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年07月24日 小雨 | CHAICHEFANG.com
<共2732字預計閱讀5分鐘>
文|老牛
2018年7月20日,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拆車坊直播間現場,一輛新CS75被徹底解體,這里是車訊互聯聯合YY直播進行的《拆解智慧SUV見證國產汽車的真工實料》大型車輛拆解直播活動。
拆解現場,資深汽車媒體人藍河老師協同主持人著名拆車專家郭磊,針對新CS75的拆解表現進行了精彩點評。
眾所周知,新CS75採用了長安旗下HEEAB高剛度吸能構架式車身,通過科學合理的結構來分散和吸收事故中產生的碰撞能量,最大限度減少乘員艙變形程度,保障乘員生存空間。
新CS75前部防護結構主要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和車身縱梁等,另外在車頭前端下方,還設置了水箱下部框架及復合式全框前副車架,這對於提升車輛前端潰縮區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來說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當車輛前部遭遇撞擊時,上方的碰撞能量由「凹」字造型、閉合結構的金屬材質前防撞梁接收下來,並迅速向左右兩側吸能盒傳遞。
碰撞能量在吸能盒的潰縮中被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未吸收盡的碰撞能量繼續向後,也就是向車身縱梁繼續傳遞,便於進一步被吸收和分散傳遞。
新CS75吸能盒同樣為金屬材質,整體為閉合筒身形式,筒身上下兩側設置了潰縮引導褶皺,在其潰縮吸收碰撞能量時,不但會朝著設計的方向變形,並且還能有效將剩餘碰撞能量引導至預定的方向。
吸能盒後端為車身縱梁,車身縱梁前段同樣設置了潰縮引導褶皺,車身縱梁後段則沖壓出沿車身前後方向的縱向凹槽,以提高強度,便於吸收和分散更多碰撞能量,減少車身A柱變形程度,降低車內乘員傷害。
新CS75在翼子板內部還設置了一條位置偏上的縱梁,該結構在前部撞擊是也能起到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減少A柱變形風險,並且為了獲得更好的輕量化效果,該縱梁鋼板中留出了很多減重孔,另外就是在縱梁末端設置了縱向加強凹槽,以提高縱梁末端強度,這樣有利於將潰縮吸能控制在縱梁前半段,後半段則有效分散剩餘碰撞能量到A柱、車門相關結構及下方門檻梁等部位的車身骨架上。
新CS75後部防護主要包括防撞梁,安裝支架及車身後縱梁等。在遭遇後部追尾事故時,其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的原理和前防護結構相似。
後防撞梁為單層鋼板沖壓而成,杠身另外沖壓出凹槽以提高其強度,有利於分散更多碰撞能量到左右兩側安裝支架。
後防撞梁側斷面為多級帽型形式,開式結構,左右兩側焊接了安裝支架。
當車輛遭遇追尾時,碰撞能量接觸後防撞梁,防撞梁吸收碰撞能量並將其分散到左右兩側安裝支架,並進一步向車身後縱梁傳遞和分散,釋放更多碰撞能量,減少最終傳遞到客艙的剩餘碰撞能量,以保障乘員生存空間。
一般來說,一台安全車身前後兩端設置了「較軟」的潰縮緩沖區,從設計角度而言,希望大部分碰撞能量通過潰縮區組件及骨架的潰縮變形來吸收,並將剩餘碰撞能量沿車身骨架傳遞和分散。
乘員艙是安全車身中最為牢固的部位,前後兩端設置的潰縮緩沖區則是通過犧牲自身來服務乘員艙安全的。
新CS75前車門為拼接形式,車門內部下方斜置了管型防撞梁,內部上方橫置了帽型加強筋,局部鋼板還黏貼了止震貼,避免行駛中產生振動導致噪音。
管型防撞梁是常見的車門內部防護杠形式之一,該結構一能協助車身ABC柱,車頂梁和門檻梁來構成側面防護骨架,二能在遭遇前部撞擊時分散部分傳遞到乘員艙前端框架的碰撞能量,同樣有利於減少乘員艙變形,保障乘員生存空間。
