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台冷藏車運力仍然虧損,順豐冷運:年收入30億內別想盈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卡車之家 原創】順豐進入冷鏈物流市場也就最近三四年的事情,同時間幾乎整個行業都看到了順豐冷運的重金投入和迅猛發展。最近在一場冷鏈行業的論壇會議上,順豐冷運事業部副總裁孟凡武發表了講話,趁此機會我也簡單地問了他幾個問題。

我:「順豐冷運目前是否處於燒錢和虧損的狀態?」

孟毫不避諱地回應:「是。」

我:「預測順豐冷運什麼時候能盈利?」

孟:「營業收入達30億的時候。」降本是不可能降本的 冷鏈是重資產項目

大陸冷鏈物流總額在2010年就邁入了萬億級,去年達到4萬億元,每年增幅超過15%。冷鏈是塊大蛋糕,但不是誰都能來吃上一大口。

國內所謂冷鏈物流,事實上許多仍是點對點的幹線運輸,現狀是小、散、亂,沒有冷庫網路等基礎設施支撐,不成體系說不上「鏈」,充其量只能叫冷藏運輸(這樣說來順豐冷運的命名是謙虛了)。孟凡武直言,這種小規模的冷運沒有前途。

確實,目前在國內做冷鏈非常困難,因為基礎設施太差、行業規範缺失,要靠整個行業滿滿摸索和投入。正因市場龐大,大型傳統物流企業和強勢資本正在介入冷鏈行業,比如這幾年的順豐冷運,菜鳥、京東等派系對傳統超市、新零售的布局,以及前不久萬科物流對太古冷鏈的大型並購,等等。

順豐2014年9月進入冷鏈行業,至今快四年的時間,已經擁有大約800台冷藏車,以及51個食品冷倉,倉庫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要知道萬科並購太古冷鏈也「僅僅只有」7座冷庫。孟凡武透露,順豐每座冷庫的年經營成本超過一千萬。

另外,順豐冷運提供的是端到端、全程可視可控的、可定制的冷鏈服務,從技術、運輸、管理等方面來看,各項都是重資本投入。孟凡武說到,冷鏈物流在一定品質下成本是有要求的,所以降低成本的想法是錯誤的,起碼現階段一定是這樣的。

而且即便是高投入,也不能在短期內獲得高回報。像阿里系的生鮮物流,主要是為了服務商戶,所以利潤不重要,價格也不重要,物流企業要麼低價做要麼虧本做,靠銷售額支撐,要麼選擇放棄依附阿里。

說到底,資本是關鍵,形成規模效應才能換來未來的盈利。想要做好冷鏈,孟凡武提出了三個競爭力:

1.供應鏈整合:依托技術、大數據的處理,做前端需求預測,以及對供應商的整合;

2.運力整合:需要穩定的、有價格競爭力的、能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運力;

3.提供基礎設施:關鍵一項是冷庫,一是布局和選址要合理,二是倉庫要符合標準,最好是自建,三是倉內要擺脫原始落後的作業模式,提高效率,目前快遞的智能無人倉是個趨勢。龐大的冷鏈物流市場 激發冷藏車增長和變型

2017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達到14萬輛,增長2.9萬輛,其中重卡增長量約7千台,輕卡增長量1.8萬台左右。這數據只針對合規冷藏車,並未包括充斥市場的二手海櫃和非法改裝車輛,就如孟凡武所說,那是低成本的運輸方案,會影響服務品質,影響整個鏈條的價值。

從數據上看來,冷藏車的整體增量是可觀的,輕卡占比較大也說明了末端需求更加旺盛,可見在未來輕型冷藏車也會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冷藏車市場的形態在發生改變:

一是規範化發展,隨著法規越來越嚴格,冷藏車也將跟普貨運輸車輛一樣標準化;

二是新能源趨勢,法規可能將推動電動車成為城市配送主力;

三是技術迭代,滿足不同溫度需求的貨物拼載,也就是冷藏零擔的解決方案;

四是契合電商、新零售的冷鏈服務形式,不同類型車輛的需求會發生變化,比如最後一公里配送將催生更多的冷藏封閉式廂車。

順豐一直在做技術開發,也包含冷運在內,只是許多還沒向外界公布。問及順豐如何解決冷藏零擔的技術問題,孟凡武則說,只要同一溫度需求的貨物滿載車輛,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目前順豐就是如此。所以回歸到本質,貨量才是最重要的。

上面說到在我看來冷藏車的保有量和增長量可觀,但在孟凡武看來非常少。他說,冷鏈市場龐大,發展趨勢也很明朗,這樣的運力增長是遠遠不足的,順豐會不斷擴建運力池。那未來順豐運力更多是自建還是外包?孟凡武說肯定是外包更多,這是個趨勢,而前提是外包運力同樣要優質。(數據來自:中物聯冷鏈委;鳴謝:順豐冷運副總裁孟凡武;文:黎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