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之殤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C叔

來源:IPO早知道

頂著共享經濟光環一路攻城略地的滴滴,離初衷越來越遠。

8月28日,滴滴出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道歉聲明: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1張

三個多月接連發生兩條人命案之後,作為滴滴共享經濟模式最後一塊門面的順風車業務,也已搖搖欲墜。而在之前,利用閒散社會資源的專車、快車市場早已被經營平台的「自營車輛+聘用司機」和帶車加盟的全職司機填滿。對於滴滴來說,順風車早已成了一項實打實的賺錢業務。此前有報導稱,順風車在去年一年給滴滴帶來8億元利潤,但滴滴並未作出回應。

今年3月,高德地圖成為順風車的新參與者。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高德順風車堅決不會抽取用戶傭金,甚至目前還為用戶補貼簡訊通知、保險等第三方服務費,保證乘客花多少錢,車主就能拿到多少錢。

有意思的是,劉振飛表示,在履新高德集團總裁之初就被告知,阿里對於高德的業務沒有盈利的考核,只要把技術和服務做到極致就行。「有時候為了賺錢的話,動作容易變形。」劉振飛這句話倒是相當符合滴滴順風車現在的遭遇。

David在舊金山的一個小劇院工作,每周只需要工作三天,其餘時間他會開Uber來賺錢。車上通常都會放著厚厚的一本書,那是他參演的戲劇的劇本,雖然他不是主角。這是一個典型的Uber故事,你仿佛看到了共享經濟正在幫助無數有夢想的人做到自己的理想。

然而,從外賣平台爆出安全隱患,到共享單車領域九死一生,再到滴滴安全事件頻出,共享經濟這個大眾焦點,資本寵兒,被蒙上了一層灰色。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使用權讓渡

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而一個成功的創業型企業背後都有一個宏大的故事,Uber的故事叫共享經濟。

所謂共享經濟,核心是放棄昂貴的所有權,享受性價比更高的使用權。當使用共享單車的時候,在騎行的時間段內享受了單車的使用權;當使用共享汽車出行的時候,沒有購買汽車的所有權,但享受了汽車的使用權。

共享經濟的優勢是按需經濟,需求可以得到即時滿足。傳統經濟是供給經濟,雖然每個企業都會以產品和用戶為中心,但企業很難做到為每個消費者定制產品。這種模式下,管道和行銷就很關鍵。

但共享經濟是需求經濟,當想要使用出行服務時,出行需求可以做到立即滿足。共享經濟可以把每個使用者聯結起來,建立短時間的社交關係。

共享經濟有三方面因素在推動

共享經濟的崛起,依賴多個因素的共同發酵。首先是4G的普及和應用技術的提升。目前大陸4G手機用戶量已經達到10.6億,移動定位和大數據算法等也為共享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2張

其次是生活成本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一二線城市買車成本太高,比如上海一個私家車牌照的拍賣價已經上漲至八九萬元。另外,城市公車系統一般在深夜23:00以後就停止提供服務,而一線城市打車難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於是共享出行變得流行,工作日搭載順風車去上班,周末叫快車去看電影或者聚餐。不僅成本低,而且更方便。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3張

最後是宏觀經濟周期下行。2011年初大陸GDP增速還有10.2%,但2018年初GDP增速已經下滑到6.8%;另外,供給側改革和過剩產能的淘汰,也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消失。但過去七年,大陸並未出現大面積的失業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共享經濟的崛起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比如滴滴車主數目已經達到5000萬,通過共享經濟做到再就業也是促成共享經濟流行的重要原因。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4張

共享經濟三大隱憂

上面說了共享經濟的優勢以及共享經濟崛起的背景,那麼共享經濟是顛覆傳統經濟的無害創新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共享經濟至少有下述三方面隱憂,需引起警惕:

首先,共享經濟是有成本的,一旦市場達到寡頭狀態,成本會上升的更快。

就國內來說,在初期共享出行市場群雄混戰的時候,大家可以享受由VC和PE不斷燒錢支撐的低廉價格。後來一旦滴滴成為市場霸主,成本抬升立竿見影,不僅對車主的補貼額度大幅下降,打快車的價格也不見得比打計程車便宜多少。在大家都有打車需求的波峰時段,需要加價1.5倍才能叫到車,計程車時代的打車難變成了共享經濟時代的叫車難和叫車貴。

