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三國演義》裡的牛人,自報名號時,喜歡「籍貫+姓字」的格式。比如張飛喝斷當陽橋,會說「我乃燕人張翼德也!」張飛的四弟趙雲出場,也會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趙子龍幾乎是和常山捆綁式出現在歷史舞台的。常山在哪,又擁有怎麼樣與眾不同的歷史呢?
秦朝時,常山屬巨鹿郡,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大破秦軍封神的地方。西漢初年,分巨鹿郡之一部,設恒山郡。可是,漢文帝劉恒繼位後,恒山郡名就犯了聖諱。恒者,常也,就更名為常山郡。常山郡很大,西鄰巍巍太行,北至北嶽恒山,南到內丘,東起趙縣。不過,此時的常山郡治所並不在真定,而在石家莊以南的元氏縣(今元氏縣西北)。
常山郡在秦末漢初出一個大名人——趙佗,趙佗就是真定人。趙佗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還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足足104歲,在位68年,比乾隆(含4年太上皇)還多4年。越南亂認祖宗,說南越國是他們的祖先,卻無法面對趙佗是常山真定人的事實。
常山郡在東漢初年又出了一次大名,光武帝劉秀即位建立東漢的地方,就在常山郡東南端的鄗城。劉秀即位後,升為高邑縣,還成了冀州刺史的治所(省會)。
因劉秀的原因,常山郡又升了一格,成為常山國,有王封在此。「國」和郡同級,但因為有宗王的存在,級別又略高於郡。常山國的治所還在元氏,國內轄有一個著名的縣——真定,趙雲就是常山真定人。
趙雲為什麼不自稱真定趙子龍呢?常山是郡(國),叫出去大氣。如果名號前加個縣名,就顯得不那麼大氣。就比如公司名前加中國二字,比加省名、市名、縣名、鄉鎮名更大氣一些。
趙雲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堪稱家喻戶曉。不過因為趙雲太帥,被韓國盯上了,弄出一堆「證據」,說趙雲是韓國人。趙雲若活過來,會一臉懵圈的問:我是韓國人?張良那個韓國?
趙雲是蜀漢大將,已無可能再回被死敵曹魏控制的故鄉。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常山郡的治所從元氏遷到趙雲的出生地真定。五胡十六國,常山郡是北方大郡,北有中山,南近鄴都,西鄰太行,戰略地位非常突出。著名的井徑口,就在常山郡內。
常山郡的設置一直延續到北魏。北魏初年,把常山郡治所遷到真定以東的蒿城附近。北齊時,常山郡正好卡在北齊兩大都城晉陽和鄴都之前,是兩都之間的要塞。北齊第三位皇帝高演,即位前就封為常山王。高演就是利用常山王的身份,殺掉侄子高殷即位的,但兩年後也掛了。
北周幹掉北齊後,曾在真定設置了省級但實際上是地級市的恒州。從此,恒州的建置固定了下來,唐朝安史之亂後,朝廷在真定設置了著名的成德軍節度使,州名不變。但從唐穆宗李恒繼位後,恒州更名為鎮州。無他,避諱耳。
唐末五代,成德軍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王鎔割據成德軍,在真定自稱趙王。真定北有燕王劉守光、南有梁朝朱溫,西有晉王李存勖,是三方爭奪的焦點。朱溫耍盡花招想拿下成德軍,始終沒有得逞。王鎔最終投靠晉王李存勖,成為李存勖滅梁的有利助推。
李存勖滅梁的那一年,公元923年,下詔升鎮州為北都。但北都存在時間極短,沒多久就撤了,還稱鎮州成德軍,不過這也說明鎮州在當時的地位。又過了9年,公元932年,唐明宗李嗣源給鎮州升了一級,稱真定府。要知道在北宋時,「府」都不多,堪稱相當於副省級城市。唐末五代的府更是少之又少,可見真定府的地位有多高。
真定一會是府,一會又是中京(遼太宗耶律德光入汴時設),一會又恢復為鎮州成德軍。後晉有個叫安重榮的人,他就被晉高祖石敬瑭委任為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在真定,說了一句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話:天子唯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啥意思呢?槍桿子決定一切……
在五代歷史上,鎮州成德軍堪稱是河北第一節度。特別是北漢成立後,鎮州又卡在太原、幽州、汴州之間,五代朝廷絕不敢在鎮州玩火,能出守鎮州的,那都是朝廷信得過的心腹重臣。真定在五代出了一位名將——高懷德,同時也是趙匡胤的妹夫。
到了北宋,因遼朝巨無霸似的存在,真定府依然是捍衛國都汴梁的一線軍事重傎,同時還是河北西路的治所,相當於省會。在河北西路裡,真定是唯一的府,管轄範圍包括今河北省沿太行山西部,以及河南省的安陽、鶴壁、一直到了洛陽的黃河北岸。河北西路的最南端就是汴梁,你想想這地位有多重要。
金朝沒有變化,真定府依然是河北西路的「省會」。元朝設真定路,明朝恢復真定府。真定當「省會」的歷史並沒有結束,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直隸巡撫的治所遷到了真定,1669年才回到保定。
真定府的名稱截止於公元1723年。為啥呢?九龍奪嫡,四阿哥胤禛勝出成為雍正。「真」和「禛」相近,為了避諱,真定更名為正定,也就是現在的正定縣。
別看正定不大,在古代可是與北京、保定齊名的北方三雄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