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納」頭條 騰訊怎麼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 | 港股那點事

7月21日,市場傳聞,「今日頭條將在本輪融資中對抖音進行分拆,雲鋒基金將代表阿里投資今日頭條,阿里更是會直接對分拆後的抖音進行投資」。在目前的談判方案中,無論阿里巴巴還是雲鋒基金都不會進入抖音或今日頭條的董事會,這與此前阿里巴巴投資即控股的投資風格截然不同。

事實上,媒體已經多次傳出頭條系與阿里系「合作」的緋聞。包括騰訊,百度也都和頭條系傳出過「合作」的緋聞。當事人面對緋聞的態度也頗有意思:

阿里回應沒興趣也沒基因(回應阿里收購頭條傳言);

張一鳴(頭條)不願意給騰訊當員工(回應騰訊收購頭條傳聞);

張一鳴聲稱買賣關係搞反了(回應百度收購頭條的傳聞)。

而這一次不同於以往,頭條和阿里對媒體的回應都是「不予置評」。假亦真時真亦假,不管有沒有實錘,站在當下看互聯網格局,會發現當事人在這場「局」中的處境都很有意思。

1大爭之世

凜冬將至

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僅增加了2千萬人(基礎總量是11億),用戶增長持續放緩;同時,人均單日APP使用時長已經接近5小時,互聯網公司存量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個山頭的龍頭企業領先優勢愈發明顯,關於人與服務(O2O)、人與信息(新媒體)、人與人(社交)的流量入口的爭奪都已經完成,巨頭在互聯網用戶的生活中無孔不入。

存量博弈階段,刺刀見紅,犯錯就意味著消失。

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進入托拉斯階段,大哥並購做大才能生存,小弟抱上大腿才能活的更久。互聯網的模式決定了贏家通吃得更徹底,隨著科技巨頭的迅速成長,它們必然逐步滲透,在原有業務的用戶增長達到上限後,巨頭們就不得不從業務方向上尋求新的增長以滿足估值的需求,造成「新老巨頭」、「新新巨頭」、「老老巨頭」之間業務的互相滲透和直接競爭。所以我們看到獨角獸之間混戰愈演愈烈,小公司為求生存而不得不在全面開戰前紛紛站隊,同時火速上市,屯錢過冬,最近新經濟密集的上市潮就是行業的普遍焦慮。

AT 之爭

互聯網競爭是看不見刀光劍影的廝殺,然而再無形的戰場,依然有跡可尋。

中國互聯網的戰爭盯住兩位帶頭大哥,便會脈絡清晰。這兩家從線上打到線下,又從線下打到線上。2014年1月微信推出微信紅包,開始與阿里的支付之爭,接著O2O大戰。如果說AT在增量時代是入口(流量)之爭,存量時代則是搶食彼此的蛋糕,它們爭鬥的焦點圍繞各自的基本盤「社交」、「電商」來展開。

盡管騰訊主要是依靠遊戲、廣告和投資變現,但騰訊帝國的根基是即時通訊帶來的無限流量,流量才是騰訊變現的基礎,而阿里的核心基本盤在於擁有電商這個強大的變現管道。

詭異的是:社交是獲取流量的主要手段,電商又是流量變現最有效的方式。增量時代還有入口可以搶,存量時代不得面對最直接的問題:如何增長?騰訊不得已扶持京東、美團、唯品會、拼多多,搶食阿里的電商飯碗;阿里投資優酷、微博、陌陌以及UC等,衝擊騰訊的流量版圖。

騰訊系的京東最開始是被寄予厚望,與阿里的淘寶系一爭電商的。京東也確實通過「時效」和「自營」與阿里電商展開差異化競爭,用戶增長迅速,吃下一波市場份額。但是隨著阿里在電商領域不斷加高加固護城河,一手建立菜鳥物流,扶持天貓,京東在阿里電商的降維打擊之下,優勢並不明顯,而騰訊系的拼多多則面臨著用戶客單價低,用戶消費升級之後的去向問題,騰訊在電商版圖攻勢不再凌厲。

不過,阿里在社交領域也走的跌跌撞撞,來往的失敗無人再提,釘釘受限場景,微博媒體屬性過強,陌陌的圈層有限,阿里在社交上也很難影響騰訊的基本盤。

總的來說AT時代,二者各有千秋,但是勝負難分,勢均力敵。

2進退之間

寡頭冷戰的均勢往往會由一個新變量的誕生而改變。

變量就是那個「不願當騰訊員工」的張一鳴。騰訊在信息流與短視頻領域的落後,讓字節跳動(頭條系)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起來,特別是抖音這匹黑馬橫空出世,總用戶已經突破5億,日活逼近1.2億,成為繼微信和QQ之後又一個流量黑洞,成為AT均衡之勢之間最大的不確定性……

頭條兇猛之處在於,不僅產品力強,經營力更強,這點在抖音的崛起最為顯著,頭條系的信息流業務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移動時代拿走百度一大塊蛋糕,隨後孵化出的抖音迅速稱霸了短視頻賽道,成為現象級產品,就是經營力的最大體現。

張一鳴是有野心的人,之前一直與巨頭保持距離,巨頭們打不死又收編不了,一直是寡頭的心頭大患。中國互聯網從PC互聯網時代的BAT三巨頭時代,逐步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T雙寡頭時代,一直維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

今年上半年頭條發生的暴風驟雨某種程度加速了頭條系向阿里系傾斜,中國互聯網的雙寡頭格局會不會再次被打破?騰訊、阿里、還有頭條它們會駛向何方?

