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1張

在A股市場,優秀的上市公司是相似的,奇葩的上市公司總是各有千秋。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彭梁潔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3張

今天你換馬甲了嗎?

曾經「最會講故事」的樂視,即將迎來故事的結局:市場對賈躍亭的回國時間已經失去興趣,什麼時候退市是人們對它最後的耐心。

樂視的故事包括兩部分:賈躍亭本人「為夢想窒息」的孤膽英雄式的人設,以及在其「生態化反」邏輯下構建超級帝國的野心。

兩個故事疊加的效果曾經是1+1大於2——樂視股價最高的2015年接近180塊,如今只剩4塊出頭。

在A股市場上,樂視「講故事」的水平既不是前無古人,又肯定不是後無來者。

業績不夠,故事來湊。炒概念、追熱點、玩跨界這類講故事的方式,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入門級技能。

上市公司通過投資控股、跨界定增、並購重組等方式,什麼概念火就往什麼概念上靠。例如上市三年就歷經6次轉型、曾經的「撲克牌第一股」、如今的「故事大王」姚記撲克;將自身定位於「做中國版的彭博」、後來熱衷直播的大智慧;以及熱衷機器人、石墨烯、臨近空間飛行器、乙肝疫苗、金礦這些八竿子打不著領域的房企華麗家族……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為了講故事不惜更名,已然到了「忘我」的境界。

神州高鐵、中科雲網,這些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它們的前身居然是廚子——餐飲企業寶利來和湘鄂情;史上更名次數最多的陽煤化工,「換馬甲」多達13次;甚至樂視更名為「新樂視」,也是希望講一個涅槃重生的故事……

最奇葩的更名事件,大概源自一家叫匹凸匹的公司。2015年,以建築陶瓷業務起家、基本陷入停滯的多倫股份為了蹭上互聯網金融的熱度,腦洞大開更名為「匹凸匹」(諧音是P2P),並立志成為「中國首家互金上市公司」。

「互金第一股」最終壯志未酬。去年,被ST的匹凸匹,實際控制人鮮言因操縱股價收到證監會30多億的天價罰單,並被紅牌罰下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盡管編題材、講故事被證監會定義為新型市場操縱行為,以內容虛假、誇大或不確定信息影響股價,但上市公司還是前赴後繼,樂此不疲,因為回報的誘惑遠遠大於踩雷的風險。

炒概念的好處是,一旦沾上互聯網、高科技、環保、影視遊戲等風口,股價蹭蹭上漲不是夢。「換馬甲」的效應更是立竿見影。

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無力炒概念,於是把熱度蹭到明星公司身上。

2016年9月,A股上市公司綿石投資發布停牌公告,稱正在籌劃涉及本公司的資產交易、對外投資的重大事項。

11月,該公司又發布公告稱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並曝出交易方是萬達,而兩個月之前,萬達商業正式從香港退市準備回A股。這則公告第二天,綿石投資被直接送上了漲停板。

但是很快,萬達就做出回應,表示雙方只是初步接觸,未就重組進行正式協議談判,稱綿石投資公司擅自發布「終止萬達商業重組」公告完全屬於單方炒作行為。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4張

綿石投資歷時兩個月的自導自演,堪稱用心良苦。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5張

講故事無底線

你認為改名換姓已經是上市公司「講故事」的底線和極限?那也未免太小瞧大A股了。

如果說為炒概念拉升股價而講的故事還有邏輯可循,那麼有些公司為粉飾財務數據而編造的故事,簡直就是在侮辱投資人的智商。

以電纜為主業的中超電纜,曾在2015年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以1.04億元購買了28把紫砂壺。值得注意的是,這1.04億正是該公司財報顯示的上一年全部利潤。

這一巧合自然引發猜測:利潤想報多高報多高,投資者一看,這麼高,滿心歡喜啊,再一問錢呢?買紫砂了。

不久之後,為慶祝上市5周年,中超電纜又出資500萬向子公司購買紫砂壺。幾把紫砂壺在關聯公司之間來回倒騰,自然被質疑為了抹平帳目,「哪里不夠補哪里」。

中超電纜的「紫砂狂魔」名頭叫響以後,其以「電纜+紫砂壺」兩條業務並重的戰略也隨之浮出水面。公司不以為意,還表示未來將以50億元投入紫砂產業鏈建設,更以更名中超控股的方式表明決心,順利晉升為「紫砂壺第一股」,大出風頭。

