另一位投資者齊鳴音樂成立於2018年2月,兩大股東胡敏和楊奇虎對半持股,且兩人目前分別擔任騰訊音樂CFO和騰訊音樂總經理。
很明顯,此次增資入股,阿里巴巴創投作為阿里的關聯公司、齊鳴音樂作為騰訊的關聯公司是同時入場。
被兩大巨頭同時相中後,燦星此次IPO能否做到華麗轉身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IPO非坦途 歷經數次股權變動
燦星文化的背景可謂「堅實」。不僅董事會和高管層中多人出身上海文廣,其股東中也有上海市國資委的身影。
早在2014年輝煌時期,燦星曾籌劃跟隨當時的母公司星空傳媒赴港上市,後來由於母公司結構調整,上市計劃付之東流,不過燦星文化沒有就此放棄。
2016年4月,燦星文化憑借良好業績獲得浙富控股(002266.SZ)3億元增資。彼時,燦星文化估值為50億元。同年9月,燦星加緊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2017年12月,燦星完成首輪融資,估值強勢翻4倍,為210億元人民幣。2018年2月,燦星文化終於正式開啟IPO輔導,旨在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但此次IPO並不順利。短短5個月內,燦星文化發生了3次股權變動,知名私募基金漢富資本、知名創投機構朗瑪峰創投旗下的朗瑪永安及多個投資企業由此進入公司pre-IPO地帶。
頻繁的股權變更,導致燦星至今仍未遞交驗收報告,預計將推遲其上市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股權變動,燦星經歷了重大人事變動。2018年3月,公司實控人田明接替「傳媒教父」黎瑞剛出任公司董事長,爆款節目《中國達人秀》的核心製作人金磊、陳永進入董事會。雖然外界對於燦星此番人事變動持溫和態度,但是由於當前綜藝界已形成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足鼎立格局,同時由於燦星的業績遲遲未公開,外界有質疑稱燦星此次IPO可能最終失敗。
6月份,阿里和騰訊同時增資認購燦星股權,或給燦星IPO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AT齊入場 泛娛樂布局戰升級
根據阿里和騰訊此次增資認購股權的交易價格,目前燦星估值為170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20%。
兩家巨頭同時選擇在估值低位投資燦星文化,突出了其對燦星未來業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此次投資恐怕非單純財務投資,而是兩大巨頭在泛娛樂領域的進一步布局,也讓人嗅到了競爭的硝煙。
騰訊先人一步,於2012年成立IEG互動娛樂事業群,後逐漸完善形成了以騰訊遊戲、騰訊文學(核心閱文集團)、騰訊電影(騰訊影業,企鵝影業,B站,鬥魚直播等)、騰訊動漫等四大業務為依托的泛娛樂版圖。
阿里自2013年開始,通過自建與並購相結合的方式拼圖大文娛板塊,並於2016年6月宣布全面整合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與數字娛樂事業部等業務,成立阿里大文娛集團。
兩大巨頭的泛娛樂業務高度重合,自然免不了相互較量。
騰訊以IP為核心,不斷向下遊的內容行業拓展,良好的規劃策略使其擁有變現優勢;相比之下,阿里注重內容分發,其大文娛版圖大多通過收購整合聚集。
然而,阿里大文娛產業的發展稱不上狀況良好。
在阿里大文娛集團不斷進行高管人事變動及組織調整的背景下,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2018年財報,2018財年阿里數字傳媒與娛樂部分做到收入195.64億元,占總收入的9%,但其EBITDA(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繼去年巨虧後驚曝虧損83.05億元。
另外,截至2018年3月末,單獨上市的阿里影業(01060.HK)在過去的十五個月內也產生了高達17.59億元虧損。
來源:阿里影業年報截圖
相比之下,騰訊的兩大業務——增值服務和網路廣告的收入增長來源主要是手遊、視頻流媒體及直播等泛娛樂板塊,並且均做到盈利。
來源:騰訊年報截圖
這些年來,阿里和騰訊在泛娛樂板塊你追我趕、加緊布局,尤其是今年3月騰訊頻繁投資文娛產業引人註目。此次雙方共下一城,是看重燦星文化的高製作水平,另外也可以借股權利益捆綁深化與其在音樂、視頻等多領域的合作。
表面上,燦星文化讓阿里、騰訊兩大巨頭再度站在了一起,極其罕見。但從兩者發展泛娛樂板塊的不同路徑來看,此次投資的出發點依然是競爭,未來勢必更加激烈的AT泛娛樂布局戰值得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