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 PC 時代,瀏覽器的時長占比是 55%,在手機上,微信的時長占比是超過 55% 的。除聊天外,閱讀和交易的消費場景也在往微信遷移,微信成為基礎設施,成為新的瀏覽器。
有了微信後,我們手機里的通訊錄從原生通訊錄變成了微信通訊錄,熟人關係也變成了半熟人關係。
基於這樣的關係鏈傳播,拼多多、雲集和趣頭條等企業迅速崛起,而這背後其實是微信的流量機會。
今年的投資市場,能談得上是條「賽道」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小程序了,但我們認為小程序的說法太狹隘了,其實本質上還是微信生態這件事。
而且,當你發現身邊的人都在看這條賽道的時候,多半很早期的投資機會已經過去,該 growth 基金進場了,所以我們是不是該去挖掘一些微信里面的新品類、新打法?
1、微信的系統性機會
上面是微信里估值最高的十家企業,十家里有九家都和前端的新式流量玩法相關——拼團、分銷和裂變。
共性都是前端通過這些新玩法快速起量,供應端再進行升級改造。
這些機會之所以出現,是不是本質是微信的流量紅利?流量紅利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如果把微信看作是一個獨立終端,它帶來了哪些新維度呢?——微信的通訊錄維度大大提升。
其實我們手機里的通訊錄已不再是手機原生通訊錄,而是微信通訊錄,關係鏈的豐富程度也提升了很多——原來我們的聯繫人數量只有幾十幾百個,現在有幾百幾千個;
原來我們只有熟人關係,現在還有半熟人關係;原來只能點對點通訊,現在可以通過群和朋友圈點對面通訊。
2、關係鏈的機會與玩法
基於關係鏈的傳播帶來了拼多多、雲集和趣頭條這樣的機會,而這背後其實是兩類流量機會:
第一個機會是更廉價的流量獲取方式。
目前的玩法有四種,拼多多的拼團,雲集的分銷,薄荷閱讀的裂變(也就是人拉人的模式),享物說的砍價,也許還有更創新的玩法,我們也在持續觀察。
第二個機會是更下沉的管道,覆蓋了增量人群。
微信覆蓋 10 億月活用戶,已經成為一個覆蓋不同層級用戶的 App Store,通過微信的傳播,應用可以更容易觸達下沉的人群,再通過微信群的經營,來養成他們的使用習慣。
微信的關係鏈使得它天然適合分銷模式。
第一批微商其實來自淘客,淘客在 2013 年前後降低了分成比例,一部分淘客開始轉型做微商。
最開始微商以賣面膜為主,無論是給用戶的產品質量,還是給店主的帶來的利益分成,都是在割韭菜。
雲集是第一個以正規軍的方式來做微商的,雖然前期起量的時候用了很狂野的三級以上的分銷方式,但之後都在往合規做。
雲集還是做到了兩個堅持,堅持做深供應鏈,提供好品質的貨品,和堅持招價值觀正的微商。雲集 2017 年的 GMV 相比 2016 年增長 5 倍,到了 100 億人民幣。
第二波採用分銷模式的玩家是洋蔥海外倉和有好東西,都是正規的二級分銷,洋蔥海外倉切的是化妝品品類,有好東西切的是生鮮品類,切的品類相比雲集更加垂直。
除了拼團和分銷,我們也看到一些新打法新品類冒出來。
比如享物說,一個基於小程序的二手交易平台,通過虛擬積分來買賣商品。險峰在天使輪投資了享物說,內部在討論起來時也會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項目,有意思在哪里呢?
二手交易和微信有很好的契合度,小區微信群里經常有各種二手物品的買賣,送掉和扔掉不需要的東西已經變成了新生活方式,卻一直缺少一個好的載體。
享物說和閒魚等二手交易平台有著本質化差別。
閒魚里的物品還是定位在百元以上,而享物說上的物品更便宜更長尾。
閒魚有 80% 的物品一年之內賣不掉,而享物說 70% 的物品可以在三天內賣掉,形成了足夠強的差異化。
3、交易平台的機會
4、知識變現的打法
在過去兩年時間里,我們看到十點讀書和薄荷閱讀這些項目的營收都增長極快,而且有著很高的毛利和淨利,比百度的廣告業務、完美世界的遊戲業務、京東的電商業務的毛利和淨利都高。
我們做一個猜想,知識變現會不會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基於微信的變現方式?微信里除了廣告、電商、遊戲、金融外,產生的第五種變現方式。
這種付費閱讀、購買知識的玩法很早就被人嘗試過,只是沒人做大,微信里有什麼獨特的土壤讓它開花結果呢?
