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愛宮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人民愛宮鬥 娛樂 第1張

來源:電視劇延禧攻略劇照

紅了15年的宮鬥劇題材,雖說多半是老瓶裝新酒,但卻總是歷久彌新。

/

文|張永迪 編輯| 林文龍

人民群眾有多愛宮鬥劇?大熱的《延禧攻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如懿傳》、還有不停被電視台重播的《甄嬛傳》,是答案。

《延禧攻略》自播放起,連續29天霸榜各大網劇播放排行榜首、微博熱搜達207次,微博#延禧攻略#超級話題閱讀量66.5億。單日播放量在一周內從5.3億、5.4億、到6.5億連續多次密集性打破今年全網電視劇+網劇單日播放記錄。開播滿月,愛奇藝播放量突破71億,豆瓣評分7.1分。截止目前,《延禧攻略》愛奇藝播放量達97.7億。

不光在國內,《延禧攻略》在海外新媒體平台上也單集點擊量過百萬,創今年華語劇最好成績。

8月20日,愛奇藝宣布《延禧攻略》再次加更,由原本每周更新6天12集調整為每周7天14集,正式開啟日更模式。同日,《如懿傳》在騰訊開播,兩劇開啟了「正面剛」的較量。

宮鬥劇不是新物種,這個由來已久的劇集類型,如何一步步發展至今,且歷久彌新。

宮鬥劇簡史

何為宮鬥劇?是指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背景,將後宮嬪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做為故事主體,以人物情感糾葛或政治權力傾軋為劇情主線的電視劇集。百度百科強調,宮鬥劇注重娛樂和戲說,與歷史正劇有一定的區別。

說起宮鬥劇鼻祖,不少人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熱播的《金枝欲孽》。這部劇播出後,在全亞洲產生了空前反響,曾被譽為「挽救了2000年以來TVB收視頹勢第一佳作」。

然而,事實是,內地宮鬥劇比TVB起步還早。早在2003年便有了賈靜雯、趙文卓主演的《至尊紅顏》,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武媚娘陰差陽錯入宮為妃後發生的一系列恩怨情仇的故事。只不過,相比於《金枝欲孽》的劇情,《至尊紅顏》還未形成宮鬥劇的基本劇情范式。宮鬥和政治權謀的比例相當,並未完全只側重於後宮爭鬥。

回溯宮鬥劇的發展,內地宮鬥劇可謂經歷了四個時期:2003——2006年為初創期,2007——2009年為停滯期,2010——2011年為發展期,2012年至今為成熟期。

2003年《至尊紅顏》播出後反響不錯,加上受2004年香港TVB《金枝欲孽》的爆紅影響,2006年江西衛視便緊接著播出了《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這部劇由於正導演,盡管口碑毀譽參半,但內地宮鬥劇卻自此開始正式出現並席卷螢幕。

命運多舛,出人意料的是,剛剛起步的內地宮鬥劇在短暫的初創期後,便經歷了為時3年的停滯期。據資料顯示,在2007——2009年期間,內地沒有生產一部宮鬥劇。究其原因,監管或許是最大因素。畢竟汶川地震、奧運會期間,電視台製作播出的多是古裝正劇,如2007年的《貞觀長歌》、2008年的《朱元璋》、2009年的《大秦帝國》等。

直到2009年10月,香港TVB借台慶之際製作播出的古裝大戲《宮心計》再次引發收視狂潮,內地宮鬥劇停滯的局面才被打破。

僅2010——2011年兩年時間內,內地就生產了6部宮鬥劇。其中,於正的「宮」系列、「美人」系列和林心如工作室的《傾世皇妃》等均以世俗性敘事和粉絲文化的影響而大受歡迎。

根據《2011年全國衛視電視劇收視率排名表》顯示,《宮》平均收視率2.50%;《美人心計》平均收視率1.30%;《傾世皇妃》平均收視率1.75%。收視率,是指在某個時段收看某個電視節目的目標觀眾人數占總目標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簡而言之,如果觀眾的總人數是100人,但只有10個人打開了電視機在看電視,其中有1人正在看你的節目,那你的收視率就是1%。依此數據類推,當年此類宮鬥劇的收視率頗為可觀。

2011年,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把內地宮鬥劇推向了新的高度。該劇憑借過硬的劇情和流暢的台詞,一舉囊括「第9屆全國十佳電視制片表彰大會優秀電視劇」、「第3屆澳門國際電視節最佳電視劇獎」、「2012國劇盛典十佳電視劇第一名」等諸多獎項。同時,此類劇集也捧紅了一批家喻戶曉的演員,如孫儷、林心如、楊冪、劉詩詩等。

在繁榮的發展期後,2012年至今則為內地宮鬥劇的成熟期。這一期間,基本還是延續上一時期於正、鄭曉龍「兩家獨大」的局面,偶有黑馬脫穎而出,例如范冰冰工作室推出的《武媚娘傳奇》,當年便以破三的平均收視率,位居全年第一。如今,於正憑借《延禧攻略》一劇洗白、逆風翻盤。而鄭曉龍雖然只在2015年拍攝了一部《羋月傳》,卻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上星首播並連續一個多月獲得收視前兩名的佳績。

