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園區: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升級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生物園區: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升級路

生物園區: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升級路

生物園區: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升級路

本報記者 芳旭

加大招商引資、轉變發展方式、加強項目建設、提升配套能力、激發創新能力,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不折不扣,發展勢頭突飛猛進!今年以來,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自覺把「兩個絕對」具體化融入到園區綠色發展的全過程,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加快推進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綠色企業建設,穩步推動綠色建築、綠色金融、綠色品牌行動,努力爭當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排頭兵」。

今年,園區將加快推動產業和園區兩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大數據、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把園區三期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園區建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綠色發展引領區、開放型經濟先行區。

特色動植物精深加工成亮點

近年來,園區依托沙棘、枸杞、冬蟲夏草、牛羊等青海特色動植物資源,重點發展生物制品、保健品和高原綠色食品等行業,產品涵蓋了中藏藥品、化學藥品、生化藥品、生物保健品、生物制劑等方面。經過十餘年的建設,園區特色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高原特色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基地。

沙棘加工方面:園區現有沙棘深加工企業5家,沙棘產業鏈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園區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充分利用現有沙棘產量,吸引和帶動一批上下遊配套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快形成聚集度高的沙棘產業集群。

枸杞加工方面:園區現有枸杞加工企業38家,主要產品有枸杞果酒、枸杞果汁,及以枸杞果粉、枸杞籽油、枸杞花青素等枸杞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功能食品,已形成枸杞種植-枸杞加工-枸杞片劑-枸杞飲料-化妝品等相對較完善的枸杞產業鏈,未來將進一步圍繞「精」「深」「特」方向發展。

冬蟲夏草加工方面:園區從事冬蟲夏草加工的主要有珠峰、久實、珍賜、三江源等企業,主要產品有天然冬蟲夏草、蟲草百令片、蟲草含片、蟲草菌粉、蟲草口服液、冬蟲夏草保健酒、多糖藥物等,下一步將進行冬蟲夏草抗生素、抗腫瘤藥物輔助用藥及藥品、保健品等開發。

藏犛牛加工方面:園區從事藏犛牛資源加工的主要有西北驕、開心源、一片綠等企業,重點從犛牛肉、骨、皮、奶等部分的加工生產,逐步形成了牛肉幹、小分子肽、犛犀膠、鮮奶、奶酪、酸奶等多種產品。下一步,園區將圍繞犛牛血、骨、臟器資源,加大研發力度,重點開發腸衣、骨素、膠原蛋白等高值化產品生產技術。

中(藏)藥方面:園區中成(藏)藥產業依托青藏高原獨特的生物資源優勢,已逐步形成GAP種植基地——中藥材交易市場(康美中藥城)——中成藥GMP生產基地-現代醫藥物流GSP(武漢九州通、華源醫藥)的中藏藥全產業鏈體系。

綠色循環發展是必經之路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紮實推進「四個轉變」。以轉型升級為目標,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大力發展高原生物健康產業,壯大裝備製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有特色的綠色園區。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圍繞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完善區域創新體系,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培育經濟內生發展動力,不斷提高產業、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

提高產業集群質量:大力引進和培育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展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積極培育一批快速成長的中小創新型企業,構建大中小微企業相互協作、關聯配套的良性發展格局,不斷提升產業集群市場競爭力。

提高園區空間績效:加強土地集約管理,圍繞定標準、建制度、強監管,用好土地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創新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方式,努力提高單位面積投資和產出強度。

產城融合提高配套水平:處理好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圍繞企業、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努力建成「配套完善、功能復合、職住平衡、布局融合」的綜合性功能區。

園區亮點:特色產業跑起來

作為大陸唯一的少數民族醫藥學——藏醫藥,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強園區中藏藥企業的建設力度,在藥品研發、保健品開發、藥品作用機理等方面不斷刷新藏藥發展的高度,新構建「草紅花種植——紅花籽、紅花絲——紅花油、紅花色素——醫藥保健品」及「冬蟲夏草采集——冬蟲夏草培植——冬蟲夏草發酵——冬蟲夏草多糖、抗生素、蟲草飲料」兩大循環體系。

特色植物深加工產業:促進油菜產業高值化發展,增加菜籽多糖、菜籽多酚以及植酸鈉等新產品,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程度。利用油菜種植、菜籽、菜籽皮等生產纖維板,提高植物資源深加工水平;利用枸杞多糖、枸杞黃銅、甜菜鹼、β-胡蘿蔔素生產保健品;利用藜麥生產食品、營養品、酒類;利用豌豆、蠶豆生產蛋白、活性肽等功能食品。

動物資源加工產業:園區犛牛產業在原有肉、奶傳統加工的基礎上,依托企業創新及項目引進,做到骨、臟器、血液、皮等資源的綜合利用,構建「畜產品深加工——功能食品——化妝品」、「畜產品深加工——生物肽——功能食品」、「畜產品深加工——內臟、血液——食品、藥品、營養品、化妝品」三大循環體系。

推進新興產業建設力度:結合產業集群試點,開展中藏藥劑型的改造和二次創新,化藥方面重點依托國家麻醉藥品生產基地;生物技術領域加快蟲草菌粉發酵產能建設,形成500噸蟲草菌粉的生產能力。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基地、中藏藥材原藥生產基地、國內外著名的藏醫藥學戰略高地。

2020年園區大展望

經濟發展目標:實施產業倍增倍升戰略,圍繞園區特色中藏藥產業、生物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積極打造產業集群,確保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保持中高速增長。計劃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年均增長11%;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工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1%;技工貿收入年均增長11%。

循環化目標:循環經濟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0%以上;能耗增量控制目標為0.65萬噸標準煤,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1%,單位工業增加值COD排放量降低到2885噸以內,氨氮排放量控制到232噸以內,SO2排放量降低到5噸以內,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到24噸以內。

產城融合目標:通過基礎項目建設、園區綠化項目、亮化工作等深入貫徹西寧市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實施意見,全力推進園區產城融合發展,努力在規劃、綠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走在前列。通過產城融合項目建設,到2020年,園區企業從業人員數達到3.3萬人。

產業集群目標:大力培育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創新型產業集群,著力培育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建設,將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體系完善的工業園區和全省規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中藏藥生產、高原特色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培育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0%,集群規模年均增長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