3攻守之道

時間的戰場

社交需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社交的載體也隨著技術的發展而發生著變遷,之前是通過書信,後來通過簡訊,如今則通過微信、微博、陌陌等。社交的形式也被廣泛擴大,不僅僅局限於文字、語音,視頻的形式因為高效而形象化,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

當你在玩短視頻或是直播的時候,你或許更加在意它的娛樂屬性,而忽略了它具備很強的社交屬性。無論是你在看直播時打出彈幕與主播或其他彈幕之間互動,或是你錄制抖音短視頻發到朋友圈,抑或是相互間分享短視頻,無一不是在社交。

騰訊旗下微信、QQ等是即時通訊工具的代表,抖音、快手、鬥魚等則可以被稱為「娛樂社交」的代表。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雙方是可以相互取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人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除了睡覺、上班or學習的時間以外,眾多科技大佬與互聯網公司們恨不得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都轉化為自己的流量。

對用戶而言,就只剩時間如何在這些五花八門的app之間分配的問題。很多人完全可以減少在微信上的時間,而把時間放在抖音上。因為微信意味著工作,而抖音象徵著生活。「娛樂社交」顯然更能讓人身心放鬆。

從QuestMobile近期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各細分行業的使用時長來看,與去年6月份相比,大部分的細分行業總時長只是略有微調。而在占領頭部時間的行業中,有兩個趨勢格外醒目,即人們花費在即時通訊上的總時長顯著下降,占比從36%下降到30.2%,而花費在短視頻上的總時長則由2% 銳增至8.8%。

從流量的變化來看,誰是頭條的朋友也許說不清楚,但誰是頭條的敵人不就是再明顯不過了?

短視頻的增長是如此的迅猛,嚴重「壓榨」了即時通訊的時間,以至於騰訊也要焦慮了,畢竟社交才是騰訊的生存之本。於是乎,騰訊先是投資了快手這個乾兒子,接著又覺得「乾兒子不如親兒子」,重啟了之前關停的微視,用30億重金大力扶持。

只可惜「親兒子」暫時還不太爭氣,與頭部玩家的距離還比較明顯,暫列十名開外。

一如當年新浪微博崛起,騰訊啟動了騰訊微博來對沖,戰略上拖延新浪微博的進攻,打得不可開交,雖然最後因為微信的崛起而關停,但是時移世易,依靠夥伴,已經不下場許久的騰訊,是否依然有當年親自下場時的殺氣?

娶納之間

「說實話我們缺少媒體集團的基因和興趣規劃。想也沒有想,做肯定也做不好,所以早就斷了這個念想,大家實在要編笑話,找幾個合適的對象編啊……」今年年初傳出阿里投資頭條的時候,阿里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通過微博予以否認。

世上沒有談不攏的交易,只有談不攏的價格。

曾經的頭條系,信息流業務現金流強勁,各個條線產品流量增長強勁,一把手還有理想夠強勢,有什麼好談的……但是,當風向發生變化的時候,當然可以談,宣傳口主管變更後,在媒體上的監管嚴肅整頓,頭條系產品被多次點名批評,產品下架整改,最高潮是永久關停「內涵笑話」客戶端軟件及公眾號,並被要求該舉一反三,全面清理類似視聽節目產品。

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拿個方向倒。曾經頭條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才知道原來都是草。

更致命的是,2017年春節剛過,李彥宏發表內部演講,第一句話就是:「百度從本質上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信息流將是百度未來較大的增長點。」在戰略層面,李彥宏把信息流業務的地位,提升到比肩搜尋業務的戰略高度,一把手親自掛帥重兵突擊信息流,逐步追趕與頭條的差劇,股價也逐步回暖。

前有監管鐵錘,後有百度圍堵,僅有抖音奇兵突進,長長的戰線本質上是有漏洞的,此時此刻的頭條,當然可以談,生死與榮辱之間,怎麼挑,還需要說麼?頭條系與BT之間都是直接的利益衝突,那會與誰在一起不就是明牌麼?關鍵是怎樣的價格,怎樣的形式。

錢對於土豪里來說不是問題,關鍵是權。

往日阿里的風格都是高比例控股,影響董事會,輸出方法論,根據阿里系的戰略全面的改造被投企業,類似於把被投企業娶回家,如果按此次傳聞,阿里只出錢,不進董事會,那就是一次巨大的讓步,某種程度上就等於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了騰訊的投資策略來對付騰訊。

