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丨曉妮
《延禧攻略》追了這麼久,魏瓔珞早已是大家心中的宮鬥王者!
不同於一般的傻白甜女主,她從一開始就是個「心機女」,把乾隆迷得七葷八素。
「朕啊,還就喜歡你這樣的壞女人」。
特別是期盼已久的腹黑順嬪上線後,雖舌燦蓮花容顏絕世,甚至讓我們以為要至魏瓔珞於死地。
可沒想到,每一步都在魏瓔珞計算內,甚至算好了乾隆會因此更愛她。
人人都說魏瓔珞開掛,可你知道嗎?歷史上的令妃比魏瓔珞牛多了!
由奴才,鬥到貴妃,再成為下屆皇帝親媽,她這一路爬上巔峰的心機和智慧,遠不是電視劇可以比擬的。
歷史上的清代後宮,並沒有電視劇小說里那樣血雨腥風,反而更像「國企」。
為防止皇帝沉湎美色耽誤國事,妃嬪們都是論資排輩,熬資歷升職。
但在這其中也有例外,其中就包括升職速度堪比火箭的令妃。
清朝後妃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顯赫的滿族、蒙古族貴族世家,不是大臣將軍之女,就是各地封王家的格格。
可令妃呢?
她原名魏氏(後抬旗為魏佳氏),正黃旗漢軍包衣出身,也就是奴才。而且,還是那個時代被視為低人一等的漢人。
比起她們,令妃一無所有,獨獨運氣超群。
史書中雖沒有魏氏入宮的準確記載,但很多學者猜測,她於13歲由內務府選秀充入後宮,派在富察皇后身邊服侍。
這情節,跟《延禧攻略》很像是不是?
富察皇后可是乾隆最寶貝的發妻,跟在她身邊,魏氏自然比其他宮女有更多機會。
但跟劇中不同,秦嵐的富察皇后,曾拒絕將魏瓔珞獻給皇上固寵;而真正的富察皇后,卻將魏氏玉成給了乾隆。
多年後,乾隆給富察皇后寫的詩中,就有一句: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當年因你促成才成為我愛侶的那個人,如今依然陪在身旁。
這里說的「愛侶」,極有可能就是指魏氏。
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富察皇后的庇佑,魏氏的起點頓時就高了一截。
入宮6年,她終於在乾隆十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又晉為令嬪,沒有家世亦沒有子嗣,卻位列三嬪之首,排在家世資歷都遠勝過她的舒嬪和怡嬪前。
「令」這個封號,出自《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是美好之意,可見乾隆對她的喜愛。
在皇帝心中種下如此完美的印象,令嬪的後宮升職記第一戰,贏得何其漂亮!
「靠山山跑,靠人人倒」,魏氏晉升為嬪之後,不過三年,對她有知遇之恩的富察皇后,便在東巡時病逝。
令嬪受到富察氏最後的庇蔭,便是在皇后逝世後幾個月,被晉升為令妃。
此時的後宮,她已經是頗為耀眼的存在。
由貴人晉為嬪,不過數月;由嬪晉為妃,僅僅三年。
對比其他職場同僚的升職速度,你就知道令妃有多牛:
別人苦熬近十年才升職,你只用短短三年便達到,這麼拔尖的成績,難道不該驕橫跋扈,在宮鬥劇里成為眾矢之的嗎?
恰恰相反,現實中的令妃,比起「刺兒頭」魏瓔珞,可能更像還珠格格里那個溫婉的令妃娘娘。
雖然升職速度超快,但封為貴人後,從19歲等到了29歲,整整10年的時間都沒能誕下一個孩子。
可令妃不急不躁,不爭不搶,就這樣默默等著,永遠都是一副溫婉賢良的樣子。
她願以十年時光,坐實自己人畜無傷的「白蓮花人設」。
《還珠格格》里這個片段,大概能說明令妃為人處世的情商。
剛聽說皇上把一個野丫頭帶回來,要認女兒時,令妃是很謹慎小心的。
可乾隆接著臉一沉,拿出小燕子身上搜出的證據,正是自己當年送給夏雨荷的禮物。
看到乾隆如此認真,令妃立馬轉變口風,轉而誇小燕子長得像皇上,而且還豪氣又機智,只把皇帝哄得龍顏大悅。
最後還主動請纓,要親自照顧小燕子。
沒有娘家做靠山,沒有出眾的才情容貌,只身闖蕩後宮的令妃,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默默蟄伏了10年。
她從來都明白,自己不能永遠的白月光富察皇后相比,但是,也並不是沒機會成為乾隆心口的朱砂痣。
又溫柔又美好的女人,誰不愛?
