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版Costco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1張

「創業最前線」特約記者|萬老師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2018年中國消費升級和整個零售市場的主旋律,終於到了講究性價比的時代。這是主旋律背後的中國供應鏈能力升級、社會化零售模式迭代、消費意識轉型的融合產物。

講究性價比,是整個社會消費意識,步入非常成熟的務實、聰明的階段。

一件商品不僅要好,還要足夠便宜。這本是商業進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常識,但在中國,可能直到今天,才有足夠的商業環境孕育並支持消費者帶有這種常識。

就像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喬布斯,在2007年1月劃時代地推出改變人類智能科技方向的iPhone一樣。喬布斯在記者會的中途,也會強調iPhone手機包含了iPod的外形,諾基亞、黑莓的功能,但是售價與iPod沒有任何區別。諾基亞、黑莓的功能,等於白送。

喬布斯傳達的產品理念是:劃時代的極致產品,帶給消費者的依然是極致的性價比。

今天,中國零售業步入消費理性和升級的時代,性價比依然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主旋律。任何平台首先抓住這個主旋律,並通過完善的平台商業模型,有效地構建一條從供應鏈到終端消費者的商業鏈路,這個平台的商業價值,已經不是簡單地抓住了當下的商業重心。

準確地說,這是對下一個中國整體商業和零售的提前布局。

阿里巴巴倡導的新零售,盒馬鮮生率先在生鮮和餐飲零售上的拓展,以及網易嚴選在過去4年來的極速爆發,都具備了類似的商業模型優勢。這個抓住重心的序列裡可以添加的最新平台名單,零售新物種「雲集」已然躋身而上。

因為雲集對性價比的追求,已經到了打破外界常識的極致程度——只提供批發價的優質好貨。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2張

(圖:2018年8月17日,雲集對外打出「購物享受批發價」的slogan)

顯然,供應商和雲集有其合理的利潤所在。而雲集之所以能在平台上一手連接供應商,一手連接消費者(店主和終端消費者),還能做到極致的批發價。雲集的社會化零售模式,有太多值得仔細分解思考的價值所在。

一、重新定義Costco中國化的條件

一件商品的價值定義,有四個基本維度:設計(商品顏值及包裝)、功能(適用場景及實用性)、品質(製造工藝及供應鏈能力)、價格(便宜實惠及性價比)。以上四個維度,又最終指向一個商品背後的品牌該具有的市場定位、目標受眾和適用場景。

這四個維度,單獨其中一項得到極致的放大,也能支撐起一個獨立的產業鏈和零售業態。比如價格要素的極端放大,也能養活街頭路邊的「十元店」。

如果將其中一兩個要素放大,另外一兩個要素維持在平均水準,這將是一件賣點充分、極有競爭力的商品,即俗稱的商品力很強。比如中國白酒品牌的代表,茅台酒具備功能和品質的絕對優勢,卻並不注重價格和設計要素。

如果一件商品同時具備了除了價格之外的另外三個極致要素,這個商品將是具有全球廣泛知名度,並有反制零售管道的超強商品力。

也就是說,當功能、品質和設計都在超一流水平之上,價格將會成為商品的一個顯在的弱勢條件,顯得比較昂貴。比如大牌的奢侈品,比如iPhone手機。這種商品有著無可挑剔的商品價值,但卻天然不具有覆蓋全民的商品優勢。

因此,反過來思考,當商品的這四個維度,價格作為決定其他三個要素的唯一變量條件。聰明的零售商,則要擅長借用價格要素,思考如何在覆蓋全民的日常商品品類中,同時兼顧價格之外的功能、品質和設計。

這種以價格驅動另外三個維度的商品策略,不僅具備覆蓋全民的零售價值,還能反向地決定商業的另一種主旋律——零售平台決定上遊供應生產。

說這是商業的另一種主旋律,就說明這並非惡性的產業鏈零和博弈。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反倒是彼此深度合作下,共同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平台的廣泛連接一切的屬性,朝著如何打造一個「具備極致性價比、正品好貨也是批發價」的目標而努力。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3張

美國著名的零售企業Costco(中文譯名:好市多),算是全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做到正品好貨批發價,商品覆蓋全民的零售平台。

也因為這樣,Costco的出現,極大地啟發了全球零售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中國公開透露要做中國版Costco的零售平台,就不下5家。這其中,盒馬鮮生、網易嚴選、拼多多等平台,對中國版Costco、電商版或網路版Costco的借鑒復制,都有過類似的公開介紹。

