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溫馨提示:文末有驚喜
The winter is coming…
繼 2016 年創業寒冬後,今年,又開始出現了:「某投資機構三周年關停、第一期就是最後一期、資金斷崖式下跌、錢荒、還債」等新聞。似乎都在宣告:2018年的創投圈沒有春天。
同時在德勤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的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有超過100家公司完成IPO發行,相較於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長了49%。僅僅在小米上市7月12日的同一天,港交所就迎來了八家公司同時上市。
上市是企業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不一定是好事。這種種跡象表達了十分明確的信號——一級市場錢荒了。企業從基金或者風險投資公司的手里很難拿到錢了。
(點擊查看大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新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25.6%。在創投圈的生物鏈里,投資機構的募資難,最終將導致創業項目的融資難。
根據 VC SaaS 的數據,2018 年第一季度投融資事件總數為 1422 起,較去年同期下滑 21.5%。
來源:VC SaaS
融資成了一件非常易變的事情:很可能在最後一秒簽協議的時候,對方說不投了;或者資金最後還沒到帳就跳票了。
剛創業的時候,南方(化名)沒有錢,於是想到找天使輪融資。期間找了80+投資人,無一人問津。好不容易找好了投資機構,並沒最終定下來,中間過了幾天節假日後,投資人開始懷疑經營能力和招不到有能力的人。
就這樣煮熟的幾千萬的鴨子飛走了……南方這一次深刻體會到:資本市場里,創業者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沒有錢、寸步難行。
雖說投資機構募資難,但是又有不少基金宣布完成募資,甚至是超募。比如作為VC裂變大時代的代表之一,沸點資本在成立兩年後,完成20億元雙幣基金的募集。
所以到底誰沒錢了?
讓我們梳理一下現在的大環境:今年4月份資管新規出台,以及在去杠桿、去通道主題之下資金全面收緊,IPO 速度放緩,投資機構(尤指銀行)的資金來源減少,退出管道受阻。
另一方面,整個創投市場到了 2014 年雙創熱潮後的 ” 擠泡沫 ” 階段。
2015年VC大裂變,有的從原來一線基金的合夥人、高管等抽離出來,頂著在老東家的成績和 ” 雙創 ” 大潮的市場熱度,紛紛出來成立自己的基金。
而通常,國內基金是 “3+2+2” 的模式,前三年是投資期,中間兩年是退出期,最後兩年是延長期。
經過 3-4 年的發展,部分投資機構的回報率表現不佳的,是該為過去買單了。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業績,LP沒有獲得預期中的投資回報,那麼下一期的募資肯定會大打折扣。
不是他們沒錢了,而是市場逐步趨於理性和合理化。
在過去幾年中,從 O2O 到 AR\VR 再到共享經濟,處在風口的創業公司好融錢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共識,即使絕大部分創業公司並不具備真正的商業創新力。
不過相信現在,你很難再看到雷軍曾說過的「站在風口上,是頭豬都能飛起來。「的事情了。畢竟風口過後死亡的企業也是遍地都是。根據騰訊研究院等提供數據支持的《2017中國創新創業報告》顯示,2017年「死亡」的創業企業遍及共享經濟、智能硬件、電商、餐飲、汽車、O2O等多個領域。 投資機構簡直是在花錢買教訓!
這讓很多投資方明白了一個道理:風口固然好,但並不一定賺錢。所以現在投資機構更加謹慎、更多的考慮商業落地能力。因為一個不好很可能就是雙亡。
由此形成了強者抱團取暖,弱者無人問津的2018 年創投市場的主題。難怪有人評論說:現在投資人投資公司就跟買基金股票一樣,什麼火、什麼穩健,就買什麼。
投資機構可以這樣穩妥發展,可是,但凡是創業者哪有不缺資金的呢?
那怎樣才能融資?
