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Fadell:「沒有iPod,也就沒有iPhone了」丨GGV對談iPod之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GGV有話說:

提起蘋果,繞不過喬布斯與iPhone。但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蘋果之所以能有今日這般偉大,絕不是喬幫主一人之功。

最近在GGV Evolving+大會上,GGV管理合夥人李宏瑋(Jenny)與iPod之父Tony Fadell進行了一次對談。

在對話中,他力圖為iPod「正名」,「當時如果沒有iPod,iPhone也就不存在了。」

也分享了很多有趣的觀點:

「其實消費者不知道他們要什麼」

「硬件先發展、進化、升級,軟件才能統治世界。」

是什麼原因,讓他產生了上述判斷?

答案,就在文中。

李宏瑋:謝謝各位,下面我們要與GGV很重要的朋友和客戶聊聊。在座的各位有很多人都擁有iPhone和iPod吧?這位Tony就是iPhone、iPod的發明者,同時也是Nest公司的創始人。

我和他是在五年前美國的一個派對中認識的。當時我每參加一個會議或派對,都會問旁人,‘這個房間里最酷的人是誰?如果離開房間之前我應該認識誰呢?’,然後我身邊的2個CEO不約而同的指向了Tony。

自從那次之後,我們就變成了好朋友。也因此,Tony今天能來參加這個會議,我感到十分高興。

Tony,你在一家很棒的公司里面幹了25年,也做了十八年的產品設計,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iPod的設計有什麼出發點和靈感呢?

Tony:記得我第一次用一個小型的錄音機聽音樂的時候,特別高興,因為音樂可以隨身攜帶了。

隨著科技之後的演變,我更新到了當時最時髦的CD機。但即使是用CD機,出去的時候還是要攜帶很多光盤才能聽歌,這讓我感覺不那麼方便,肯定有更好的方法。

當時我也有自己創始的一個小公司,也是跟音樂有關的,後來在蘋果公司,我開始幫他們設計可以攜帶音樂的一種機器。不到一年,我們就推出了新產品,也就是iPod。

當時是在2001年年底,那個時候蘋果跟現在的情況很不一樣,並不像現在這樣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可以說,當時如果沒有iPod的話,後來也就沒有iPhone了,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演變過程。

李宏瑋:我記得當時主要流行的是諾基亞比較笨重的手機,那你們是怎麼完成從iPod到iPhone的演變呢?比方說,怎麼想到要設計一個多點觸摸屏?用戶會想要這樣的產品嗎?

Tony:其實消費者不知道他們要什麼,90年代的人不懂這些。當時在蘋果有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向,一個是要做觸摸屏比較大的iPod,這樣就可以看視頻,全螢幕要要通過觸摸操控。另外一個研究方向就是多點觸摸屏,也就是我們是想要做的這種。

大概前後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就慢慢地研發出了現在iPhone的那種多點觸摸屏。當時,我們的經理讓我們發明三代不同類型的產品,到最後,一眾人還是覺得多點觸摸屏是最好的辦法。

李宏瑋:發明iPhone的時候,你們認為什麼樣的人會對此有需要呢呢?

Tony:這個想法,在推出之前和推出之後是有變化的。推出之前我們認為,很多人想要用鍵盤,而不要有多點觸摸屏。

因為當時黑莓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手機,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鍵盤才對。但是我們開始建立一個多點觸摸屏的手機之後,很多人就覺得,我原來用觸摸屏也可以上網,甚至還能做更多。

他們的習慣就都改變了。他們甚至會寫電子郵件給我們,告訴我們這個產品有多棒,以及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我在蘋果期間,當然也有很多非常失敗的實驗,但是我們總要嘗試,對吧?開始的時候你不會有自信,說這個產品一定成功,但在你懷疑自己的產品時,也要記得一直去找出來它的致命弱點,這樣修正後才能達到一個優秀的平衡。

李宏瑋:也就是說,要做創新的話,一定要關注產品弱的地方。在產品推出之前和推出之後,都要以提升的心態來對待你的產品?

