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邪不壓正》編劇 | 姜文請觀眾吃飯,”廚子們”如何置辦酒席?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前,姜文參加了節目《圓桌講究派》,節目中他的大量金句被網友截圖,在社交媒體平台轉PO,其中有一段話姜文從電影預算談到了電影與觀眾的關係,「我覺得我導演就是請觀眾吃飯,你老是說這菜太貴,那菜太貴,沒意思。」

《邪不壓正》是姜文請觀眾吃的「第六頓飯」,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版權買下了10年,2015年電影劇本開始籌備。在編劇何冀平寫出了初始劇本後,2016年10月,青年導演李非進入了《邪不壓正》電影團隊,擔任編劇,隨後《一步之遙》時就曾與姜文合作過的編劇孫悅也加入編劇組。

「姜文老師說拍電影就是請觀眾吃飯,那我們電影團隊就可能是他的廚子、夥計,幫他置辦一桌酒席。所有人竭盡全力,做出一桌我們不可能做得再更好的菜,請客人來吃。」李非說。

而觀眾喜不喜歡吃,眾口難調,一切反應都不能提前預料。目前,《邪不壓正》上映一周,票房達到4.42億,電影口碑兩極化,關於這部電影與導演姜文個人的各種解讀與評價,席卷了微博與朋友圈。誰都不能一口斷言這桌酒席到底質量如何,但顯而易見的是,酒宴杯盤碗盞之間,到處都是姜文的印記,也是整個電影團隊的印記。

《邪不壓正》的「劇本簡史」:姜文塑造骨架,編劇填充血肉

2016年10月,李非就進入《邪不壓正》的電影劇組,進組前他已經看過原著小說。「當時其實還沒人跟我講要來做這部電影,是我知道姜文導演要拍《俠隱》了,就專門去看了小說,看完小說就琢磨姜文導演會怎麼拍這部電影。後來他用了3年的時間回答了這個問題。」

(《邪不壓正》編劇李非)

李非進組的過程也帶著姜文電影式的幽默與戲謔,「《邪不壓正》的主力編劇就是導演本人,他自己想清楚了之後,把大的骨架敲定,然後開始找編劇。有天禮拜六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李非你來幫我寫寫這個劇本吧。我說,行,咱們周一見?他說,別周一了就明天吧。」

然後李非就被帶進了劇組的小屋子里,開始了400天的編劇生活。這時《邪不壓正》已經有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劇本,「何冀平老師已經寫了大概三、四稿,她本身是非常有經驗、成熟的編劇,從劇本的角度來說,當時的劇本對於有些導演而言是一個完全可拍的作品。」但是對於姜文而言,他不能接受拿兩年前寫好的劇本開拍,拍《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等電影時,姜文的劇本只寫到五成,剩下的部分則根據拍攝場地、服裝等外部環境進行填充與修改,劇本隨著電影拍攝過程一起成長。

這個成長的過程既煎熬又愉悅,它仿佛是從無數的靈光一閃中挑出一個最合適的,但靈光一閃本身就十分難得。《邪不壓正》的編劇之一孫悅,將這個過程比喻成「做雕塑」。「給姜文導演寫劇本可能是幹力氣活的過程,我覺得更像是做雕塑的感覺,先要有一個大的輪廓、大的形式出來,然後再一點一點的磨細工。」

(《邪不壓正》編劇孫悅)

她與姜文第一次合作是在《一步之遙》,緣起於一碗西紅柿蛋花湯。「我記得第一次去《一步之遙》劇組是我的朋友帶我去的,姜文導演剛好從片場回來,他的廚師就給他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湯,他說你喝一點吧,然後他就用這碗雞蛋湯把我留在了劇組。」

二人的再次合作,孫悅依舊跟隨劇組留在拍攝現場,她印象中不存在一遍過的劇本,幾乎每場戲在拍攝之前都還在修改劇本。「真正在攝影機拍攝下來之前,你總會覺得永遠都有空間修改,永遠有空間更好一點。」

《邪不壓正》團隊中李非與孫悅被稱為劇組的「兩位門神」,兩位編劇根據現場拍攝的情況提供支援。電影中六國飯店的重頭戲,朱潛龍與唐鳳儀因為「蓋戳事件」爭鋒相對,酒局看似熱鬧戲謔,其實劍拔弩張,諜影重重,故事從這一刻節奏更加緊張,而這場戲李非的劇本前前後後達到了7萬字。