為了自我證明和安撫市場,中超控股第二年就舉辦了一場紫砂拍賣會,賣品中就包括去年天價紫砂壺中的3件,共拍得2000多萬。

為此,還有媒體出了一篇名為《從挨罵到點讚,中超電纜布局紫砂壺用了一年扭轉風向》的文章,盛讚了這筆「超出去年購買均價兩倍以上」的划算買賣,以及公司極具前瞻性的眼光。

拍賣行業水有多深,豈是我等小散能看得明白?

但一頓操作之後,這家公司最近的新聞,廣大股民都看的清清楚楚:1億買壺的中超控股宣布19億賣殼,上市7年大舉套現30億。

可惜,不是每家上市公司,都能想到這種財務騰挪的高明招數。到了發布業績的時間,數據實在不好看,又不知道怎麼編故事,還有什麼辦法?

關鍵時刻,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讓人大開眼界。

2016年,中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裝有公司2015年年度財務文件正本的卡車在河北辦事處被盜,原因是當時卡車司機正在「午膳」。

有網友據此腦洞大發,評論如下:

學生:老師,我的作業本忘帶了。(哈哈,這下不用交作業了)

老師:沒帶就是沒做!

看到這樣的例子,讓人不禁懷念起A股當年的崢嶸歲月。早前,藍田股份、銀廣夏、德隆等明星公司的造假案例,至少需要一些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才能從邏輯上證偽,而現在的這些公司,真的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了。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6張

中國式主題投資

講故事、炒概念,還有個好聽的學名,叫主題投資。一般來說,主題投資都按照以下步驟展開:

一個新聞熱點被引爆——莊家第一時間介入引導盤面——新聞繼續發酵,越來越多投資者入場,拉伸到高點——莊家賺夠離場,市場逐漸恢復理智,股價開始下跌——最後的接盤俠出現。

現如今,每一輪熱點出來,機構分析師會馬上列出熱點概念股範圍,以供股民大肆湧入,貢獻上幾輪漲停。

A股近幾年最火的「主題」,大概是區域題材,也就是「地圖熱」——從「一帶一路」到上海自貿區,從粵港澳大灣區到雄安新區,從海南自貿區到朝鮮改革開放帶動的東北。

市場從來不缺新聞熱點,投資人也從來不缺「主題」。而以散戶為主力的A股市場,成了主題投資成長壯大的土壤。

相對價值投資,主題投資門檻低,基本不用動腦子,方便快進快出,勝率雖然低一些,但周轉率高——這跟散戶大多熱衷炒短線的特點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主題投資貫穿牛熊,不論經濟好壞——經濟好的時候,人傻錢多,隨便一個主題就能讓資本市場為之振奮;經濟不好的時候,政府、企業、股民都在找出路,看到一個新主題的微光,立馬全部撲上去了。

唯一的區別是,牛市里,但凡講故事走點心的公司,股價都會飛漲,但在熊市里,有的股價會很快反彈回去。

就這樣,披著主題投資外衣的「講故事、炒概念」,逐漸成為A股投資市場的主流。

2015年,雪球上某公募基金分析師撰寫了一篇名為《中國式主題投資》的文章。

文中,這位分析師痛定思痛,寫道:

我一開始做研究更多做基本面研究,後來發現基本面研究和主題投資研究方法不同,如果沿用基本面研究方法,可能會大概率錯失很多主題投資機會,這也促使我對主題研究的方法做了一下梳理。(翻譯過來就是:去他的基本面、價值投資,炒概念才是王道。)

我認為與基本面投資最大不同,主題投資更多基於社會心理學支撐,很難用絕對法測算它的價值。(潛台詞: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上市公司財報、基本面,不如去看哪家公司概念好。)

