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104部·《音樂之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在編、導、演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國的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唻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恒佳品。

電影的音樂風格豐富多彩,輕鬆的,浪漫的,詩意的,哀傷的,和情節發展相輔相成。觀影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人的快樂,音樂帶給人的啟迪,音樂帶給人靈魂的升華。

電影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人與人之間純潔無私的愛,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互動,人對生活無窮的熱情,人面對困難時候的勇氣和信念,人在真理面前的執著和堅守等都被電影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電影用音樂和故事帶給觀眾心靈的洗禮。

電影和音樂是人們享受身心自由,在偷得浮日半生閒的時候,忘卻世俗的最好方式。《音樂之聲》是電影和音樂最好的結合。這部電影用精彩的音樂和簡單卻深刻的劇情讓觀眾仿佛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旅行。在山谷中自在放歌,在星空下自由相愛,在硝煙就要到來的時候依舊縱情歌唱。音樂是偉大的,音樂可以跨越年齡,地域,時代,不斷滋養所有人的心靈。

瑪利亞,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修女,受教經驗僅源於不停製造麻煩的修道院生活,在冒然擔任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時將職務做得有聲有色。音樂是瑪利亞的靈魂,歌聲像她渴望自由愛恨的心靈,沖破藩籬泯滅界限,讓孩子們像音符一般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失去愛人的軍人父親重拾溫暖,劇終一家人拋棄家產翻越高山邁向更自由的國度,苦難彷如必經的旅程,一家人都在,音樂還在,已是生命最好的禮物。

瑪利亞是名年輕的見習修女,宗教的熏陶和簡單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樂觀、單純的性格,前一刻還在擔心無法勝任家庭教師一職,下一刻就想一切都會好起來,並越想越開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來,其誇張的樂天派性格,她這種有些誇張的樂天派性格,讓生活時時充滿了正能量。

瑪利亞選擇用自己開朗的人生觀去影響孩子,而非用死板的說教去管束孩子,如當孩子們情緒低落時,瑪利亞引導他們多想想開心的事物,並用歌唱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用最簡單的心理疏導方式,教育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情緒,很快孩子們就在她的帶領下,得到了童年應有的快樂、輕鬆,他們去郊遊、去划船、去爬樹,並一路高聲吟唱,徹底擺脫了母親過世後,特拉普上校軍事化教育造成的沉悶家庭生活,孩子們的變化和瑪利亞的生活熱情,漸漸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讓他最終走出了喪妻陰影,重新擁抱愛情、擁抱生活。

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強權威脅,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協,堅決拒絕為納粹服務,最終在眾人的幫助下,翻山越嶺奔向自由,一種追求和平、美好的正能量閃耀劇終。

詩歌般的音樂、音樂般的語言,傾訴和展示著那些來自於七十年前一個遙遠國度的人們對愛的表達:長者對晚輩,孩子對父母,子民對祖國,人類對自然,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諧的愛意。

音樂是溝通靈魂的橋梁,純潔而歡快的瑪利亞猶如上帝派來的天使,用歌聲和真摯帶來了一段絕美的視聽享受,真善美的單純在故事背景之下迸發出了動人的光芒,美妙而精致的畫面,活潑而生動的角色,動聽而悠揚的歌聲,還有隱藏在故事背後的人文關懷,鑄就了真正的不朽經典!

無論看多少遍,都感動如初!

———————————————————————-

電影作為一種思想的載體,為我們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電影,如寶藏。它給你的力量和啟示能讓你取之不盡。

配圖源於網路和觀影截圖,感謝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