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1張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2張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起跑線就是母親的妊娠期。」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興趣班,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獲得最好的教育機會、最好的成長環境,無數家長絞盡腦汁、力爭上遊,只為成為孩子人生馬拉松的稱職「代跑者」。

From 精英說

微信號:elitestalk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3張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4張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5張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6張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素質教育的培養,實則比的是家長的財力、資源及三觀。

所以可以見得,即使20年過去,《不平等的童年》這本書的某些觀點——社會資本的代際傳遞,在今天的中國仍具有反思價值。

不過一味抱怨階級固化是徒勞無用的,這本書還提到了另一個觀點,對我們普通家庭而言或許更有指導意義,那就是:孩子的階層並不與家庭的經濟資本直接相關,而是和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本」緊密相連。

意思是,父母的財力與資源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真正更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是這個家庭的文化資本,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認知、三觀以及教育方式

相信很多人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家庭,父母很有錢,但教育出來的子女卻懶惰、自私、一事無成;有些家庭環境一般,但教育出來的子女卻懂事、禮貌、心懷抱負。可見最終「決定孩子人生的邊界的,還是父母的眼界」。

為人父母,看似無需考核,實際上,孩子就是考卷,而TA的未來就是你的回答。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7張

10年跟蹤了88個家庭,她發現這三種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親子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