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順風車繼續殺人!學學這些能救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一名浙江樂清的年輕女孩,在乘坐通過滴滴出行叫來的「順風車」時慘遭司機侵犯與殺害,引起了輿論的震動。由於受害者在遇難之前曾經向朋友發送過求救簡訊,但受害者的朋友和警方卻未能及時取得嫌犯車輛的相關信息,這起案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議,也讓在事件中有嚴重不作為嫌疑的滴滴出行備受爭議。

須知,就在這起案件發生的3個月前,滴滴出行平台才剛剛發生過性質極其惡劣的鄭州空姐遇害事件。如今,滴滴在3個月前作出的整改承諾言猶在耳,一場類似的慘劇就在「滴滴順風車」上再度重演,難免讓人覺得滴滴對乘客安全問題知錯不改,缺乏重視。

別讓順風車繼續殺人!學學這些能救命 科技 第1張

如今,悲劇已成事實,嫌犯也絕無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而公眾關注的核心重點,自然是滴滴將會如何進行整改的問題。面對連續發生的兩起惡性事件,滴滴只有做出有力而實際的回應,才有可能重新獲得社會的信任,繼續發展下去;與此同時,提高用戶的安全指數,對打車流程中的安保體系進行整改,也是滴滴告慰死者、安撫用戶的必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脫離於傳統計程車體系之外的互聯網叫車服務,並非是滴滴出行的首創,這一產業真正的開拓者是美國的Uber公司,而Uber的中國分部,則已經被滴滴收購。那麼,Uber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否面臨過和滴滴類似的安全困境?作為先行者的Uber,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用戶安全,阻止更多惡性事件發生?如果滴滴能夠汲取這些Uber在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或許能夠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進展。

別讓順風車繼續殺人!學學這些能救命 科技 第2張

其實,要說起互聯網叫車領域的「國際同行」面對的安全挑戰,恐怕一點也不比滴滴輕鬆。自從Uber在2010年於美國首度上線以來,各種盜搶、性侵案件就一直接連在這個叫車平台上發生。2015年4月,美國休斯敦一名名為鄧肯·伯頓的57歲Uber男性司機被指在1月強姦了一名醉酒的女乘客而被捕。同年,美國還有一名司機性侵了一名21歲的男孩。

與此同時,Uber在海外市場的狀況也不容樂觀。2014年,一名名為辛·庫瑪·雅達的印度Uber司機因涉嫌強姦女乘客而被逮捕。2017年,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也發生了一起Uber司機搶劫孕婦,導致孕婦流產的事件。可以說,犯罪行為在任何地方的互聯網叫車平台上都可能發生。

但是,每一起案件的發生,都在促使Uber更新它的安全政策。在種種質疑之下,Uber先是啟動了更加嚴格的司機背景審查,嚴格杜絕身份信息不全或是有犯罪記錄的人成為Uber司機——這和滴滴推出對司機身份審查極為寬鬆的「順風車」業務截然相反。

別讓順風車繼續殺人!學學這些能救命 科技 第3張

之後,Uber又成立了專門的安全團隊,代替很多時候根本無力應對突發情況的客服團隊處理用戶的安全問題,及時反饋用戶的恐慌與投訴。Uber也開發了行程分享功能,讓乘客的親朋好友可以便捷掌握乘客所乘坐的汽車的位置信息。與此同時,Uber還大力開發安全技術,推出了人臉識別、路線控制等多種安全功能,以防止不法分子假冒司機犯案或是司機故意將乘客帶去偏僻道路。

這一系列的改進讓Uber付出了許多經濟成本,但也讓Uber避免了很多惡性事件的發生。就在8月17日,Uber公司公布了將在巴西開設一家價值2.5億巴西雷亞爾的中心的計劃,Uber將通過這一中心,進一步研發保障用戶人身與財產安全的技術。

而在Uber推出的種種安全政策之中,防范犯罪效果最強,也最直接的一項,就是今年5月上線的「一鍵報警」功能。這項功能使得用戶無需複雜的操作,只需在打車軟體之內按下一個按鈕,就能立即撥打911,讓警察知道自己正在危險之中。

別讓順風車繼續殺人!學學這些能救命 科技 第4張

在一些大城市,Uber還和警方合作,讓Uber可以在用戶無需講話的情況下,自動將GPS定位、乘客信息、車輛外觀以及車牌號等實時自動分享給警方。一名美國NBC電視台的記者做了實驗,在事先不知道地址的方位通過Uber的內置軟體報警,結果5分鐘內,當地警方就趕到了事發現場。

就在浙江女孩遇害之後,Uber的這項功能在國內受到了廣泛的討論和追捧。因為如果當時滴滴也配備了這樣的功能,那麼遇害女孩完全可以在向朋友求救的同時,就告知警方自己的危險處境,而這或許能夠為她爭得一線生機。當然,這樣做必然會要求滴滴做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並且與警方達成良好合作,但是,為了公眾的安全,滴滴必須付出遠比他們原本想像的更高的成本。

當下,滴滴在國內打車市場上,幾乎是一家獨大,甚至連作為先行者的Uber也在中國市場被滴滴「斬落馬下」。但滴滴應當銘記,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商業上的成功,不意味著滴滴可以在安全問題上有所懈怠,反而意味著滴滴必須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如果滴滴出行這樣的網約車巨頭不能滿足公眾最起碼的安全訴求,那麼就是德不配位,這樣的企業,不論多麼輝煌,恐怕終將走向末路。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新浪科技、星洲日報等)

撰文 / 楊鑫宇 編輯 / 蒼 南

—————— ●——————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本號原創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海運倉內參( ID:hycp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