久而久之,「大豬蹄子」乾隆也對她讚不絕口,多次稱讚她有「柔嘉之質」。
誇得多了,後來一想到溫柔這個詞兒,他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都是令妃。
這個女人,如此低調溫順,不爭不搶,怕是真的愛朕。
在她身邊,感覺最舒坦,也不必忌憚她有多厲害的娘家。
不愧是當年富察皇后玉成給朕的舊人,果真與她本人有幾分相似。
我們只能稍稍揣測下皇帝的心情,但事實就是,等了十年,盼了十年,令妃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得了聖寵,亦俘獲了乾隆的心。
乾隆二十一年,29歲的令妃才生下第一個孩子,但她不慌,因為後面整整十年,乾隆都專寵於她。
這十年間,後宮里出生了七個孩子,有六個都是令妃的子嗣。
有皇七女、九女兩個女兒,還有皇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子四個兒子,生的孩子都連號。
乾隆二十二年之後,後宮中便只有令妃一個人在生育了。
在後宮,子嗣的數量,幾乎代表了受寵程度。10年生6娃,足見寵幸之隆。
乾隆到底多寵令妃?
即使他身上有公務,但令妃生孩子,乾隆一定在身邊,等孩子生下來第二天才策馬揚鞭出發;
即使她懷著身孕,他也一定要將她帶在身邊出巡,大不了把孩子塞給其他妃嬪照料。以至於令妃是成了隨駕出巡次數最多的嬪妃。
這幅《塞宴四事圖》便是證據。
它繪制的是乾隆二十五年九月九日,皇帝在避暑山莊舉行盛大塞宴四事的情景,而這天,正好是令妃的生日。
放大了看局部,懷著孕的令妃,在其他妃嬪的簇擁下開心著呢。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在懷胎六個月時不幸小產,這原本是個悲劇,但因為她是那麼楚楚可憐,乾隆見她生育頻繁又辛苦,便將她晉升為令貴妃。
冊封文稿上,依舊有「柔嘉」二字,可見溫柔人設多深入人心。
可令妃真有這麼不爭不搶低調溫順嗎?
未必。
為了在滿蒙勢力深厚的後宮立足,她拉攏慶妃、容嬪(也就是著名的香妃)跟她關係要好,一個同是漢人出身,一個是少數民族。
她們結成了好姐妹,互相保護,一榮俱榮,全都成了皇上眼前的寵妃,反倒把那些滿蒙貴族的女兒排到後面去。
等到聯盟已成,子嗣漸多,令貴妃便有了更高的追求——皇貴妃。
她並不主動去要,而是等皇帝和太后賜給她。
一個溫良恭儉讓,一個以死相逼迫,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難怪皇帝對令妃和繼後如此「雙標」。
對繼後:
對令妃:
對繼後:
對令妃:
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輝發那拉氏皇后以斷發相逼,被打入冷宮成為廢後。
而令貴妃卻如願以償,被冊封為皇貴妃。
從此,令妃一統六宮十年,甚至被乾隆安排住進了只有皇后有資格住的養心殿。
至於沒成為皇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乾隆當時已準備立她兒子、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害怕立後暴露儲君人選,引發動亂。
他原本打算在退位時,宣布皇太子人選,同時立魏氏為皇后。
只是沒想到,秘密立儲不過兩年,令妃便病逝了。
斯人已逝成追憶,乾隆「強收悲淚」,親自寫下挽詩,稱她為「蘭宮領袖」,正面肯定了她作為實質皇后一統六宮的地位。
令妃的身後事,乾隆也很盡心。
他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
她下葬遺物里,已有帝後才有資格佩戴的東珠朝珠,證明她生前已被默認為皇后。
在她走後,乾隆再也沒有立過皇貴妃,後宮無首亦無寵。
過了二十年,當令妃之子永琰繼位嘉慶帝時,他也終於做到了當年的願望,追封令妃為「孝儀純皇后」。
乾隆親自給永琰改名為「顒琰」,這個「顒」字,正是與令妃封號的「令」出自同一句詩:
顒顒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朕要讓全天下記住,當今聖上是令妃的兒子」。
她終是成了他心頭永不能忘的朱砂痣,也是富察皇后之後,最讓他記掛的人。
幾十年來,乾隆最愛的寢宮思永齋里,一直掛著令貴妃和幼年嘉慶的畫像,誰都不許碰。
在令妃去世後200多年時,發生過一樁奇事。
軍閥孫殿英盜掘了裕陵,發現富察皇后和令妃,一左一右葬在乾隆帝身邊。
奇的是,令妃穿著黃色龍袍,皮肉完好,屍身不腐,而且嘴角帶笑,宛若古佛。
據說,那是因為在她臨終前,乾隆帝附在她耳邊,告訴她:你的兒子永琰,已被秘密立為太子。
聽到此話,這位49歲的傳奇女性,才含著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世界。
史學家評論起令妃時,多是稱她為「寵冠後宮」的女人。
▼
對於一個妃嬪,這樣的評價已經很高。但從今天看來,又未嘗不可惜呢?
當年後宮如職場,生了幾個娃、得到帝王怎樣的寵愛,就是身為妃嬪的評價標準。
若不是禁錮於此,幹一行愛一行的「心機」令妃,除了生娃爭寵,必定會有更矚目的成就吧。
就像繼後感嘆的那樣:可惜不是個男兒。
可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清朝灰姑娘,她不為低微的出身嘆息,也不為前途的艱險嚇怕,步步為營,運籌帷幄,終於登上了自己所能達到的巔峰。
活成自己人生的大女主,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