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豆瓣電影熱門里飄的高分紀錄片就是這部了,《人生一串》。
本片竟然是B站拍的美食紀錄片,切口非常小,只講燒烤。
還記得去年中國版《深夜食堂》遭到的最強吐槽聲音就是:拍中國的深夜食堂為什麼要拍日餐店??難道不是燒烤攤???
好的,真正的全國各地深夜燒烤攤大紀實來了,那就是《人生一串》。
作為美食紀錄片,當然是著眼於食物,拍出來的烤串勾人饞蟲;
同時也透過食物觀察了一番燒烤攤老板和吃燒烤的人們,既是中國夜宵圖鑒,也是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夜生活圖鑒。
燒烤是真材實料不加雕飾的美食,紀錄片也染上了這種虎虎生風的粗獷氣質;把夜宵攤上的人們拍出了真誠不做作的人情味,愣是在煙火氣和油膩中讓你嗅出了可愛與治愈。
————————
《人生一串》大致是按照燒烤的食材來分集的,第一集簡單粗暴叫無肉不歡,因為肉是人類燒烤的共同主題哈哈哈。
第二集比較重口味,叫「比夜更黑」,吃的都是烤腦花、烤活蠶蛹、烤豬眼睛、活烤海鮮……請根據自身愛好來選擇是否觀看。
第三集烤素菜、第四集烤各種筋道的板筋心管之類的、第五集烤的是骨頭相關食材。
看完就感覺:燒烤的世界真的博大精深,簡直容納下了天地萬物。
有這麼大的烤全羊
有紅柳枝削下來當串再配合肉的大串
還有雲南昭通的「把把燒」,細細小小的,必須要一把把這麼烤的。
湛江的炭烤生蠔,本身的殼兒就是最好的容器。
素菜在火上烤過也不一樣了,蒜蓉加茄子一塊兒烤就有了另一種味道。
燒烤,絕對不是把肉放在火上這麼簡單,從食材到製作方式都超級講究。
像這個「涼山小豬肉」。
精華不是佐料而是肉本身:大涼山里出來的天材地寶,海拔二千米上生長的昭覺縣高山豬,雖是家養土豬卻有媲美乳豬的細嫩口感。
為了系統地紀錄西昌的長簽火盆燒烤文化,除了「殺生」瞬間,其他步驟幾乎全都拍出來給觀眾看:挑選豬、拔毛,烤制——
醃制串好、上桌入盆接受火烤;
直到食客大啖豬肉的百態,都拍了下來。
而雲南昭通的把把燒,先要製作獨家秘方的鹵湯
把小串串泡在里面入味
然後一把把快速翻轉這麼烤才能鎖住味道。
最絕的是第四集「牙的味道」,都是很筋道的食材,食材來源也很獨特。
像這個四川巡場的豬鼻筋。
豬鼻筋是什麼?豬的鼻梁,一頭豬就兩根。
彈幕:豬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豬鼻筋做起來很複雜的,烤之前要煮
還要再處理,去掉包裹著筋的脂肪層
烹制豬鼻筋的廚師就是大師的境界了,他特別講究鼻筋的咬起來的感覺,咬下去要有特別的聲音傳到耳膜才是對的。
等等,一頭豬就兩根豬鼻筋,廚師居然一把把烹制了這麼多,是魔鬼嗎?
不,食客們才是魔鬼,他們能一口氣吃820串豬鼻筋。
彈幕:也就是說需要420頭豬。
你們人類太可怕了!!
還有遼寧海城三里橋的烤心管,也是要剪掉脂肪層才能作為上好的燒烤食材。
這里的心管都是一整根這樣烤的,酥酥脆脆的。
這種烤法對火候要求很精準,廚師怎麼把握呢,哼哼,大師風采又來了!
心管在火上會冒油、收縮,發出聲音
只有練了好幾年才能聽出這種獨特的聲音來掌握火候。
什麼叫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就是一個燒烤攤都藏著聽聲音斷火候的高人啊!
長沙父子小攤上的烤韭菜,被食客們稱讚是長沙第一名。
秘訣其實就是「耐得煩」,大燒烤店里顧不上認真烤麻煩的小菜,反而是專做素燒烤的路邊攤能做好。
老板們也都是藏在街頭巷尾的高手,一旦進入燒烤狀態,就魅力不凡。
四川西昌小二自助燒烤的老板小二哥,「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的飯店老板,初次面對鏡頭居然也會不好意思地語塞。
但是一進入老板角色就不一樣了,帶著四川口音的「安排一下」,霸氣側漏。
這位金鏈大哥,是嶽陽燒烤界的傳奇
功夫超厲害,他擅長烤的是牛油(牛胸肉),能在撒上蔥花的一瞬間卷一下牛油用高溫處理,讓蔥香滲透到肉里。
傳奇金鏈大哥超嚴格,說徒弟不聽話就不好帶
對牛肉采買也嚴格,無良賣家是沒辦法蒙他的。
一邊烤肉一邊鐵骨錚錚地說發泡粉嫩肉粉這些奇奇怪怪的絕對不放!!
