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1張

「我猜這是胡寫亂畫」

「我真的看不懂」

「你畫的什麼玩意」

以上都來自《猜畫小歌》AI用機器女聲對筆者的吐槽……

《猜畫小歌》是Google發布的首款微信小程序,今日上線便立即在朋友圈以及好友群發散。這款玩法本質上類似於「你畫我猜」的小程序,Google做了一個升級版——「你畫AI猜」,看起來不太協調的玩法設計卻引發了大量的用戶自傳播。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2張

當猜畫對象是AI時,被猜對答案的概率高了不少,甚至有人表示「Google AI讓我獲得對畫畫的自信」。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3張

據官方所言,《猜畫小歌》由來自 Google AI 的神經網路驅動,該網路源自全世界最大的、囊括超過 5000 萬個手繪素描的數據群。在類別上,《猜畫小歌》被歸入在線教育類。當然接受、整理歸納規則的或許是AI,在每局遊戲結束後,玩家可以查看其他用戶是怎麼畫的,而這些都會被《猜畫小歌》收集起來。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4張

即便是畫得像「蜘蛛」,AI也能看出是「螞蟻」…

《猜畫小歌》的玩法相對簡單。每個關卡開始前,由系統出題,玩家在20s內畫出題目描述物品,AI答對了,則進入下一題。AI答對所有新詞後,玩家等級上升,遊戲自動解鎖下一級的新詞,重復這個過程玩家可以一直畫下去。

《猜畫小歌》里沒有顏色和筆觸大小可調,只保留了最簡單的畫筆和橡皮。點擊橡皮將直接清空畫板,20s的時間並沒有打算讓玩家精修作品。

玩畫圖類遊戲的玩家整體風格都偏寫意,而20s的時間還限制了大神的發揮,之所以Google的《猜畫小歌》能答對這麼多連人都猜不出的畫作,主要得益於兩點。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5張

其一,是循序漸進的難度。玩家一開始接觸到的詞匯有限,《猜畫小歌》在AI識圖的基礎上,窮舉詞庫中相似的名詞,提高正確率。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6張

AI在筆者畫圖過程中回答了一串名詞

其二,是《猜畫小歌》龐大的數據庫。小遊戲中提供「查看其他人的畫法」,點擊後有一句話引起了筆者注意,「在默默地觀察大家的畫作之後,小歌學會了XX的畫法。」筆者理解為AI記錄了玩家對題目的畫法,越多人畫正確,AI對「正確畫法」的識別范疇就越廣,玩家畫對的概率也就越高。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7張

AI的正確率高,會給玩家不錯的遊戲體驗。如果AI也猜不出答案,那可能作品本身具備一個可傳播的槽點,能提升玩家分享欲望。

20s過後,AI還沒答對,遊戲結束。此時彈出3個選項:再玩一次、立刻分享、保存長圖。選擇分享,可以將小程序鏈接髮送個好友和微信群。保存長圖則會將本輪遊戲中玩家的畫作匯總,製作成一張帶有小程序碼的長圖。

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火了,《猜畫小歌》為何能刷爆朋友圈? 科技 第8張

發送鏈接和保存圖片分享都是用戶自發傳播的行為,而「自來水」帶來的話題性往往更強。

相較之下,今年微信小遊戲火了之後,廠商們都急於占領用戶紅利期,於是在依賴於用戶自傳播的微信小遊戲生態中,衍生出了「強制分享」、「利誘分享」等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用戶量級的快速增長,但也很快被用戶厭煩,最終被官方嚴禁。

此外,關於微信小遊戲的社交關係鏈要怎麼做,才能獲取更多的用戶量以及用戶留存也一直是從業者在討論的問題。但《猜畫小歌》目前還未深度挖掘社交方面的玩法(排行榜也只會顯示單局所有用戶的排名成績),便已經在朋友圈刷屏。其實,這也表明了小遊戲傳播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在於玩法本身。

《猜畫小歌》的遊戲玩法並不複雜,和以往的畫圖猜圖異曲同工,騰訊在微信小遊戲中也發布了類似的社交遊戲,不過都未達到《猜畫小歌》在社交平台的傳播效果。

究其原因,用戶願意自發傳播《猜畫小歌》的點或許在於交互差異,和siri一樣,用戶在和《猜畫小歌》的AI交互中,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像筆者一樣被吐槽,又或者是畫出「四不像」也能被猜出來等,這些展現人性化的一面、同時奇怪有趣的片段成為了用戶主動分享的契機。

用戶分享的目的只是因為有趣,《猜畫小歌》便是如此。有數據指出,微信小程序用戶已經超6億。依托於微信本身的社交關係鏈,如何挖掘用戶自傳播的驅動力或許是開發者需要更多考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