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主管=管理,似乎管理者就是主管者,主管過程就是管理過程,然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管理者和主管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你一定要分得清,這很重要!
「管理是管理事務,主管是主管人心。」
主管者:看透變化的趨勢,指出團隊組織應該前進的方向,並描繪出美好的願景,能夠激發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帶領團隊組織朝著描繪的美好願景前進。
管理者:制定目標,按照既定目標對團隊組織進行管理,帶領團隊組織做到目標。
然而,大多數企業頻於管理,而乏於主管。本文從五個方面區分一下管理與主管,供大家參考!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管理行為過多,而主管行為過少,就會發生:上下級的關係很緊張,而工作推進受阻,上級在與不在,下級的表現判若兩人。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主管行為過多,而管理行為過少,就會發生:常常用個人魅力和組織關係去管理團隊,出現「你好我好大家」的局面產生,甚至還會山頭或幫派林立。
1
兩個身份
一位經理人有兩個身份:一是管理者,二是主管者。
管理者注重效率,主管者注重效果。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確,主管者做正確之事。管理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職位權力(強制、懲罰、獎賞),主管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個人權力(對下級的關照關愛、個人專長、智慧、人格魅力)。
2
兩個循環
管理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善;
主管循環:願景—動員—展開—學習。
管理循環就是指PDCA,閉環管理。主管循環是通過願景來感召人、激勵人、鼓舞人,使人們能夠自動自發,並通過自主學習來推動工作進程。改善+學習,才是高質量完成任務的根本保障。
3
兩種行為
管理行為:關注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過程並解決問題;
主管行為:確定方向,整合利益相關者,激勵和鼓舞下級。
管理行為重在建立秩序,主管行為重在產生變革。
4
兩種認知
主管認知:外圓內方,主管者的主導行為是激勵追隨者意願、培養追隨者能力。主管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感受再推動變革。
管理認知:外方內方,管理者的主導行為是強化職責、執行制度。管理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理性分析再發動變革。
5
兩種實踐
管理行為,往往產生對立關係。管理行為組織化,是指在處理問題時,要依照企業標準而非個人好惡來做決策,避免下級把矛頭對準上級,認為是上級個人有意難為他。
主管行為,往往產生追隨關係。主管行為個性化,是指對下級的關心、愛護可以有自己的風格。管理行為都是相似的,而主管行為各有千秋。
清晰界定管理與主管,進而平衡好管理與主管的關係,經理人的工作就會張弛有度、遊刃有餘。下面這個圖非常重要,大家記得保存哦~
一套顛覆傳統管理的創新管理方式
積分制管理的作用: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領取《積分制管理》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