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三國時期的盾牌沒有出土實物,曹操的高陵出土過銘文為 「魏武王常所用長犀盾」的石牌,實物不存。當時也有使用竹子製作的盾牌。曹操和袁紹作戰時,在整理後勤裝備的時候,發現了數十斛竹片,都只有幾寸長,大家都認為沒有用處,曹操不願浪費材料,便將其做成竹盾使用。
▲河南博物館南朝畫像磚
南北朝時期,雙弧形盾牌不見蹤影,軍隊常用一種長條形盾牌。這種盾較為長大,自中間向上下兩端收窄,上端和下端較尖,左右正中線隆起,中心裝飾有獸頭形狀的裝飾物。國內出土過不少手持這種盾牌的陶俑,部分陶俑所持的盾牌上沒有獸頭裝飾,這種沒有獸頭的盾牌往往較小。
▲南北朝陶俑
這種盾可以支在地上使用,如敦煌壁畫《五百強盜成佛圖》中便有使用這種盾的步兵。到了唐代,這種獸頭長盾消失了。和南北朝不同,唐代的陶俑很少有手持盾牌的。在唐代,盾又稱彭排或旁排,有膝排,團排,木排,漆排,皮排,聯木排等不同形制。《太白陰經》中說,唐軍有五分之一的人裝備牛皮牌。
▲中亞發現的唐代盾牌,有可能是唐軍使用
▲唐代壁畫中騎兵手持小圓盾
從存世的壁畫上看,唐代的騎兵使用小圓盾,沖鋒時套在手臂上,步兵使用的盾牌則接近於長五邊形。
▲唐代壁畫中步兵手持長五邊形盾
宋代稱呼盾牌為旁牌,有步兵旁牌和騎兵旁牌之分,這兩種盾牌的大概形制和用法都與唐代類似。騎兵使用的旁牌為圓形,上面繪有獸頭圖案,騎兵旁牌尺寸較小,作戰時綁在左臂上,主要作用是防備箭矢。步兵使用的旁牌為長五邊形,盾體為木制,表面蒙皮革。步兵旁牌較為長大,步兵躲在後面全身都可以被遮住,旁牌的背後裝有一根木棍,可以支在地上。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步兵使用了旁盾
步兵使用旁牌時,先將其支在地上,然後躲在盾後,使用梭槍傷人。梭槍是標槍的一種,源自西南地區。這種大盾搭配標槍的戰術是當時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軍隊的典型戰術,如儂智高的核心部隊標牌軍,也是以使用大型盾牌和標槍著稱。儂智高的標牌軍曾經給北宋軍隊造成很大的困擾,直到狄青率軍南征時候,才摸索出使用大斧和連枷克制標牌軍的戰術。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使用的立牌用於城防
宋代還有用於城防的大型盾牌,稱立牌,分竹木兩種。竹立牌以生牛皮條將寬五分,長五尺的厚竹條紮在一起制成,也可以用穿孔的牛皮條作為主體,用竹條將牛皮條編在一起。竹立牌上端為弧形,底部齊平。士兵在城頭上巡視時可以使用朱立牌作為防護,城牆的敵棚上也可以安裝竹立牌。木立牌用法與竹立牌相同,牌體為木板制成,高五尺寬三尺,背後裝有橫木,橫木上安有旋轉軸,下接長三尺的木棍,用來支在地上。宋朝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也使用各種盾牌,如西夏人使用過 「氈盾。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出現的蒙古軍隊使用的盾牌
蒙古崛起後,軍隊也準備各種盾牌。《黑韃事略》中說,蒙古人使用的盾牌包括用皮條或者柳條編制而成的防牌、騎兵沖鋒時裝在臂上的團牌、鐵質的鐵團牌、攻城時使用的拐子木牌等。
▲十六國壁畫
這些盾牌裡,防牌應該便是與後世藤牌類似的盾牌,各國的博物館中都收藏有蒙古時期的藤牌。團牌和拐子木牌可能便是與宋代騎兵旁牌和步兵旁牌類似的盾牌。從日本人留下的圖畫中看,元軍使用的大型盾牌與宋代的立牌相似。鐵團牌應該是一種小型鐵盾,鐵盾在西方多有使用,蒙古人可能是在和外敵的作戰中學會了使用這種盾牌。除此之外,至元十一年,大同府的匠人孫拱曾經制出一種可以折疊的盾牌,忽必烈見後大為讚賞,伯顏南征時,便曾經批量製作過這種折疊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