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讀: 2018年,隨著紀錄片市場的火爆,以ACG小眾文化起家的B站也開啟了關於紀錄片的「尋找計劃」。目前《人生一串》正在B站播出,熱鬧的作品背後,這樣一個平台需要面對的挑戰卻依然不小。
文 | 多米
最近,B站推出一檔號稱中國版「深夜食堂」的紀錄片《人生一串》。有人說,日本人的「深夜食堂」是街邊巷內安靜而低調的小餐館,而中國人的「深夜食堂」則應該是熱熱鬧鬧的燒烤攤子,這種題材的紀錄片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好奇。然而,對觀眾來講,從一開始的新鮮感過渡到逐漸出現的惡評,似乎是個很快的過程。
今年年初,B站發布了紀錄片的「尋找計劃」,這部《人生一串》以及幾個月以前的《極地》都是計劃背景下的作品。那麼,以ACG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為特色的B站,究竟能否在紀錄片領域找到自身的優勢呢?我們先打個問號。
B站與紀錄片淵源尚淺
在「尋找計劃」之前,B站曾經上線過兩部紀錄片——央視出品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和臨時組建團隊製作的《尋找手藝》。
《我在故宮修文物》由央視出品,題材和敘事手法都有著專業的保障。當時在B站上觀看這部紀錄片的年輕觀眾,一方面是對紀錄片的形態抱有新鮮感,更主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各種up主的視頻品質參差不齊的互聯網平台上,央視的製作能力和內容品質讓這部紀錄片顯得與眾不同。也就是說,這場傳播的主要優勢都不在於B站平台本身,反而是網路自制視頻的水平某種程度上襯托了央視紀錄片的魅力,於是這次播出更像是B站向主流媒體的一次學習與合作。
一年之後紀錄片《尋找手藝》登陸B站,其實是導演張景接連被十幾家電視台拒絕之後的無奈之舉。當年,這支「雜牌軍」拍攝製作的紀錄片輾轉多處商談播放事宜,在主流媒體圈子卻並不被看好,最終才選擇在充滿小眾內容的網路平台棲身。
這樣看來,在2018年之前,B站雖然有過播放紀錄片的經歷,然而其中還是很難看到平台本身的營養作用,這樣的經歷也就顯得乏善可陳。
聯合出品,顯露平台短板
在今年主流媒體和「優愛騰」網路平台紛紛著手布局紀錄片領域的時間點,B站也開啟了有關紀錄片的「尋找計劃」。以今年的首部作品《極地》為轉折點,B站的身份由紀錄片的網路播出平台悄悄轉向了紀錄片的聯合出品方。同樣的,目前正在熱播的《人生一串》,B站也有所參與。
B站開始紀錄片聯合出品的行動,品質上的問題首先擺在了面前。
或許正是因為平台本身的特色不在紀錄片,B站在紀錄片方面的技能儲備也有限,隨著播出,《人生一串》的評價開始走低,在這部片子的討論熱潮中,有一些嚴肅的批評聲音出現。關於作品文化內涵的模糊、拍攝角度的不協調和人物邏輯的問題,都在接受著觀眾的審視,關注度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僅靠「新鮮感」是難以維持人氣和口碑的。
狹路相逢,勝率渺茫
自身水平的疑惑是一方面,更嚴峻的問題是,B站今年的計劃正在面臨著客觀環境的困境。
在最初,一些紀錄片在主流媒體上露面頻率不高並且宣發、製作資金都比較緊張,網路平台(尤其是保護小眾文化的B站)往往成為當時它們僅存的選擇。然而,最近幾年,隨著紀錄片市場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電視台開始與專業紀錄片人才合作製作紀錄片,並在這些傳統的主流平台播出。電視台制播的紀錄片,有主流話語權又有技術保障,在這樣的競爭下, 「撿漏」的機會幾乎不會再有。
那麼,接下來B站出品紀錄片本身的內容和品質,該要怎樣達到紀錄片市場的優秀標準呢?「尋找計劃」的下一步要邁向何處,已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尋找計劃」中,B站承諾為紀錄片人提供資金扶持、平台經營、商業開發等全方位的幫助,意在形成健康成熟的紀錄片產業鏈。然而這些援助,顯然也是其他視頻平台和電視台能夠拿得出手的籌碼。
在電視台和其他網路平台的同步發力下,平台對於紀錄片合作方的爭取更加激烈。幾乎沒有紀錄片製作經驗的B站如何吸引到滿意的合作方,又如何保證作品的質量,這些問題恐怕暫時都難以回答。
B站的「尋找計劃」走到現在,聯合出品的這兩部作品題材迥異,暫時看不到統一的計劃和規律,「尋找計劃」後續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總之,雖然關於紀錄片的行動在增加,但B站作為紀錄片平台的優勢卻很難找到。2018年各大平台的強勢布局下,中國紀錄片領域的整體格局還遠遠沒有形成,沒有過硬的品質和特色,B站的紀錄片之旅需要擔心的事情恐怕還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