朋友圈是最關鍵的因素。
朋友圈是一個印象管理的容器,我們發的朋友圈往往有企圖心,當我們發 keep 打卡時,是在告訴別人我是一個很陽光健康的人。
同時,朋友圈也是最容易出現焦慮感的地方。
當身邊的很多人都在刷薄荷閱讀時,有的人會感覺周圍的人都在進步,從而產生焦慮感。
知識付費在微信里快速起量,和朋友圈這一催化劑時密不可分的。
再就是公眾號積攢了大量粉絲,這些粉絲時因為信任作者才加關注的,這是一個天然帶信任感的流量池子,當作者開始販賣知識產品時,付費變得很自然。
當然,小額支付習慣的形成也是一個因素。
如果知識變現作為一個基礎變現方式成立,應該不只有十點讀書和薄荷閱讀這些玩家,後面還會有更多的玩家湧現。
模式大家都學會後,比的還是誰更懂得獲取用戶,和誰有能力做好內容留住用戶。前端有獨特流量的玩家有可能成為「後浪」,比如我們看到新世相也開始做讀書會。
同時,會有不同的玩家向更垂直的領域延伸,比如寶寶玩英語是抓住了父母想給寶寶做英語啟蒙,卻不知怎麼教這個需求,Chic原醉是抓住了女孩子想找高富帥這個剛需。
而現有的知識變現項目大多像 CP,這里有沒有平台化的機會?
5、重塑場景
我們談到了前端流量的變化,後端變現的變化。
最早一波微信的機會是公眾號帶來的,公眾號帶來了一批新內容,替代的是原來的老媒體。
從 2017 開始,微信開始推小程序。
其實最早受益於小程序的是公眾號,公眾號+小程序電商成為一個很好的變現形式,很多公眾號在接了小程序後做到了一波變現;之後小程序帶來的才是工具、社區和遊戲的機會。
工具起量往往比較快,但在工具轉社區,或者工具轉電商里,似乎還沒有看到特別跑出來的選手。
除了這些,有沒有其他大機會?微信能否對一些垂直行業的某些場景進行重塑?比如教育、金融和企業服務。
以教育為例,會有這樣一張圖,橫向是最容易出大項目的幾個品類,八成以上的大項目是在 K12 和英語這兩個品類,縱向是不同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變革帶來的機會。
連鎖模式帶來新東方和好未來這樣的機會;直播帶來 VIPKid、猿輔導和掌門一對一這樣的機會;
O2O 也帶來一波機會,只是大都單元經濟模型跑不通,用戶需求上也有問題,後來都轉型或退出戰場了;
AI 帶來一波流利說和作業盒子這樣的機會;在微信上,有沒有一些教育的場景可以重塑?比如園釘利用微信重塑家校通這個場景。
小程序吸引了太多目光,其實小程序和微信里的機會是不能劃等號的,小程序只是一種載體,單純討論小程序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更應該討論的是微信里有什麼樣的需求,有什麼樣的場景?
小程序+公眾號+群+朋友圈能有什麼樣的組合打法,來和這個場景發生化學反應?
除了我們已經看到的微信電商和微信內容,除了大家正在投的小遊戲,後面會不會有一些深水區的機會?
除了實物電商,虛擬物品電商和生活服務電商平台有沒有可能?教育和金融的細分領域在微信里有怎樣的機會?
企業微信和個人微信打通後會帶來什麼機會?
比起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的拼多多這類電商的機會,相信上面這些問題,會對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市場產生更多影響。
文 | 42章經 作者 | 吳炳見 有部分刪減
聲明:該文章綜合自網路,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