與之對應的是,投資界「老司機」胡浩寫過一本書,叫《飛上天的豬:玩轉A股主題投資》。他說:在一個高度散戶化的市場,講大道理是沒人聽的,他們更喜歡眼見為實。這麼多年來,我們親眼目睹了那麼多公募和私募界的大佬,因無法忍受「價值投資」的寂寞轉而去擁抱「主題投資」的熱鬧。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7張

愛聽故事的人

只有講故事的人,沒有聽故事的人,故事也很難發展下去。

知乎上有人這樣描述A股小散們對故事的狂熱程度:

A股散戶有個特點,看著像利好的理所當然理解為利好,看著像利空的解讀為:利空出盡=利好。

只要一個理由(哪怕是明天下雨所以股票會漲這樣的),他們就會帶著錢進場,所以唯一決定股票漲不漲的只有資金面充不充裕,換句話說,就是賭徒手上還有沒有錢進場。

這還不是最瘋狂的。市場偶爾冷清、沒有故事聽的時候,股民們甚至會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參與製造故事:

2016年5月,《歡樂頌》迎來大結局,此後貴州一家虧損的公司——紅星發展股價連續三天漲停,原因是其名稱跟電視劇里虛擬的收購目標公司「紅星集團」相似;

2015年4月,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發微博說:「別問我股市了。除了股市,我們還有詩和遠方」,於是慧眼如炬的股民找到了與「詩和遠方」首字母縮寫(SHYF)一樣的石化油服,半個月內石化油服上漲了近30%;

2014年3月,文章被曝出軌,在網民對其妻馬伊琍聲援和安慰的同時,第二天,伊利股份開盤便大漲;

2012年11月,歐巴馬成功連任,總部位於山東青島、主營業務是制冷設備的澳柯瑪公司股票被直線拉伸,意外成為黑馬……

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笑話,還有太多:情人節當天,賓館酒店股漲停,洗床單概念也沾光飛漲;李天一出事之後,ST天一跌停……

「蝴蝶效應」隨時在上演,以至於知乎上有金融投資專業的學生如此感嘆:我這四年到底學了什麼?

最後,他立下這樣的志向:

我已經決定了,以後如果我能進入上市公司工作,我會申請成立「輿論玄學部」,放棄傳統的廣告投放,就學著那些套路天天搞大新聞,吸引投資者信心並刷存在感。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8張

合謀

就這樣,愛講故事的上市公司、愛聽故事的散戶、推波助瀾的機構,三者一拍即合,在A股市場完成了一場場合謀。

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故事,但都不認為自己是接盤俠,所以不想戳破。

當年樂視風頭正健的時候,曾經憑借揭露藍田股份財務造假的A股女鬥士劉姝威,在《樂視網分析報告》中提醒市場樂視燒錢模式難以持續。

然而,主流輿論以「老套的財報分析手段不適合互聯網行業」為由,諷刺劉姝威「不復當年藍田勇,報告讓人失望」。

當時的樂視,股價飛漲,公司、機構、股民都沉浸在財富收割的狂歡中,已經顧不上要去聽清醒的聲音。

20年前,藍田股份因為「百年一遇的洪水」蒙受損失,20年後,有獐子島的扇貝跑了又回來,有人說,藍田和獐子島以後,再也不碰農業股;

曾經有銀廣夏編造麻黃素暴利,後來有重慶啤酒借乙肝疫苗概念一飛沖天,背後是莊家的操縱……

這些跨越時間的故事總是似曾相識,故事的概念和包裝與時俱進,但內核從未改變。

筆者有個朋友小A,2015年牛市的尾聲入場,永遠在追熱點的路上,卻每每高吸低拋,三年來虧損近半。

問他的心態,唯有四個字:願賭服輸罷了。


衍生工具與套期會計(中文版)(馬克·A·特朗布利)

作者:(美)特朗布利(Trombley,M.A) 著 / 王葒 譯

當當

廣告

購買

轉自華商韜略 作者 彭梁潔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台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聲明:「華爾街俱樂部」除發布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聯繫刪除。

那些極其侮辱智商的A股故事 商業 第10張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端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並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