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解決發動機難題 到2025年造200架殲20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港媒:中國解決發動機難題 到2025年造200架殲20 國際 第1張

資料圖:殲-20戰鬥機

【環球時報報導 特約記者 李強 本報記者 劉揚】先進航空發動機一度是中國戰機的卡脖子工程,關於殲-20的發動機也有國產和俄產的爭論。而據境外媒體最近報導,中國接近解決新型低可探測性航空發動機的量產問題,屆時殲-20可能進入大批量生產,並在2025年左右生產200架。不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從目前公開的信息還很難判斷這種說法的準確性,200架這個數字可能是比較隨意的說法,殲-20能否進入大批量生產,發動機可能並非是主要問題。

渦扇-15發動機即將量產?

據香港《南華早報》5日報導,「軍方消息人士」稱,一種旨在使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成為世界一流戰鬥機的新改進型發動機,應該可以在今年年底前進行大規模生產。改進的動力系統將使中國的噴氣式飛機能夠以超音速隱形飛行,與美國的F-35相當。

報導稱,渦扇-15發動機採用尖端的單晶渦輪葉片,已經開發了幾年,中國技術人員一直在努力將其投入批量生產。《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許多問題(主要與葉片過熱有關)已經在地面試驗和試飛中得到解決,從而做到了「始終如一的高品質產品的目標」。

報導稱,「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預計渦扇-15將在今年年底前廣泛安裝到殲-20上。雖然一些「小問題」仍然存在,但一旦發動機更「廣泛裝機運行」,這些應該可以得到解決。文章還稱,一位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公眾可以在今年晚些時候的珠海航展上首次看到新型隱形戰鬥機及其升級後的發動機。

而新加坡《聯合早報》4日題為「中國殲-20換裝國產低可探測性發動機飛行」的報導稱,中國殲-20採用國產低可探測性發動機飛行,增強自產能力,最近證據顯示正在進行相關測試。但《聯合早報》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文章稱,中國航空工業在關鍵技術上仍未過關,這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最為明顯。

2025年前殲-20或生產200架?

《南華早報》稱,在發動機問題解決後,中國「接近大規模生產」殲-20隱形戰鬥機。報導稱,隨著亞太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北京希望擁有能夠與世界上最好戰機競爭的隱形飛機,特別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大F-22和F-35戰鬥機部署力度的背景下。

報導稱,一位北京的軍事專家表示,中國預計美國將在2025年前在亞太地區部署200至300架F-35(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之一),這意味著「中國需要類似數量的殲-20,至少200架。」而「另一位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在製造大量殲-20之前,需要解決渦扇-15的問題。報導稱,中國目前大約有20架殲-20,數量遠遠不夠。而擁有一台國產發動機是殲-20進入大規模生產的必要條件。

《南華早報》的消息來源聲稱,中國官方媒體4月報導稱,製造殲-20的成飛公司將於2019年為這種隱形戰鬥機開啟第4條生產線。而中國官方媒體前不久報導稱,中國空軍加強了對殲-20飛行員的培訓計劃。中國軍方則表示,殲-20於2月9日進入作戰序列。

中國確需提升殲-20產量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境外媒體所謂「國產低可探測性發動機」,可能是前段時間中國網路上曝光的疑似採用鋸齒形噴管收縮葉片的新型發動機。通過鋸齒形的葉片,將雷達波反射到有限的角度,以改善尾部的雷達散射特徵,減小被發現的概率。但該專家指出,從外觀上看,這種發動機仍然疑似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而非所謂的渦扇-15。另外發動機後向最大的雷達信號反射源實際上是高速旋轉的渦輪,對其進行有效遮蔽是所謂低可探測性發動機的關鍵。美國的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使用矩形的二元推力矢量噴管,可以對渦輪起到有效的遮擋作用,而F-35使用的F-135發動機使用了一個位於渦輪後面的雷達屏蔽器,以削減渦輪高速旋轉對雷達產生的鏡面效應。目前國產發動機是否採用上述技術尚不清楚。

專家表示,殲-20的大批量生產可能並不完全取決於發動機,具體的產量除了需求以外,還要看殲-20的技術成熟度、廠家的生產能力等。但無論如何,中國確實要加速殲-20的批量生產。根據美方目前的計劃,2030年的美國空軍將擁有大約1000架第五代的F-22和F-35,以及1000架F-15和F-16。如果將F-35的生產效率提高到每年80或100架,那美軍2000架戰鬥機中約有80%將是第五代戰機。中國周邊的日韓都有引進F-35的計劃,日本已經開始裝備。這都會給中國形成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