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行業巨頭, 如今淪為碰瓷專業戶, 聯想手機還有機會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聯想,作為一家耳熟能詳的企業,曾經是行業學習的榜樣,如今不斷的沒落,行業影響力不復存在。聯想的電腦業務在收購IBM之後,一躍成為全球第一;手機業務在初期也是發展迅猛,曾經與華為、中興、聯想、酷派並列為國產手機廠商四巨頭,但行業風雲莫測,除了華為手機還在堅挺,其他三大手機廠商在中國市場幾乎無存在感。聯想手機並沒有和PC一樣,在收購國外巨頭後崛起,相反進入了快速的衰退期。

聯想的手機業務做的很早,但並不成功,2008年聯想手機作價1億美金剝離了集團。這個時候的移動互聯網已經開始興起,之後蘋果手機大行其道,而聯想和其他廠商一樣,又開始重視了手機業務,2009年年底又把這塊業務給2億美金贖回。2010年聯想發布了對標蘋果的樂Phone,採用的是安卓系統,雖然銷量並不如意,但是為聯想布局智慧型手機打下了基礎,後來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中華酷聯的一份子,成為國產手機的巨頭之一。

好景不常在,在各大智慧型手機廠商抱經營商大腿的時候,小米橫空出世,以互聯網模式銷售手機,拉低了智慧型手機的價格,改變了智慧型手機的銷量管道,對於傳統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來說無疑是一次革命,小米的出現,是中華酷聯瓦解的開始。而聯想並沒有積極擁抱互聯網手機,雖然最後做出了ZUK,但是為時已晚,市場已經不給其機會。

相比華為,聯想手機被抨擊最多的地方就是技術投入,聯想10年的投入不及華為一年,這個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不同,手機只是其集團的一小部分業務。不過在手機業務上,聯想確實遠沒有華為做的紮實,華為手機以拍照、續航、信號聞名,巨資研發的晶片已經做到了自給自足。而反觀聯想,手機無特色,核心技術能力不足。

2014年,是聯想手機的巔峰,這一年收購了摩托羅拉,全年銷量9000萬部,成為排名第三的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之後的聯想再也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互聯網品牌ZUK不溫不火,收購的摩托羅拉也沒有給聯想帶來推動力,反而兩者之間的整合耗費了聯想的人力、財力,喪失了發展的機遇。內部頻繁的調整,產品線的不斷變化,以及摩托羅拉押註模塊化手機的失敗,使得聯想喪失了高端市場,國內市場,如今只有海外市場還在勉強支撐。

如今的聯想,經歷了品牌調整,人士調整,大有卷土重來的趨勢:

一切要從聯想Z5開始,這款手機的預熱是ZUK的創始人常程開始的,曾經的ZUK還是有著不少粉絲和影響力的,而常程就是ZUK的代表人物。曾經的ZUK既有發燒的性能,還有出眾的性價比。常程關於Z5的預熱,更是調動了老粉絲以及媒體的積極性,直到發布會的時候,才發現一地雞毛,這就是一款中端手機,非要碰瓷小米8,非要把自己包裝成高端機。這樣的碰瓷,吸引了眾多的關注,省下了不少行銷費用,從效果上看也是很不錯的。這款手機主打性價比,和小米的用戶有著不少重合度。雷軍說過小米模式永生,所以性價比不死,肯定會有用戶買單,但是銷量的天花板有多高,全看自身的實力。

之後,聯想Z5又開始碰瓷華為,這次不是小米的性價比,而是華為的極光色;科技以換殼為本,在配置不相上下的時候,拼設計成為手機廠商的特色,而華為手機在P20推出的極光色大獲成功,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這次聯想Z5也推出了類似的設計,並且加上性價比,相比也是能換來一波關注力吧。互聯網的影響力就是購買力,聯想Z5這兩部碰瓷行銷做的還算不錯。

但,這只是回歸的一個起點。做好產品才是王道,在中國這個競爭極為慘烈的市場,想要突圍並不容易。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想要有出貨:性價比是其一,創新的黑科技必不可少,顏值當然也要有,行銷、管道、供應鏈也必須面面俱到,而聯想手機還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