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山東省著力打造石墨烯、碳纖維、陶瓷等特色生產基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山東省新材料產業「1351」工程實施方案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對推動技術創新,支撐產業升級,建設製造強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太空裝備、海洋工程和高技術船舶、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對新材料質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有關部署,為將我省打造成新材料產業高地,結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經深入研究,自2018年起到2020年,在全省實施新材料產業「1351」工程,集中力量、下大氣力培養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一批示範項目,壯大一批優勢企業,形成一批特色基地,全面推動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為打造山東新工業做出積極貢獻。

一、「1351」工程主要內容、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1351」工程主要內容。到2020年底,培養引進1000名新材料產業高端人才、打造30個新材料重點示範項目、培植50個新材料重點骨幹企業、形成10個左右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注重創 新髮展。以創新為引領,改變傳統「跟跑」策略,敢於在高精尖領域領跑爭先,著力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企業培育等機制體制方面勇於創新,提高產業創新能力。突出需求導向。緊緊圍繞重大戰略急需,強化產用結合,促進上中下遊協作配套,加快應用示範。適時動態調整。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級評價,優勝劣汰,形成梯隊發展、激勵競爭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加強部門統籌、信息共享與協調合作,提高新材料產業政策指導的系統性、部門工作的協同性、政策措施的配套性,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標。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幅高於原材料產業增幅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占原材料產業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3個百分點。全省新材料行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特色優勢明顯,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基礎材料提檔升級、關鍵戰略材料發展壯大、前沿材料持續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培養高端人才,持續提升創新能力

發揮高端人才在創新能力提升中的核心作用,推進政府和企業在高端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上的相互補充、相互銜接,打造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培養使用體系。

1、搭建人才培養平台。

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發〔2016〕22號)、《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 新髮展的實施意見》(魯發〔2016〕28號)、《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傳統產業創新類實施細則(試行)》(魯組發〔2015〕23號)等政策,按照聚集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的原則,以重點骨幹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產業聯盟、協會等為依托,推進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創新中心、公共實訓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構築為人才發揮創造性、釋放聰明才智的服務平台。

2、抓好人才隊伍培養。

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材料優勢產業,依托高等院校聯合辦學,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研究探索採取用人單位和財政共同資助等方式,每年在全省選拔一批有培養前途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到國內高校深造,赴國(境)外進行短期培訓和研修。

3、加快人才匯聚速度。

支持企業開發利用國際國內人才資源,完善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依托知名企業和重點項目,採取項目聘用、技術入股等形式,大力引進一批高端新材料專業人才。依托「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和「外專雙百計劃」等重大引才工程,遴選引進一批亟需的新材料高層次人才;鼓勵符合條件的海外新材料專業人才申報國家「千人計劃」,引導高層次新材料專業人才加速向企業集聚。

4、建立山東省新材料專家庫。

採取多種形式,建立完善新材料專家庫,充分利用人才山東專家庫系統,遴選國內專業水平強、領域內知名度高的專家充實新材料專家庫,擴展專家庫所涉及的專業領域,為我省新材料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二)選優做好示範項目,引領帶動產業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台建設方案、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台建設方案》的有關要求,緊緊圍繞《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確定的重點任務,利用三年時間,在新材料行業基礎條件好、對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效果明顯的重點領域,支持培育30個左右在國內同行業居領先水平的省級新材料研發應用示範項目,促進全省新材料產業創 新髮展。

1、新材料自主創新示範項目。

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新材料領域,以行業骨幹企業為主體,瞄準本行業關鍵技術,以國際、國內技術領先,打破國外壟斷、替代進口為目標,開展自主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推動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新材料行業具備行業話語權的單項冠軍企業。

2、新材料協同創新示範項目。

鼓勵新材料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上遊研發機構、同行業企業、下遊應用企業,針對行業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建立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協同創新的政策機制,建設新材料應用示範線,提高專用生產裝備自主保障能力,推進新材料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3、新材料創新平台建設示範項目。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努力完善新材料創新鏈條薄弱環節,在新材料產業集中區、聚集區打造若干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測試評價平台、新材料技術研究平台等創新載體,滿足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為新材料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遴選推薦、組織實施、驗收評估等提供第三方服務和決策支撐。

(三)培植骨幹企業,壯大產業規模

按主營業務收入等指標,每年對全省新材料企業進行篩選評價,營造爭先創優氛圍。利用三年時間,在新材料產業領域培植50家左右,主營收入50億元以上,科技含量高、自主品牌響、市場競爭力強、綜合效益好的新材料重點骨幹企業,支撐帶動新材料產業發展。

1、建立嚴選企業培育庫。

依據企業自願申報、區(縣級市)推薦、市級有關部門審核評價等程序,建立企業培育庫,實施動態管理。

2、建立企業發展評價機制。

每年對上年度骨幹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骨幹企業發展情況綜合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公布50家骨幹企業。

3、優先推薦骨幹企業申報國家重大專項、技術改造、省產業轉型升級等各類財政資金獎勵項目。鼓勵和引導骨幹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戰略性基礎設施、戰略性主導產業、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

4、支持骨幹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開展聯合重組,發展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形成一批專優特新的新材料骨幹企業。

5、鼓勵企業建立產業聯盟。推動上中下遊企業、大中小企業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業聯盟,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新材料研發、產業化與應用。

(四)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加快集聚發展

推動新材料產業協調發展、錯位發展,構建競爭有序的新材料產業整體格局,提升濟南都市圈、半島城市群等重點區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發展壯大現有優勢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特色潛力新材料產業基地,形成規模效益,發揮示範效應。

