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打補丁」 明確過渡期操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7月20日晚間,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資管新規細則」),針對「資管新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普遍簡稱「資管新規」)中的具體的操作難點問題和金融機構關切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說明。

當日,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證監會則宣布就《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其配套細則對外公開征求意見。

由此,對於包括銀行表外理財在內的百萬億元的資管行業來說,在3年過渡期內怎麼辦的問題得到了進一步回答。「更切合實際,更務實了」。一位資管專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評論。

2017年資管市場總規模達百萬億元

近年來,大陸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攀升。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不考慮交叉持有因素,資管市場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萬億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資金信托餘額為21.9萬億元。

上周五發布的資管新規細則,是對今年4月27日發布的資管新規的進一步說明。此前發布的資管新規從產品淨值化管理、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消除多層嵌套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以此達到防風險、杜絕監管套利等目標。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打破剛性兌付」則是其中的焦點之一。

「資管新政出台後,大家對政策理解準確、實行嚴格,按新規執行和操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配套細則沒有出台,執行這個政策以後,很多業務的發行,尤其業務的推出,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因此 新髮生的業務量大幅度下降。」據新浪財經7月9日報導,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在7月初舉辦的「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曾直言,「正如前兩天國內一家大型銀行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預判今年(資管規模)可能會減少5000億的餘額。」

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細則是對資管新規執行中的一些模糊認識進行的更詳細的說明和明確。「資管新規細則堅持去杠桿方向不動搖,重在增強可操作性。」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當日點評指出。

明確多條過渡期操作辦法

具體來看,資管新規細則明確了多條過渡期辦法。其中細則明確,過渡期結束後,對於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此外過渡期內,由金融機構按照自主有序方式確定整改計劃,經金融監管部門確認後執行。

細則指出,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但老產品的整體規模應當控制在《指導意見》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且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此外,細則表示,過渡期內對於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的債券,可使用攤餘成本計量,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於封閉期的1.5倍;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餘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

解讀1

公募產品可投非標

利於緩解非標收縮壓力

在公募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範圍上,《通知》對《指導意見》第十條進行了進一步闡釋,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簡稱「非標」),但應當符合《指導意見》關於非標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規定。

海通債券研報指出,根據8號文(即《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也不得超過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而根據大額風險暴露新規,也新增了集中度要求,即「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餘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發行銀行資本淨額的10%」。

上述研報表示,明確公募產品可投非標,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非標收縮壓力,但因長期限理財產品發行難度大,期限匹配仍是較大掣肘,非標仍趨萎縮,而非標資產期限或趨短期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等撰文指出,細則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充分考慮了中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有利於抑制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下滑。

解讀2

過渡期可發老產品投資新資產

有助維護融資規模穩定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此處的「新產品」和「老產品」並非指新老理財產品品種,而是嚴格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為新產品,其餘為老產品。對此,在資產端有助抵補過渡期內因非標壓降產生的融資缺口;在產品端給予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和培育投資者一定時間。

海通債券認為,整體而言,放開老產品投資新資產,有利於恢復之前因觀望而停止的老產品的投資能力,緩解實體再融資壓力。

有券商人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細則對市場來說是偏正面的信息。

上述券商人士進一步解釋道,「因為最近資管新規出來了以後,包括資管機構,也包括一些行業機構,對於它一些細節的理解不是特別充分,而且執行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怕被處罰,也怕違反一些宏觀的監管的原則,所以說採取了相應比較嚴的口徑,反映到市場上大家的風險偏好都比較緊,整體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其他各個方面也都顯得比較低迷。」

央行此前公布的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初步統計,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其中,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億元。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撰文指出,允許適當發行一些不完全符合新規的老產品,投資於新的資產(優先國家重點領域、重大工程續建、中小微企業融資)。這樣是為了維護融資規模的穩定,有序壓降,不至於出現過快收縮。

新京報記者 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