15年來,宮鬥劇的內核沒有大的變動,仍舊是以後宮女性上位為主線。但隨著時代變遷,每個階段觀眾的爽點有所不同。最早階段,人們喜歡人畜無害、善良隱忍的小白兔做女主角,類似瓊瑤劇女主;現在人們愛的是有個性,腹黑,能反擊的女主,簡稱「黑蓮花」。

除了劇情和人物設定外,人們對於服化道的視覺要求也在提高。早前港劇能憑借《金枝欲孽》風靡亞洲,但不久前的《宮心計2:深宮計》卻撲街。有網友在知乎分析,製作精良程度輸給內地劇制是關鍵。

人民群眾為何愛看宮鬥劇

自8月12日《延禧攻略》播出以來,社交平台幾乎被這個劇的話題承包。

張小如是某財經媒體記者,在《延禧攻略》播出一周,還是每周四到周日更新時,她便在微信朋友圈發文呼籲愛奇藝能日更《延禧攻略》,並寫到:「入坑很深,無心工作。」

作為媒體工作者,她不是宮鬥劇的狂熱粉,由於跑文創口,出於工作需要,大多劇她都會看。採訪中,她告訴《中國企業家》,追《延禧攻略》是出於自己對女強作品的喜好,「我喜歡反套路的作品。而且這部劇每個人物都能立得住。大女主的戲能成,百分之八十落在了女主的形象塑造上。魏瓔珞成了,《延禧攻略》也就成了。」

同樣是媒體人,在楚天報業集團工作的王雲,卻對宮鬥劇嗤之以鼻。「宮鬥劇都是圍著一個男人轉,喜歡的不一定在一起,都是些癡男怨女。人內心深處有兩點最容易利用——恐懼與憐憫、愛情與希望。宮鬥劇滿足了人內心深處的渴望。但電視劇就是娛樂與宣泄!所以我不追劇。但說實話,看了幾張《延禧攻略》的截圖,覺得還蠻有質感的。」

做職業獵頭的朱古力,是宮鬥劇的死忠粉。《甄嬛傳》她可以反復看十遍之多,《延禧攻略》更是一集不落。愛看宮鬥劇的原因有兩點,她告訴《中國企業家》:「一是宮鬥劇本質和職場環境不謀而合,能借鑒一些升級打怪的技巧;二是虐戀情節,比如女主在遇到男主之前,都有一個癡情男二的設定。」

基於以上觀眾的反饋,《中國企業家》記者找到業內人士,壹壹影業客戶總監昕悅,向其求證宮鬥劇深受歡迎的原因,她分析如下。

第一,宮鬥劇越來越少。「宮鬥劇題材自從《甄嬛傳》以後,就很少有了。所以,《延禧攻略》會格外受關注。」昕悅說。

確實。早在2013年6月,廣電總局就出台《衛視綜合頻道電視劇播出調控管理辦法》,對電視劇播出總量、範圍、題材、時機、時段等做出限定,就提出了鼓勵現實題材限制古裝、涉案、引進、合拍劇。要求古裝題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總集數都不得超過總數的15%,原則上兩部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

並且廣電總局還在去年底發出了2018史上最嚴限古令。其中明確嚴禁胡編亂改歷史的古裝宮鬥劇在一線衛視播出,鼓勵歷史正劇的原創和扶持,嚴禁惡俗青春偶像電視劇的傳播,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劇至少播1-2部。嚴禁收視率造假,嚴禁註水電視劇。

於是,原定去年12月20日在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播出的《如懿傳》,因審查和片長原因延後播出。有業內相關人士透露,《如懿傳》送審失敗次數最少三次之多。最終,《如懿傳》還是只能放棄網台聯動的形式,只在網路平台播放。

第二,宮鬥劇包羅萬象。昕悅提到,首先宮鬥劇演員養眼,有偶像劇的底色。其次,大多宮鬥劇在情節設置上,女主都會和完美深情的男二有段虐戀故事。「虐戀觀眾很買帳!男二越是美好,觀眾越會沉迷想像,自動腦補情節。」再來,宮鬥劇也能當做職場劇來看。初期女主並不強大的形象會讓觀眾有帶入感,後續經歷波折後的成長反擊,又會讓觀眾看得很燃。最後,宮鬥劇還能是政治劇。畢竟在皇家這個大背景下,政治權謀是鐵定少不了的。

第三、人性使然。我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激烈,競爭無所不在。「鬥」這件事情,在工作競爭中、家庭內部矛盾里、以及朋友圈的攀比下,無處不在。它不是一個褒義詞,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放大版」。日常生活里,人們會適合而止的競爭,但電視劇里的「鬥」,會放大這種情緒,某種程度彌補人們沒贏的遺憾。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宮鬥劇火爆背後,也有質疑的聲音。例如,情節與史實不符、女主人設瑪麗蘇、劇情脫離現實過於戲劇化等。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相比於歷史正劇,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作為觀看門檻,宮鬥劇低門檻的觀劇要求反而使得老少皆宜,從而迅速滲透到二三線城市,引起較大反響。

可題材相似、背景雷同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能讓觀眾照單全收嗎?有人說可能會先入為主、也有聲音表示後來者居上。結果還未可知,但如果兩部劇都大爆,只能說人民群眾是真的熱愛宮鬥劇了。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新世紀以來的大陸宮鬥劇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李龍

值班編輯:高歡歡

人民愛宮鬥 娛樂 第2張

人民愛宮鬥 娛樂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