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最低調的兵家怪才,韓信唯一佩服的人,曾說過一千古名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戰國時的名將,白起善攻,李牧善守,只可惜二人都未能善終。

這裡要說的人物,是李牧的孫子,廣武君李左車。說起來,車在古代有著不同尋常的象徵含義,名字裡有與車有關的字,這樣的人也不是凡人,像華夏文明的始祖黃帝,姓姬,名 「軒轅」。宋代文壇名宿蘇洵給自己的兩個驕傲的兒子分別取名為 「蘇軾」 「蘇轍」,並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頗有哲理並飽含慈愛的短文《名二子說》。講的意思大概是蘇軾的 「軾」指車前憑倚的橫木,看上去像是多餘的一段部分,但失去了就不是完整的馬車了,而坐車的人也無法自如地眺望遠方(蘇軾字子瞻),蘇轍的 「轍」指車子留下的車輪印跡,是為了給後人指明方向,使其能順著行駛的,車轍印跡雖然不是車子本身的一部分,卻影響著行車的禍福前程,暗藏事物發展的因果關係(蘇轍字子由)。

恰好,李左車也說過一句與上述道理類似的至理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話說韓信攻打趙國,於井陘口與趙王歇對壘。李左車分析 「韓信乘勝之銳,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建議借助井陘道地形狹窄, 「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的有利地形 「深溝高壘,堅營勿戰」,再尋機會斷他糧道。這真的是很實用的兵法,只可惜趙王歇與陳馀不聽良言,自恃兵力強盛可 「十而圍之」,堅持要正面交戰,為一代戰神韓信刷經驗。

結果,自然是韓信背水列陣,大破趙軍,斬殺趙王。

若說這一名揚千古、如教科書般的戰役有什麼運氣成分,便是韓信自己都慶幸對方主帥不是李左車了。對於這樣的兵法大家,又是名將之後,韓信也是久慕其名,請他面東而坐,奉為上賓,以師禮請教他對於平定天下的見解。李左車慚愧說道, 「敗軍之將不足言勇。」韓信堅持尚賢的氣度,於是就有了一番精彩的論述。

狂人所說的話,聖人也不會無視,何況廣武君李左車這樣冷靜賢明的軍事家。他指出,韓信用兵如神,這是他的長處,但對於局勢戰略的把控,就是他的短處。假如趙國、燕國、齊國皆攻而不克,克而不定,反而是大麻煩,不如在趙國休整,撫恤遺孤,犒賞將士,使民心安定。然後攜兵威向北震懾燕國,再勸降齊國,虛張聲勢,謀定後動。

簡單一席話,卻藏著很深的智慧——韓信名聲乍起,兵鋒銳盛,暫停用兵不但避免刺激燕國與齊國,更是給劉邦、項羽,乃至天下吃了一顆定心丸。

也許是祖父李牧的教訓太沉重,李左車時刻保持著謙遜低調的行事作風,也實在不願看到韓信重蹈祖父覆轍。只是,不知道他為何沒有一直跟隨韓信,否則,若有這位名師規勸,韓信也不會踏錯一步,身敗名裂。

之後一直出現在韓信身邊的,是一個叫蒯通的辯士。蒯通原名蒯徹,因避漢武帝名諱,更名為蒯通。他一直在挑唆韓信反了劉邦,擁兵自立,以維持劉邦——項羽——韓信三分天下的局面,還專門請了看相方士為韓信演了一出 「背相貴不可言」的戲,用心不可謂不深。從結局來看,韓信被殺前也悔恨沒有聽蒯通之言,死在了婦女小人的手中。

那麼,如果按照蒯通的謀劃,真的能夠改變韓信的命運嗎?我們都知道,韓信長於軍事,短於政治,可帶兵多多益善,但駕馭人才,固國安邦,甚至搞權力鬥爭就不行了。蒯通為韓信謀劃的出路,只說了如何背叛劉邦,自立為王,卻從來沒說過之後該如何自處,說這是縱橫舌辯之士攪亂天下的禍心也許冤枉了他,但這實在是個爛尾的計劃。

更何況,韓信的屬下有許多是劉邦的鐵桿心腹,他們會縱容韓信自立嗎?即便他們跟隨韓信自立,就代表他們會一直效忠於韓信嗎?司馬懿篡了曹魏大權,他的子孫在八王之亂中死傷殆盡;李淵奪了隋朝江山,他的兒子們在玄武門手足相殘;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卻陷入了 「燭影斧聲」的迷案中……自古反骨仔們都有自己的野心,卻不防身後之人有樣學樣,韓信前腳擁兵自立,焉知後腳就沒人效仿呢?因果循環,有借有還,這就叫報應不爽。

雖然不知道換作由李左車來引導韓信會怎樣,不過我們不妨假設:以李左車對事物發展的兩面性與規律性的把握,是很有預判能力的。就像蘇洵說的那樣,倚軾而遠眺,可望前車之鑒。他一定會把韓信引到正軌,告知他每走一步都會遇到的危險與不測,從而早做防范,而不是僅僅挑唆他走極端。私以為,也許韓信真的會聽從李左車的勸誡,馬放南山,急流勇退,走上張良問道歸隱的路。

因為這位廣武君本人,就像是第二個張良。

據說李左車得知韓信被殺後,心灰意冷,辭官歸隱了。相傳張良修道成仙,在道教中被奉為宗師,宋朝時被尊 「凌虛真人」,其後人張道陵亦得道,創立 「五鬥米」教派。而亦有傳說李左車也修道成仙,在天上司職降冰雹,福澤百姓,是為 「雹神」。我想,這都是民間對於這樣的賢者智囊所做的膜拜推崇吧。

這世間,進與退,智與愚,興與衰,真的未可輕言。

作者:行雲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