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到底誰在南海興風作浪耍套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到底誰在南海興風作浪耍套路

新華社評論員

近期,美國主管人指責中國艦船逼近美國「迪凱特」號驅逐艦,聲稱「兩艦相距最近時不到45碼」,擺出一副受了驚嚇的委屈樣。但美國主管人在「講故事」時卻對全世界選擇性回避了另一組關鍵數據:兩艦靠近的那片海域,距中國固有領土不到12海裡,距美國西海岸的最近距離超過7500海裡!

究竟是誰咄咄逼人地逼近對方?答案不言自明。

在南海問題上,過去幾年,美國使盡各路招數,但不外乎三種套路。

套路之一: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招搖海上、炫耀武力,製造軍事緊張。

去年5月、7月、8月、10月、11月以及今年1月、3月、5月、9月,美軍「杜威」號、「斯坦塞姆」號、「麥凱恩」號、「查菲」號、「哈爾西」號、「桑普森」號、「霍珀」號、「馬斯廷」號、「希金斯」號、「安提坦」號、「迪凱特」號等軍艦多次非法進入中國南沙、西沙、中沙島礁12海裡以內海域,無一不是打著「航行自由行動」的旗號。

但事實是,長期以來,每年大約10萬艘各類船只在南海航行從未遇到「不自由」的問題,正是南海的自由航行傳統支撐著全球一半以上的海上貿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家,一個搶在各國完成《公約》談判前訂立美版「航行自由計劃」的國家,如今卻處處打著《公約》的旗號裁定他國的海上行為,而從不認為自己有遵守《公約》的必要。美國的做法本質上是以武力脅迫為手段,把自己對於國際法的片面、錯誤的理解強加於人。

這種「航行自由」,實為橫行霸道!

套路之二:依仗話語霸權,罔顧事實、造謠生事,製造輿論緊張。

一邊驕縱橫行,一邊指鹿為馬。在多個國際和地區會議上,美國不斷製造話語炮彈,妄言中國在南海搞「軍事化」,對中國島礁建設指手畫腳,橫加指責。

在美式霸權邏輯中,美軍在南海部署先進炮艦和轟炸機不是軍事化,美國海軍在南海搞常態化戰略威懾不是軍事化,美軍在南海進行頻繁的抵近偵察和情報收集不是軍事化,美國在南海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是軍事化,美國大幅加強在西太平洋的機動軍事力量、強化前沿軍事部署不是軍事化,唯有中國進行島礁建設是軍事化。

可笑的是,常以「法治國家」自居的美國,此刻又一次選擇性失明,避而不談中國是在自己領土上進行和平建設,避而不談一個主權國家在自己領土上部署防禦設施是不可剝奪的當然權利,避而不談「軍事化」標籤不適用於主權國家領土。

套路之三:經由各種管道的滲透,挑撥離間、散布威脅,製造外交緊張。

在南海及周邊區域,美國不僅在軍事上秀肌肉,在輿論上搖唇鼓舌,而且還暗中挑撥離間,散布「威脅論」,妄圖製造外交摩擦。長期研究東南亞地緣政治的西方學者約瑟夫·托馬斯和東尼·卡塔盧奇今年以來各自發表多篇文章指出,美國在指責俄羅斯試圖影響其總統選舉時,卻常態化地干涉著東南亞多國的內政和選舉。東南亞國家的對華姿態以及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幾乎是美國決定是否對這些國家採取行動的唯一標準。《南華早報》最近一篇文章指出,美國主管人的講話就是想逼著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選邊站隊」。

對於美國耍出的「花活」,南海周邊國家心明如鏡。美國知名海洋政策專家馬克·瓦倫西亞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試圖製造一種東南亞歡迎美軍在南海刷存在感的假象,但事實是,東盟國家對美國軍事介入南海保持警惕。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裡亞米紮爾德甚至直接告訴美國,域內國家有能力處理好南海問題,不需要域外國家的介入。

看破美國的三種套路,便可發現,是心態在作祟:正是心態不平衡,才想要「再平衡」;正是心裡不自信,才散布「威脅論」。

過去兩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見證了「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展,見證了南海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見證了有關各方積極探討合作和共同開發,見證了有關各方在管控和解決爭議問題上相向而行的積極態度。南海地區各國共同打造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的決心、信心和誠心,正是對興風作浪者最好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