雲集,是綜合各種資源條件來看,可能是國內目前在成型的業務框架上,最接近中國版Costco的電商平台。從品類規劃來講,雲集在創始人兼CEO肖尚略的要求下,在過去3個月裡,一次性精簡了2000個SPU。目前平台的留存的4000個SPU,不僅品類覆蓋家庭日常所需的全品類,品類組合也是高度全民覆蓋型。

更重要的是,精簡留存的4000個SPU,分別對應著雲集和500個國內外大牌廠商,500個創新品牌,500個優質生產能力的工廠。

在過去的5個月,雲集又重新優化了近300個供應商。雲集200多人的供應鏈管理團隊,要為500多萬雲集的店主,做好最嚴格的品質和價格把關。

在雲集的下遊端,500萬店主作為個人零售轉化的商業力量,一方面在雲集收獲更多的個體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是雲集通過個體力量,將中國最優質的商品供應,和最具性價比的消費通道,帶到全國所有地方的主要鏈路。

二、極致性價比從何而來

美國Costco超市,在全球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賣場裡,處處都是一副特別的購物場景。通常會是幾個主婦一起組團去Costco購物,約定集中購買幾類商品。因為是組團購物,就能享受到Costco優質商品的更低折扣。

折扣有多低?對比以低價聞名的沃爾瑪、家樂福的同類商品價格,Costco甚至連其1/4的價格都不到。幾個主婦們完成批量採購後,大家再根據各自的出資比例分配各自的份額。這種此前從未有過的線下零售購物景象,在Costco反而司空見慣。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4張

這是Costco帶給全世界足以寫進人類商業發展史的最大震撼。當所有人認為沃爾瑪、家樂福的一站式購物型的大賣場,已經是全世界可能找到的最低價購物管道時,Costco的售價不僅比沃爾瑪、家樂福要低,還要低好幾倍。商品質量,甚至比沃爾瑪、家樂福貨架上的品牌商品更優。

Costco是怎麼做到商品品質比別家好,價格比別家低很多,還能吸引消費者中購物最挑剔的群體——主婦們,一起聯合採購同類商品?

說清楚這個答案,一本20萬字的書都未必能說完。這裡化繁就簡,以最精煉的三條總結,最大程度呈現Costco能做到以上空前絕後效果的三個原因:

  • 第一,Costco的所有商品,無一是供應商現成商品供應。均是Costco與供應商一起,從商品策劃、開發、要素定義(功能、品質)、成本核算、批量生產、穩定供應到上架陳列,最終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流程都是重新再定義,每一個過程都是節省到極致。
  • 第二,強大的會員制,吸引著Costco的會員,不僅能在Costco購買到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所需。還能在日常出行等各個方面,獲得來自Costco會員的福利回饋。
  • 第三,以人帶人,以老帶新的口碑裂變。為了將成本節省到極致,Costco自然不存在什麼廣告行銷。每一個Costco會員,都是前一個Costco的口碑帶動,自然形成的忠誠消費客群。也因為是會員帶會員,會員彼此之間聯合採購,還能收獲更為更為便宜的購買價格。即不僅同比其他零售管道更便宜,還能享受便宜到極致的Costco成本批發價。

雲集的平台價值定義和商品供應鏈、以會員為主體的社會化零售個體力量,是目前國內已知的各個商業版本中,唯一一個高度類似Costco的零售平台。

通過對美國Costco的模式分解,打造正品好貨的極致批發價,對於任何零售商來說,面臨著巨大的技術和資源建構困難。

這個難度的難解點,在於中國供貨商的商品製造,有其固定的成本。簡單的說,就是品牌商、供應商的商品開發和產品線計劃,都是按照大眾市場,或是目標細分市場,做的成本管理。

比如一瓶550毫升的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可以在全國任何地方的生產和售賣,都是固定一致的成本和售價。

不管什麼零售管道或電商平台,也無論通過多麼批量的採購,因為供應商的固定成本擺在那裡,自然不可能以低於成本價賣給零售平台商,消費者自然更不可能買到比廠家成本更低的商品。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5張

雲集的不一樣,在於雲集從整體供應鏈建構上,是與供應商,尤其是與很強製造和創新能力的工廠,一起開發商品,制定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成本。

供應商也因為雲集的平台售賣能力,更能放手從商品質量和成本結構上,為雲集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商品。這點,雲集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完全以Costco為供應鏈藍本,打造平台整體供應鏈標準的平台。