1、石墨烯特色產業基地。

以青島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和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依托,以濟寧、濟南等一批石墨烯產業先行區和示範區為載體,建立「區域合作、地區聯動、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石墨烯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鼓勵支持生產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企業聯合承擔研發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突破制備、應用和產業化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全省石墨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家石墨烯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創新示範基地。

2、高性能碳纖維特色產業基地。

以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為依托,以碳纖維產業園為核心載體,搭建產學研創新平台,增強我省碳纖維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家級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完善從碳纖維、織物、預浸料到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檢測、回收的完整產業鏈條,做到碳纖維產業產值從百億元到千億元的升級跨越,建成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生產基地。

3、稀土特色產業基地。

以山東省稀土產業聯盟為依托,積極引導淄博、煙台及微山等稀土企業集中地區,根據區域功能定位特別是產業定位,高標準、高起點搞好規劃,爭取創建1家國家級稀土產業園區,2-3家省級稀土產業園區。大力提高稀土磁性材料及其應用器件產業化水平,突破新型軟磁復合材料產業化技術瓶頸,鼓勵擴大新型軟磁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構建「先進磁性材料—電機及電力電子器件—智能機器人應用」的產業化體系,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4、玻纖復合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以國家級玻纖行業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發揮我省玻纖行業首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研發優勢,進一步激發我省玻纖行業在全國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集中優勢資源,圍繞發展高性能玻璃纖維復合材料,進一步突破關鍵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打造山東省玻纖復合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5、高端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以煙台萬華、魯西化工等為依托,發揮我省聚氨酯、聚碳酸酯等化工新材料現有優勢,重點在企業核心技術和市場開發方面做到突破,著力打造萬華工業園、魯西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等國家級高端石化產業園區,形成全國領先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6、先進陶瓷特色產業基地。

以國家火炬計劃淄博先進陶瓷產業基地為依托,發揮淄博地區雄厚的陶瓷產業、技術、人才及產業集群優勢,爭取2020年建成國內在先進陶瓷部分細分領域優勢突出,技術研發、產品規模取得重大突破與拓展,產業發展與環境、社會協調,資源節約、集約發展,產業鏈創新資源聚集、配套功能齊全的先進陶瓷特色產業基地。

7、氟矽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以山東省氟化學化工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首個含氟功能膜材料重點實驗室為依托,發揮亞洲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規模效應,完善從螢石初加工到功能膜材料完整的產業鏈條,拓寬以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為核心產業的氟矽高新技術產業鏈條,打造淄博氟矽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8、有色及貴金屬特色產業基地。

以煙台龍口「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依托,發揮南山鋁業、叢林集團、各大黃金精煉廠等骨幹企業優勢,爭取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打造國際領先的貴金屬生產基地、重要的新型鋁材深加工基地,建設新材料國家級創新中心,形成具有山東特色在全國領先的有色及貴金屬特色產業基地。

9、生物醫用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以山東省醫療器械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依托,以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生物醫用材料及關鍵核心技術為重點,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建設和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擴大生產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山東省生物醫用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10、新型能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以濟南、煙台、東營等地現有新能源材料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正負極及隔膜材料,提高特種功能氟碳材料、高能量電池用銅箔、太陽能電池正面銀漿及銀粉、高效太陽光譜選擇吸收塗層等材料的產業化能力,提升市場占有率,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型能源材料產業基地。

在抓好以上產業基地培育的同時,支持各市圍繞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礎、有潛力、有特色、市場容量大的新材料領域,培植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一批新材料產業聚集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製造強省建設主管小組作用,建立完善新材料產業發展部門會商、協調機制,統籌研究協調新材料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加強新材料產業政策、發展規劃與科技、財稅、金融、商貿等政策協調配合,強化各部門專項資金和重大項目的溝通銜接。

(二)優化行業管理服務。加強新材料行業管理隊伍建設,健全工作體系和機制。加強新材料行業監測分析,發布新材料產業政策信息,引導、促進新材料產業規範、有序發展。搭建新材料產業供需對接平台,組織新材料發布會、產用對接會等。協調推進重點新材料領域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產業聯盟。培育發展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推動建立新材料行業協會,開展新材料技術、咨詢、融資、信息、檢測、標準等服務。

(三)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融資管道,爭取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資金等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利用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新材料領域的投入。完善落實新產品保險補貼政策,支持新材料首批次推廣應用,促進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

(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軍用新材料的研制與生產,鼓勵優勢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推進軍用關鍵材料技術水平和產業能力提升。發揮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作用,向具備資質企業提供武器裝備對新材料的需求信息,向軍工用戶推薦民口單位新材料產品。

(五)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國際新材料創新合作和政策法規等信息引導,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新材料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融入全球新材料市場與創新網路。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新材料產業人才團隊、技術資本、標準專利、管理經驗等交流合作。支持省內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大型國際新材料科技合作計劃,鼓勵國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省設立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2018年中國非金屬礦科技與市場交流大會將於2018年6月在山西大同召開,本次大會特設石英材料、黏土礦物、非金屬礦物粉體超細 改性 復合技術三大分論壇。會議最新進展敬請關注「中國非金屬礦信息平台」微信公眾號。

2018年非礦大會採用主會場與分論壇結合的形式,設置「黏土礦物應用技術專題分論壇」、「石英技術專題分論壇」、「非金屬礦粉體超細、改性、復合技術專題分論壇」,為參會代表提供針對性更強的技術交流內容。另外大會將組織企業家峰會、供需洽談會和展覽展示、企業參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做到非金屬礦與材料業無縫對接,加快非金屬礦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助力企業挖掘潛在商機,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會熱烈歡迎非金屬礦上下遊領域的專家、學者、生產技術人員、設備廠家積極參會,同時歡迎各相關單位積極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