國外方面,根據紐約審計長辦公室發布的報告,共享民宿Airbnb 的火爆導致紐約市民為房租多付了 6.16 億美元。背後的原因就是通過Airbnb,遊客可以很方便地短租到紐約的民宿,這使得紐約的商業租賃房源都轉去做短租,最終結果就是布魯克林等地區的房租上漲了18.6%。

能夠真正摸著良心說,不以盈利為目的提供共享服務的只能是政府。實際上,大陸很多城市都提供公共自行車服務,只是你需要到線下網點辦理租車卡,不像共享單車只需要在app上操作就可以把自行車騎走。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5張

其次,共享經濟企業都以服務平台自居,不提供對服務的準入和管理,監管成本下降容易滋生各種亂象。

共享經濟都標榜自己是去中心化的,意味著共享企業只是提供買方和賣方的撮合服務或者信息中介,並不承擔服務的準入管理。比如,共享出行企業並不認為自己是計程車公司,app上的車主也不是企業的員工,所以企業沒有義務去做車主的嚴格審查。

目前國內的共享出行公司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對車主的審查不嚴。出於活躍市場的目的,共享出行企業有動力故意放低姿態,以便讓更多的車主加入進來。比如,很多地方都出現過車主註冊順風車車主,卻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信息已經被註冊的案例,由此可見共享出行企業對車主的審核到底有多簡單。直到空姐遇害事件發生,車主審查才真的變嚴。

國外共享民宿方面,當酒店提供住宿服務時,他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消防和安全檢查;但當普通居民通過Airbnb提供住宿服務時,他沒有任何消防成本和稅務成本,也不需要進行登記和安全檢查。

所以,共享經濟看上去便宜,只是玩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傳統把戲。便宜的原因是共享企業把很多成本直接甩出去了,比如共享單車的車輛管理成本、共享出行的車主審查成本、共享住宿的房屋消防和安全成本等。

最後,共享經濟企業為做大市值,都有泛社交化的天然傾向,這一傾向會偏離共享經濟的內核。

共享經濟標榜自己的一大理由,就是在互聯網時代重新建立社交和信任。把自己的客廳或者汽車共享給一個陌生人,看起來似乎是不容易的,但共享經濟就能做到這一點。共享經濟在線下提供了一個新的社交場景,這種場景一般只有在朋友或者同事之間才能發生。但社交的宣傳會產生逆向選擇行為,共享經濟的內核從廉價共享變成尋求社交。比如,某共享出行公司大數據顯示,免單的男車主中,對女乘客的免單占比高達67%。顯然,一旦共享出行公司對車主的補貼力度下降,真正通過共享出行來賺錢的老實車主會退出,而尋求社交行為的車主會繼續留下來。那時,共享出行就偏離了共享經濟的內核,在一定程度上衍變成一種純粹的交往工具。

共享經濟之殤 科技 第6張

另外,共享經濟建立信任的基礎是評分,但打分機制具有很大的漏洞。說起打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賣家自己花錢買高分、賣家誘導買家打高分(比如好評贈送飲料)都是比較熟悉的套路。共享出行的打分也是如此,高評分並不意味著車主更加可靠;車主卻可以通過其他車主的評價去選擇具有社交前景的乘客,而乘客對車主給自己的評價一無所知,更沒有刪除評價的權利。

目前,共享出行公司已經刪掉了評論功能,但沒有評論,如何在互聯網工具上建立信任呢?

浮躁中的價值沉淀

四年的共享經濟,只是一個新生事物,卻在浮躁和急躁的環境下被快速催熟,導致人們對共享經濟的理解出現重大錯誤,共享經濟真實的價值和前景反而被忽略,眾多創業和投資因為對共享經濟理解不透徹而迅速失敗。

基於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帶有互聯網的贏家通吃和壟斷的固有屬性,因此與實體經濟結合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壟斷效應 。以O2O、本地服務等為主要載體的共享經濟,是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第一次滲透, 雖然滲透較淺,但是其依然給實體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和變化。

互聯網的壟斷屬性,導致資本越來越迅速的向頭部行業集中,資本成為共享經濟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自此產品和業務能力並不是唯一的成功要素。

將業務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迅速聚集資本,再將資本轉化為業務優勢,成為共享經濟企業的成功之道。得益於互聯網,共享經濟有著以小博大的先天優勢,平台借著共享的名義,就可以輕鬆撬動社會資源。然而在一系列問題乃至惡性事件發生後,從平台企業、監管者乃至社會公眾,都應該反思這種將風險外部化的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