帽型加強筋同樣是車門防護結構中的常見輔助加強結構,一般是緊貼車門外皮內側設置,兩者之間由專用膠黏連接,該結構同樣能對車門外皮鋼板起到有效支撐,減少振動和噪音。
後車門同為拼接形式,內置帽型加強筋和管型防撞梁,其作用和前門防護結構相同。
上圖為後車門內部位置偏上的帽型加強筋,目前車門內部加強筋大多都是這種形式。
後車門內部管型防撞梁,其作用和前門防撞梁相同,後車門外皮內側同樣黏貼了止震貼。
另外在車門殼體內部鋼板上常見開出的大面積維修孔,這種維修孔需要密封處理,常見密封材料有塑膠襯布,海綿襯布等材質,也有一些車型採用塑膠襯板來密封,也有部分車型車門殼內板能整體拿下,這種形式的內殼襯板常見工程塑膠和金屬材質。
車門內襯板內部通常會設置吸音材料,來減少外界噪音的導入,提升車輛NVH性能,長安新CS75前後車門內襯板上設置了大面積原生材料白色襯棉。
在當下車門防護結構中,管型防撞梁+帽型加強筋+止震貼是很常見的車門防護結構形式之一。例如之前我們拆解過的銳志、凱美瑞、天籟、雅閣、CR-V、RAV4等車型都是採用了類似形式車門防護結構。
乘員艙通常有ABC柱+門檻梁+車頂邊梁構成,同時車頂和底板上還設置了很多道貫穿左右的橫向加強結構,當遭遇側面撞擊時,碰撞能量沿一側布置的受力骨架向上和向下分散到車頂和底板設置的橫向加強結構上,減少潰縮變形程度,降低乘員傷害。
當車速高到一定程度時,如果發生碰撞,碰撞能量大於乘員艙設計的最大承受能力時,必然會導致車內乘員嚴重傷亡,因此「安全駕駛」才是行車安全的基礎保證。
上圖為新CS75的車身底板,我們能看到明顯的三道貫穿式橫向加強梁,該結構及底板背面的橫向加強結構就是支撐起乘員艙的「骨架」,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新CS75的底盤各部表現。
新CS75底盤設計和前款車型差別不大,值得一說的仍然是復合式全框前副車架,不但提升了前艙剛度和抗扭度,有利於提升車輛操控感受,同時在應付前部撞擊時還能有效將碰撞能量分散到下部車身骨架,減少乘員艙變形程度,保障乘員生存空間。
上圖中黑色塗裝部分就是復合全框式前副車架,組件分別是後端的元寶梁,兩側縱向梁,前端橫向梁,各組件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另外還有一種全框式前副車架為一體式框架結構。
在乘員艙下方,如上圖所示,我們能看到車身底板下方同樣設置了縱橫交錯的框架結構,配合車身底板上方的貫穿式橫梁,有效提升車身剛度和抗扭度,既有利於提升車輛操控感受,又有利於在遭遇撞擊時分散和吸收碰撞能量,提升乘員艙安全保障。
另外在車友關心的「底盤防腐」方面,新CS75原車就噴塗了大面積防腐塑膠,覆蓋比率約為80%,車身底板防腐性能有了相對可靠的保證。
在排氣管路隔熱方面,新CS75在每一個排氣包上都單獨設置了金屬箔隔熱襯板,我們都知道發動機工作時,排氣管路溫度很高,熱量向四周輻射,在車身底板和排氣包之間設置薄金屬箔襯板的目的,就是接收排氣包輻射過來的熱量,並通過車輛行駛中的氣流迅速將熱量帶走,減少熱量進一步向車身內部傳遞,提升了車內乘坐舒適性。
在《拆解智慧SUV 見證國產汽車的真工實料》直播現場,新CS75搭載的1.5T發動機也已經完全解體,嘉賓及主持人也對這台發動機的技術特點進行了妙趣橫生的解讀,針對普通消費者日常難以接觸到的硬件及技術原理進行展開,進一步加深車友對新CS75的印象。
通過這次拆解,長安新CS75內在的「新」技術,「新」工藝品質,「新」特點等諸多新方面完全展現給了公眾,再加上新CS75擁有的豐富配置和功能帶來的高性價比,由此看來,新CS75的確是國內車市10萬價位中絕對值得考慮的一款高品SUV。
拆小妹
你對新CS75的整車工藝怎麼看?
「看完這篇文章,你肯定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