Tony:是的,消費者使用你的產品之前,要依靠自己的本能和感覺。因為那時還無法收集數據,了解客戶的想法。

我覺得,如果你手中恰好有一個產品的話,你要培養出或讓受眾培養出對它的熱情,而不要覺得這個是一個可以隨時扔掉的玩具。這一點,在蘋果是非常重要的。

李宏瑋:蘋果是在座很多企業家都佩服的一家公司,能說說你跟喬布斯的合作經驗嗎?

Tony:其實我跟喬布斯的合作是很艱難的。我們有時候會爭吵,有時候也會大笑,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坐下來慶祝產品(的成功)。我們覺得產品總是要更新和改善的,得一直創新才行。這也正是他給我的壓力。在他旁邊工作,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李宏瑋:還有一點時間,我想再問幾個問題。現在,還有你覺得非常酷的產品嗎?

Tony:有的,剛才那個小組討論,我就覺得很棒。現在軟件和硬件在中國達到了非常完美的結合,所以有更多的像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的產品出現。

矽谷老在說,軟件統治世界,這其實是不對的。如果光有軟件沒有硬件的進步,那軟件就沒有用武之地,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都離不開硬件,都離不開設備。

電動車的下一代都是要看硬件的,等硬件進化了,提升了,軟件才能夠施展它的優勢。硬件先發展、進化、升級,軟件才能夠統治世界。過去十年可能是互聯網和移動軟件的崛起時代,但接下來的技術革命,我認為硬件會非常關鍵。

這不僅體現在消費者設備上,還體現在農業、醫療、造車等各個方面,物聯網會徹底改變我們經濟社會的面貌。所以現在我們做投資,都是要瞄準這些變革的。硬件、軟件和團隊的執行力是最關鍵的。

所以究竟什麼是酷呢?我認為就是關鍵技術的核心變化與深度的發展,最後達到改造世界的運維模式,從而塑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給子孫後代提供一個更精彩的未來。

前段時間,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發表了一個報告,說氣候變化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很多,嚴重很多。

如果我們仍然以綠色科技、新能源等方式來應對是行不通的,一些更徹底的技術革命,才能助推我們轉向一個低碳生活、低碳經濟。

在我的投資項目中,有無礦的鑽石,無動物的肉,我們會投一些非常前沿的黑科技。他們不像軟件,不是發布一個產品,就能擁有幾億的用戶。我們是做長期的,非常深度的產品。

當然,不是所有的黑科技都能商業化,所以我們要精挑細選。我們現在投資的這個範圍是非常廣的,不會集中在矽谷,我們在新加坡、歐洲、東南亞,各地都有投資。

我特別欣賞小鵬(小鵬汽車創始人)說的,要是過早退休,那就沒有意思了,我們的人生沒有意義了。

我都退休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有意思,所以我又創業了,現在又做投資,是要參與,是要幫助和輔導、扶持創業者,讓他們能夠成功,能夠創造一些難度高的產品。我要做的不是做創一個業,我要創200個業。

李宏瑋:您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歐洲也生活了很多年。其實美國蠻舒服的,有很好的市場和豐富的人才,為什麼你要離開這個舒適區,來到中國呢?是什麼在驅動著你?

Tony:退休後我悟到了一個道理,你不可能在熟悉中看到新問題。在我退出蘋果之後,我帶我的家人全球旅行,發現了全球各地都有的共同問題,那就是室內的溫度調控是很麻煩的,所以我們做了這個。如果我當時沒有進行全球旅行的話,我就不會發現這一點。

人生就是一個雲霄飛車,有高峰,有低谷,不是你到高峰成功了就不玩了,那樣多沒意思。有上有下,有成功有失敗,才會特別過癮。這種雲霄飛車般的人生讓我很亢奮,覺得生活很有激情。

李宏瑋:你覺得中國會是下一個雲霄飛車嗎?

Tony:這個你們比我懂,但我確實非常欣賞他。東南亞我是比較看好的,我覺得很有意思,他驗證了我的很多想法,在美國一切都是數字化,而在東南亞一切都是手動的,所以自動駕駛的部署會很不一樣。

在美國搞自動駕駛,其實他們在美國看不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是怎麼開車的,交通是怎麼樣子的,路況是怎麼樣子的,我覺得這些新的地方有完全新的視角。

李宏瑋:非常高興我們能有這一次對話,也感謝你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