唯有真正贏得市場,才能真正打動資本。
南方耗費時間與精力,發現再也找不到投資人後,就果斷擱置融資,安安心心的做自己的產品去了。最終經過幾個月,產品上架到App Store,很快便躍居付費榜單第3。
一周之後,他便拉到了投資。
南方告訴我們,大部分創業者都是如此,沒有錢的情況下,80%的人只會選擇到處找投資,或者等投資。不要指望任何投資人能雪中送炭,投資人的錢不是大風吹來的,他們照樣要為出資者負責。
沒有人會為你的前途買單。投資,無論誰投,都是要看回報的,投資人跟銀行家一樣,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從來都是如此。
投資人如果表示」保持聯繫「,那麼就別等了,短期內沒戲,或者投資人要觀察你,真的想投你的,都會在一周內簽字劃帳。如果你拿不到投資,那就自己勒緊褲腰帶幹。假設方向沒錯,稍微有些曝光,就一定會有人投。幹等,等不來任何投資。
怎麼判斷誰有錢,誰沒錢?
一方面我們可以看最近幾個月是否具有募資新聞和投資新聞。但即使是最近仍有少數投資消息披露的機構,也不一定還有錢,因為投資消息的披露往往有一定滯後性,此時披露消息,不代表基金帳上還有錢可以繼續投。
另一方面,如果機構中有上市公司擔任 LP(有限合夥人),可以通過檢索上市公司的公告獲取部分出資信息。
此刻真正手握彈藥的,除了最頂尖的大基金,還有產業資本,而後者正越來越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如今,以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正越來越多介入早期投資。
據VC SaaS顯示,2018 年Q1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共有53起投資事件,且其 2018 上半年的投資事件中,有 7 次屬於天使輪種子輪,已接近 2017 年全年該輪次投資事件總數。
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你跳上了這趟賓士的列車,就沒有慢下來的資格:要麼「上位」,要麼「出局」。
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歷經了長時間大跌,在資本寒冬的時,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倒逼所有投資機構。尤其是以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為重點投資方向的機構,在作出投資決策時,勢必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是不是有價值以及商業化落地的能力。在投資者眼中,看中的是除了盈利,更有巨大的前景。這才是有些創業公司高估值的本質。
創業者該怎麼做呢?
了解什麼賽道能吸引錢,什麼賽道已成昨日黃花;已經成為創業公司追逐資本紅利的必備常識。
如何把握賽道應是創業者思考的問題:不管誰選賽道,首先都要建立在一波大勢、一波紅利之上。從歷史的過往看,這樣做絕對事半功倍,否則選錯了只會事倍功半。舉個簡單例子,早期在開放平台上發展起來的公眾號、微博大V等,都是借助了平台早期紅利,現在再做微信公眾號,漲粉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紅利已經過去。
在歷年的年度VC/PE統計,可以發現,除了一直最吸金的互聯網行業,從2014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逐漸呈上升趨勢的賽道還包括醫療健康、教育及人力資源和製造業。
2014年-2018年第一季度,不同行業投資事件占比變化(圖片來源:甲子智庫)
要記住所有開放平台,都有它的早期紅利。目前來看,健康醫療、製造和教育,以及人工智能、區塊鏈,都有孕育著新技術創業的機會和空間。
(點擊查看大圖)來源:創業譜
單以電子商務舉例來看,2015年非常火熱。現在5000多家,賽道早期紅利早已過了,看下圖顯示,今年電子商務創業公司數量就已為0。大家都知道,選擇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賺取早期紅利。
(點擊查看大圖)來源:創業譜
選擇賽道,搶占先機後,最後,應回歸業務本質。落實商業化,是寒冬之中的重中之重。對於創業者來說一定要明白的是要以用戶/客戶為導向。最終做到技術、產品、商業和數據的「全棧」,形成閉環!
文末 叨叨
關注工程師客棧Times並回復 微鏈 即可得到 ¥50的微鏈免費投遞券。另從中抽取五人可獲得¥398的BP診斷一份!使用規則:先領券,後使用!(微鏈APP 7月26日新版上線後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