這個傳聞中的交易,之於頭條系,最關鍵的是背靠大哥,更安全了,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再者,資金方面也不用有後顧之憂。之於阿里,進可以利用這只奇兵深入騰訊的後方,退可以承接頭條系龐大的流量,一如當年投資微博一樣,怎麼算都是賺。

早在之前在直播火爆的時候,淘寶上就已經推出了淘寶直播,效果已經被證明還不錯。不過淘寶直播始終是阿里電商生態內的產品,直到今年三月,用戶發現抖音上出現關聯淘寶的賣貨鏈接,打通這個流量轉化通路後,對雙方都更有想像空間。

雖然目前交易還處在曖昧的階段,但是郎有情、妾有意,很大概率這筆交易會發生,那對龐大的聯邦制騰訊帝國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權力之源的社交發生了變化,目前微妙平衡的寡頭之爭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拐點。

4騰訊的危機

去年,小馬哥曾經在採訪時說,騰訊這五六年的策略是做「兩個半」業務,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數字內容,剩下的半個業務指互聯網+方面。「半」既指還不太成熟。也是指這些領域不是完全掌握在騰訊手上,另外半條命要依靠生態里的其他合作夥伴,在O2O、交通出行、電子商務、搜尋引擎等有關領域,騰訊團隊的定位是支持、賦能而非競爭。

曾經,騰訊的數字內容頭牌就是遊戲。

騰訊Q1財報,總收入735.2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遊戲業務收入468.7億元,增長了33.5%,貢獻了63.7%的營收,遊戲業務增速已經開始跟不上大部隊了:

從端遊看,2017年四季度,騰訊端遊收入僅做到13%的同比增長,2018年一季度同比基本持平。

從手遊業務來看,《絕地求生》手遊尚未變現,端遊尚未上線;沒有再推出類似《QQ飛車》的國民級手遊;《王者榮耀》的收入也開始放緩,遊戲業務還遭遇文化部新政的影響,市場預期第二季度的遊戲業務增速將不達預期。

核心盈利業務承壓,這不是什麼好兆頭,這也是今年上半年騰訊股價疲軟的直觀原因。

然而,遊戲業務不是騰訊的國本,只是目前騰訊整個大數字內容戰略中表現比較好的而已,即使表現差點,其他兄弟給力,業績還是可以頂上去的,所以去年開始騰訊開始啟動各個業務條線的分拆,閱文集團(772.HK),最近開始籌備騰訊音樂在美股上市,即使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微信的改版、商業化速度都在大力的加速。

因此,如果只從數字內容戰略上來看,騰訊並沒有太大的危機,業務結構的調整話,並不會本質上影響巨頭的估值,再不濟,像阿里一樣,咱可以橫盤啊。。。

股價疲軟,甚至乎南非報業的減持,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社交的流量的擠壓,下面這張圖表現得更為直觀,各個山頭的巨頭都穩住了基本盤,唯獨頭條系在這一年之間快速崛起,總時長迅速增長,而增長的份額幾乎都是從騰訊系切走的。

即使不考慮短視頻是下個時代社交的載體,僅僅考慮在流量上的擠壓,就影響了騰訊的國本。

像遊戲這種數字內容一個不好賣,咱可以換個其他類型的內容來賣,只要用戶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兜里,問題都不大,但是用戶的時間被切走了,那就是真真切切的切走了……此時此刻,在當年PC轉移動,單騎救主的微信也到了進退維谷的時刻,新的救星還未看到,這才是真正的焦慮之源。

騰訊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的戰略,某種程度上類似於聯邦制,這種松散的聯邦制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的,就是帶頭大哥有他們無法拒絕的權力,騰訊過去無上的權力就是「流量+資本」,市場上資本多得是,但是流量就騰訊這一家,你不要有的是人要,這就是騰訊這個聯邦帝國開出的無法拒絕的加盟邀約。

因此,一旦「流量+資本」的無上權力被打破,那松散的聯盟可能頃刻間就散架,那些若有若無的戰略協同效應可能說翻臉就翻臉,畢竟,大哥有難,能挺身而出的小弟都是世所罕見,更深遠的影響是,這些年騰訊強勢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強大的投資能力,一旦「流量+資本」的無上權力被打破,未來在爭奪潛力諸侯的時候,騰訊也只能和其他寡頭一樣比錢多了……

社交即時間,時間即流量,流量即財富,也許這次,騰訊的國本真的被人動了,更可怕的是,這個戰鬥力驚人的諸侯頭條還被一直鬥了這麼多年的另一個寡頭阿里所收編。

高手對決,勝負往往在一念之間,也許,這次阿里「納」頭條就是這致命的一擊。

結語

在PC互聯網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一場3Q大戰,打醒了騰訊,也打出了騰訊後面的星辰大海。在移動互聯網見頂之際,前路未明之時,一場頭騰之戰,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打醒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