「7萬字其實相當於兩個普通電影劇本的體量。」李非回想這場戲,有種「痛並快樂著」的意味,劇本修改過程帶著創作的煎熬,但是回過頭看又讓人愉悅而自豪。

「我們當然也有迷茫彷徨的時候。」孫悅說,「一場戲有一萬種可能,跟生活一樣。每一分鐘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試圖做各種嘗試,最終交給姜文導演判斷。」

對於李非、孫悅兩位編劇而言,姜文始終是《邪不壓正》劇本的主心骨,他敲定劇本的骨架,而李非與孫悅負責填充血肉。或者不僅僅是編劇,整個劇組都在為這副骨架填充血肉,孫悅介紹,攝影指導謝征宇,從劇本策劃初期就全程參與。姜文在參加《曉說》時也提到,因為工作人員也參與劇本,所以成長得特別快。

「工作人員無論是攝影部門、燈光部門、美術部門,包括服裝化妝造型部門,他們都知道就是導演對於劇本的要求有多麼高,所以大家的配合度特別好。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奔著一個好電影去的。」孫悅說。

《邪不壓正》背後的印記

2017年6月《邪不壓正》在古北口殺青,這意味著劇本的成長已經告一段落。對於李非與孫悅而言,這個暫時的結束有點不知所措。

「我們當時快殺青了,有一天晚上,我寫劇本,寫著寫著突然發現可能這戲快拍完了,知道嗎?我當時自己哭了。然後我在我們的工作群里說了。姜文導演問,真的嗎?」李非說,語氣里不自覺帶著一點不好意思。「我也不是難過,但就是感覺有點傷感,你看我們經歷了那麼長時間,每天寫戲拍戲,有焦慮辛苦,也有滿足,突然某一個瞬間,要拍完了。」

這種感慨或許就像電影里李天然報完仇之後站在空蕩蕩的屋頂上看著巧紅離開,「就是你好像忽然要跟一個特別好的東西告別,關係沒有那麼密切了,雖然還會有其他作品,但就突然感覺很複雜,空落落的。」孫悅試圖形容這種感情。

這種情感或許很容易理解,包含真心的作品是會讓人不舍的,尤其《邪不壓正》這類極具風格化與私人化的電影,它蘊含著的不止是姜文的個人色彩,還裹挾著背後整個團隊的付出,或者說「私貨」。

在電影中出現了幾個彩蛋性的角色。史航出演的潘公公被高曉松調侃為「這個私貨有點硬」,出場時拿影評人玩了一把幽默,最後為了保護主角光榮犧牲。他的出現是姜文有意為之,但與其說是嘲諷影評人,不如說是為史航留個紀念。史航給姜文推薦了三個故事,《讓子彈飛》、閻瑞生案、《俠隱》。姜文說,怎麼能給史航留個紀念,讓他寫劇本,他不寫,然後就出演了一個角色。對於這個角色的評價莫衷一是,但每個人都印象深刻。

另一個角色是李非客串的日本軍官,六國飯店那場戲日本軍官晃著腦袋,拍著巴掌,很多人沒認出來是李非。孫悅笑,「那個角色有兩個鏡頭呢。」李非笑著擺手,「那都不能說是一個角色。」除此之外,電影中根本一郎和藍青峰談判時,讓手下打死的三個車夫,是《邪不壓正》的三個副導演。李天然處理日本兵屍體時,與李天然有短暫對手戲的燒鍋爐工,是攝影組的助理。

「姜文導演特別希望我們的工作人員能夠在電影里面能露一下臉,其實劇組里很多人都有。我覺得這對大家很重要,我們共同創作或者共同努力創造的一個部作品,每個人都留下一點印記,可能多年以後看,會覺得是很有價值的。」李非說。

電影中劇組偷偷烙下的印記是李非、孫悅的第一份寶藏,另一份寶藏則是演員投入電影後給他們帶來的觸動。在拍攝巧紅與李天然屋頂告別那場戲時,孫悅在監視器後邊哭了,「兩位演員(周韻、彭于晏)在電影里表現得很真摯、專注,對人物的把握極其精準,其實好幾場戲都特別觸動。」

李天然的養父身亡時李天然的一場哭戲也讓李非有些觸動,「當時在現場看,彭于晏抓得特別好。」觀眾或許記住的更多的是情節激烈的戲份,而編劇的視角看到的是情感與細節的呈現。

姜文在《圓桌講究派》上,講了一段劇組為了電影畫面質量花心思找身高合適的中學生扮演日本兵的故事,竇文濤問他,現在的觀眾對這些有所謂嗎?姜文回答,「我覺得他今天不懂,他有一天會懂的。」請吃飯的人尚且不著急,或許吃飯的觀眾們也該緩一緩,時間能撫平《邪不壓正》口碑的極端化,最終將它的好與不好放在最公平的天秤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