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馮小剛、田沁鑫、王麗萍發表觀點,網友:誰看重錢誰看重藝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明星委員馮小剛、田沁鑫、王麗萍等在會上,針對「培養新導演」「話劇與電影融合」「做編劇要有激情」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馮小剛:電影行業當務之急是要多培養新導演

馮小剛分析說,目前電影市場非常火爆,他1997年拍《甲方乙方》時,中國全年票房只有8億元,而到了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接近600億元。與之相對,是青年導演人才的缺乏。這也是目前電影良莠不齊、爛片太多的本質原因。

「電影局張宏森局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將是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中國銀幕數量預計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預計達到700億元。」馮小剛說,到時候電影產業的產能和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導演的稀缺會更加明顯。

一位經驗如此豐富的導演,對當下電影行業的發展會有怎樣的看法呢?現場,他主動提起了新導演的事情,「電影行業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培養年輕導演」。他表示,國內一直不乏培養新導演的項目,比如青蔥計劃,每年會有固定的資金來分配給新導演來創作。但是,由於有能力的新導演層出不窮,扶持計劃對於名額和資金的設定還可以更寬鬆一些,這樣可以讓更多新導演做到自己的電影夢。

田沁鑫:話劇與電影相融合,可以革新觀賞體驗

田沁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這位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曾執導過《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等優秀的戲劇作品。如果仔細觀賞,會發現這些作品有一個共性,即它們都貫徹著田沁鑫「講好中國故事,傳達中國文化」的初心。在下午的小組討論現場,她也對記者講到,「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我非常熱愛中國的藝術,藝術和文化是互為表里的關係,通過戲劇作品,向觀眾傳遞中國文化精神。是我一直堅持做的。」

除了初心的堅守,田沁鑫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一直力求創新。現場,她介紹,上中戲之前曾在北京電影學院旁聽,電影結構方式影響了自己的戲劇創作。現代觀眾的思維方式隨科技進步而改變,她會運用電影的思維方式,來結構戲劇舞台形式和敘事結構。「我在國家話劇院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生死場》,結合了插敘、倒敘、平行蒙太奇等電影化的結構。」 在田沁鑫給出的私密片單中,不乏英格瑪·伯格曼、黑澤明、昆汀·塔倫蒂諾的經典作品,這些電影給她帶來過不小的震撼,豐富了她的藝術修養。

此外,她還跟記者說起新作品《狂飆》中運用的半電影化的戲劇方式,「以往,看電影的觀眾看不到現場表演,看現場表演的話劇觀眾,看不到電影的剪輯和拍攝,這個戲把它們給結合到一起了」。《狂飆》用了8台錄影機,及時拍攝及時剪輯,實時投影。而且,在舞台上還有6塊屏,可同時播放。這出極具奇景氣質的科技感戲劇,也著實革新了觀眾們的觀賞體驗,將電影與話劇做了一次突破性的融合嘗試。將電影與話劇做了一次突破性的融合嘗試。

王麗萍:做編劇不能吃老本,一定要有激情

提起王麗萍,可能有人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是只要一說起她創作的作品,大多數觀眾都有所印象。她創作過《錯愛一生》、《媳婦的美好時代》、《生活啟示錄》等優秀的影視作品,題材貼近民生,反應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認可。

此次首當全國政協委員,王麗萍也在現場談起了編劇創作的現狀。首先,她以自己創作新劇《我們的鄰居》為例,提到做編劇一定要有激情。該劇講述了發生在30多年前鄰里之間的故事,為了還原當時老百姓的生活風貌,她不僅做了大量調研,還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每天聽當年的音樂、看當年的劇集,不斷調整角色對白和動作行為。

這對一個編劇來說,在心理上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她此次順利過關的秘訣,就是保持創作者應有的激情。她表示,「很多人跟我說,你現在不用這麼累,吃老本就可以了,但我還是想有所突破,當我覺得創作內容有所重復時,就會反思自己,尋找更大的挑戰。而一個編劇如何順利應對這種挑戰,沒有激情肯定是不行的,歲月漫長,奮鬥不止。」

其次,她還提到國內影視劇編劇不太愛看國產劇的情況。她提出,作為國產劇的創作者,除了要保證閱讀量和觀影量之外,一定要看國產劇,要了解到我們現在的創作水準,然後才能向優秀的同行虛心學習。

在今日的小組討論中,文藝界別的委員議題基本都立足於行業現狀,為解決行業問題主動建言獻策,現場討論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