啊,燒烤大師太酷了!!
燒烤還會帶來姻緣呢,宜昌有個燒烤西施「茄子妹」,人美做的燒烤也美,做燒烤還順便找到了愛情——原先隔壁攤上烤生蠔的覃哥。
————————
燒烤有講究,食客也要有講究啊。
比方說煙台的烤海腸,懂行的食客知道一定要把串倒著吃,不然里面的精華湯汁就跑了。
能趕緊利落不浪費地享受一根海腸,也需要技巧!!
一位攢燒烤局的食客:「有句話說得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就要吃燒烤。」(白居易:什麼?)
生蠔攤上的老饕吃得開心了,也會在鏡頭前放開了說大實話:「我們這邊生孩子都是吃生蠔生的,我也想多生一個孩子,就是多吃一點嘛。」
在美食面前,有的食客完全被征服了,吃板筋的大哥,除了「哎呀哎呀」什麼都不會講了。
也有吃出了藝術境界的,像這位品牛油的小哥,吃出了前調中調和後調。
咬在嘴里的時候,是油脂的迸發。
嚼到後面,是料的味道
最後還剩一些回味。
————————
本片的解說詞也是加分因素。
寫解說詞的人,完全從人類角度出發,對動物們是不太友好的。
片子里說生蠔有一個大殼兒一個小殼兒,大殼兒拿掉小殼兒就是容器,「天生適合燒烤。」
蠔:天生就被安排了,這就是命啊。
「吃肉的動靜,是對羅布羊最好的讚美。」
羊:不想要這樣的讚美!要不起要不起!!!
到最後彈幕都學會了解說詞這種「動物要成為食材的宿命」思考方式,有人提出:一頭豬,腦花送往重慶,鼻筋跑去四川,心管前往遼寧,完美。
但解說詞總的來說還是超有文化,把擼串講得蕩氣回腸,你看:「慢慢注入辣椒,孜然的靈魂。」
彈幕立刻被感動:注入靈魂,講究了!
講個東北烤幹豆腐,畫風是這樣:
「每晚,當秧歌隊開始釋放青春時,飚哥,開始陷入沉默,他要開始跟幹豆腐較勁了……
此時的飚哥,頗有高端大廚的細膩,多虧了超薄的幹豆腐,鐵合金的米其林三星大廚,才敢往里填四種材料。
對於小窗外的酒徒來說,沒有幹豆腐的酒局,是不完整的……如果沒有幹豆腐的坐鎮,這些喝酒實在的壯士,回家的時候,還能不能走個直線?」
有時候看畫面還不是很饞,配合解說詞簡直饞到不行:「肥翅上天然生長的肥肉,少而均勻,遍布肌理,炭火炙烤,對肉的滋潤,更為自然深入……」
我知道了,攝制組才是魔鬼,他們把燒烤的油脂香氣寫到最美妙,讓我看著看著就想吃!去他的健康生活我們要吃燒烤!!
這個長沙妹坨說出了所有觀眾的心聲:我今天才立志減肥,就被拖出來吃燒烤,別家我就不去了,來這里我還是願意的!
很多美食紀錄片都是著眼於那些知名的美食之地的,例如廣東、江南,又或者提到某個地方就想到當地最知名的食物,西北吃面、雲南吃菌之類。
但《人生一串》打破了關於美食的慣性思維,以燒烤為線索,就這樣從南到北一個個燒烤攤地拍過去,粗略呈現出了中國大地的「燒烤生態」。
通過燒烤,把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拍出了特色,不是旅遊宣傳片里那種特色,是在那個城市里生活過的人才能感覺到的特色,反而讓來自各地的觀眾更有共鳴。
拍食客吃相拍得生動鮮活,從淺層次的「饞」、「欲望」與「獵奇」到深層次的「鄉愁」、「懷舊」皆有;
拍燒烤師傅也拍出了匠人氣質,秘制醬料、獨門烤法,子承父業、二十年的老湯……看得到創新,也看得到堅守。燒烤行當是豐儉由人沒有架子的,深究下去,只要做好一門手藝,總是有儀式感和精神內在,若你從前路過燒烤攤沒發現,也許只差一雙慧眼。
有些紀錄片總是過度拔高拍攝對象的精神境界,但《人間一串》剛剛好,記下來,就是最生動感人的。
兩夫妻吃著喝著為了吃完誰開車吵架,那是真實的食欲和生活。
金鏈燒烤大哥煙火里來來去去看似簡單,但他會蹦出一句:「你不用心烤,這輩子都烤不好。」
觀眾們看完都留下了整整齊齊的:謝謝款待!這就是對美食紀錄片最高評價了。
我們為什麼是美食之國呢?因為吃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精神就在吃里。哪怕是個小燒烤,也是一串一世界,一口一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