也許一個睡眠枕頭,廠家以往的生產成本是50元,在終端零售平台和主流電商網站,要賣到100元。而在雲集,通過供應鏈的整合優化,讓這個枕頭的生產成本,只有35元。最後消費者買到的最終價格,可能連40元都不到。

對雲集的正品好貨極致批發價來說,基於供應鏈的優化正是重要的底氣來源。

極致的批發價,從雲集角度來說,也是非常不容易獲得的供應鏈成果。這是雲集在三年來來一直堅持的品類策略:「寬、少、精」的基礎上,繼續對「寬、少、精」的升級打磨。

從雲集此次品牌整體升級動作來看,幾個關鍵調整,得以確保雲集「批發價」的極致供應鏈打造。

  • 第一,縱覽全品類所有商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無限改進型,有限改進型。iPhone這類智能科技產品,就屬於無限改進型,伴隨著人類科技發展,永不間斷技術的迭代改造。飲料、洗護品、家居品等這些生活類商品,就屬於有限改進型。
  • 技術不是定義商品的主要價值載體,賦予商品在品質和功能之外,在價格上的無限增量價值,就是聚焦家庭生活類商品的雲集,從平台本質上取得的統一認識。
  • 第二,雲集的供應鏈團隊在過去的3個月內,將雲集的SPU從7000個,再下降到4000個。減少的SPU數量,是對消費者需求更為精準的洞察,是對優質供應鏈集中度更高的議價和精品打爆。
  • 第三,品類越精致就越少,越精致就越暢銷,越暢銷越有助於跟供應商議價,議價越容易批發價越低,售價越低越容易暢銷,並反哺供應鏈。一環套著一環形成的4000個SPU,在「寬、少、精」原則下,形成了良性的自循環。
  • 第四,以買手制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雲集,要在今年的業績目標上完成300億GMV(交易額)。這種SPU越來越少,銷售額越做越大的倒逼極致,決定了單個SPU的銷量,都要發揮極致的商品力。即要完全滿足商品的極致低價、優質品質,以及適用全民的廣泛使用場景等多個商品維度。

尋找中國版Costco 科技 第6張

對於品牌商來說,雲集的極致批發價供應鏈模式,帶來的是品牌落地和銷售沖鋒的雙重回報。

中國家紡品牌的傑出代表羅萊家紡,今年5月和雲集簽署了合作協議。在雙方共同打造的超級品牌日上,當天羅萊銷售額突破了1200萬,是羅萊家紡在其他耳熟能詳的主流電商平台,同類活動需投入10倍sku才能完成的銷售額。

3月份,韓國電子巨頭LG與雲集達成了合作。合作承諾在雲集銷售的LG電子和家電產品,對標天貓、京東等中國主流電商平台的貨源和成本價格保障。

伊利乳業、達能、中華老字號稻香村,現在都與雲集展開了品牌直簽的合作。今年上半年,雲集累計簽約的100家知名品牌,在雲集累計占到的銷售額,超過整個平台銷售額的一半以上。

很多品牌在雲集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對於這些品牌來說,雲集已經是他們合作過的業績前三名電商平台。

對於這些大牌來說,雲集的社交屬性,對於品牌的口碑和社交管道的維護,都需要品牌投入空前的重視。與雲集的合作,不論是主流的一、二線品牌,還是國際性品牌,新生的創新品牌,雲集都是他們目前最重要的合作管道之一。

而雲集的平台屬性,又讓這些大牌在很多管道費用上是節省的。比如行銷費用、媒介費用,或是其他活動費用。這也讓這些品牌商,有更多的成本空間,給雲集提供批發價的商品。在聯合促銷等活動上,再讓利給雲集的會員們。

同時,雲集的精簡供應鏈特別擅長打爆單品。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雲集和店主共同打造了非常多的爆款。藍月亮超級品牌日、飛亞達超級品牌日,這些家用日常用品,雲集和店主、品牌方一起,創造了一個個爆款記錄。

截止到8月,25個超級品牌日,已經在雲集創造了近4.3億的銷售額。也因為爆款商品,雲集依然做到了一件商品也是批發價的全網優勢。

打造極致的批發價,雲集還有一個極致到底的終極策略。據了解,從8月16日開始,雲集會推行一個專門的調價機制,執行雲集的產品價格隨市場動態而調整,並監督買手選品調價,還要及時通知到雲集的廣大店主群體。

雲集現在的會員已有500萬,終極目標是服務中國1億會員,並讓雲集構造的社會化零售價值鏈,比過往任何零售價值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