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從「正名順言」

到「名正言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音樂劇

傅顯舟

國家社科基金

《新世紀中國歌劇音樂劇創作研究》

課題組負責人

歌舞戲合一可追溯至詩樂舞合一的先秦時代。從兩漢歌舞百戲出現戲劇萌芽,再進入唐代歌舞大曲,到宋元戲曲成型,並未阻斷明清歌舞小戲的發展。現代音樂戲劇從黎錦暉兒童歌舞劇開始,後有延安秧歌劇與新中國成立後的歌舞劇,發展到改革開放後的音樂劇,源遠流長。以現代歌舞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始於20世紀20年代黎錦暉創作的兒童歌舞劇。

上世紀與音樂劇緊密相關的術語有歌舞劇、樂劇、秧歌劇。歌舞劇載歌載舞展演故事,是早期英美「音樂喜劇」的譯名,也是20世紀中國新音樂戲劇的一種樣式,以歌唱、舞蹈、說白相混合的戲劇表演形式。媒體公開命名一台音樂戲劇演出為音樂劇,是1945年上海蘭心劇院演出的《孟薑女》。上海樂劇院1935年演出的陳大悲編劇、陳歌辛作曲的《西施》歌、舞、戲俱全,被稱為樂劇;延安時期《兄妹開荒》《夫妻識字》一類小歌舞劇被稱為秧歌劇;新中國成立後載歌載舞的戲劇也稱歌舞劇,比如《劉三姐》《阿詩瑪》等等。改革開放後,此類中西歌舞劇逐漸被統稱為音樂劇。而樂劇則對應英語music drama,專指瓦格納《尼伯龍根指環》一類突破歌劇分曲結構的通譜體寫作的歌劇,以便與西方傳統歌劇(opera)形成術語區分。角色表演唱、表演舞是歌舞劇、音樂劇主要表演特徵,而話劇則以言語、動作為表演特徵,舞劇以形體表演為主要特徵。

正名順言

新舊交替的上世紀八十年代

  由於極「左」路線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到「文革」期間,音樂劇作為資產階級舞台藝術,在大陸幾乎銷聲匿跡,允許的只是民族民間歌舞劇,強調的是民族化、革命化、群眾化的創作方針。改革開放後,音樂劇重 新髮展,並非名正言順。

  粉碎「四人幫」以後,歌劇、舞劇、話劇、戲曲恢復正常創作、演出。西方音樂劇與國內歌劇、歌舞劇究竟有何區別?音樂劇應該還是不應該發展?業界並非清楚明白,音樂劇缺乏準確定義,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劇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流行音樂受到批判,「新潮」音樂遭受質疑,百老匯大劇不能引進。許多歌舞戲俱全的原創音樂劇出台,作者與創演單位心中多有疑慮,拿不定主意。不少仍沿用輕喜歌劇、歌舞劇、音樂話劇、歌舞故事劇等舊稱謂。比如劉藝編劇、賀藝作曲、呂峰導演,延安歌舞團演出的《蘭花花》 (1978年)自稱歌舞劇;盛和煜、王蕩平編劇,劉振球作曲,中央歌劇院創制演出的《我們現在的年輕人》(1981年)叫輕歌劇;馮柏銘編劇、劉振球作曲,湖南湘潭市歌舞劇團演出的《蜻蜓》 (1983年)名曰輕音樂歌劇;向彤、何兆華編劇,王祖皆、張卓婭作曲,南京軍區前線歌劇團演出的《芳草心》 (1984年)自稱為輕歌劇,被稱為音樂話劇;同年合肥市歌舞團演出的《冰湖上的溝火》自稱為抒情歌曲劇。舒柯、馮之編劇,劉振球作曲,湖南湘潭市歌舞劇團演出的《公寓·13》(1986年)又稱輕歌劇;總之,劇名多種多樣,稱謂五花八門。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1張

輕歌劇《芳草心》劇照

  當然,也有直接採用音樂劇冠名的,比如王仁傑編劇、商易作曲,上海歌劇院演出的《風流年華》(1984年);賈志良編劇、沈尚玖導演,上海歌劇院演出的《水鄉浪漫曲》(1987年);閻肅編劇、劉虹作曲、金翼導演,總政歌劇團演出的《特區回旋曲》(1987年) ;李遠渡、劉志康編劇,葉純之作曲,茅君瑤導演,上海歌劇院演出的《雁兒在樹梢》(1988年);舒柯編劇、左煥紳作曲、方紅林導演,上海歌劇院演出《請與我同行》(1989年)等亮出了音樂劇的招牌。

  可以發現,這些劇目多數有題材現實、故事當代、人物青春、情感現代的特徵,音樂輕鬆活潑,可歌、可舞、可說白,表演多樣化的特點;打破了歌劇、舞劇、話劇分類表演藝術的界限,區別於昔日歌劇、話劇、舞劇、戲曲等老劇種的舊面孔,成為中國戲劇一員新兵。迪斯科、霹靂舞、搖滾樂、爵士舞、流行音樂、城市歌舞等新的表演形式為戲劇所用,開放門戶,恰好符合文藝舞台改革開放的大潮流。

  伴隨改革開放、對外交流的不斷加深,一個新的劇種在新舊交替的音樂戲劇舞台實踐中逐漸明確。歌、舞、話劇表演三者合一的音樂戲劇自稱為或被稱為音樂劇的劇目越來越多。不過,政府文化部門歸類演出與比賽,仍然將音樂劇納入歌劇范疇之中。

  1986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歌劇調演,就有《公寓· 13》《十五的月亮》(李水編劇,王澄帛作曲)、《小巷歌手》(楊梁斌編劇,李執中作曲)、《燈花》(肖戈編劇,白誠仁作曲)、《台灣舞女》(王再習、許一韋編劇,莊稼作曲)一共五部音樂劇參加調演。

  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有影響、票房成績好的兩部音樂劇之一《芳草心》打的是輕歌劇牌子。輕歌劇、喜歌劇加歌舞劇,也能冠名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台的大多數音樂劇。這些當紅劇目賺夠了票房、吸引夠了眼球,也被學者、媒體與觀眾拉進了音樂劇的行列。

從1986年至1989年,中國音樂劇發展步伐加快,僅1989年,就有《請與我同行》《征婚啟事》《山野里的遊戲》三部現實題材優秀音樂劇出台。

名正言順

探索發展二十年

  1990年文化部在北京十三陵召開「全國音樂·舞蹈創作會議」 ,賀敬之主持會議。舞台藝術創作提倡主旋律的方針政策明確提出。會議上音樂組就「新潮音樂」「流行音樂」發展爭論激烈,瞿希賢提出「文藝批評不要戴帽子、不要打棍子」的發言,取得了大多數代表認同,結束了「新潮音樂——怪胎說」與「流行音樂——靡靡之音」的討論。隨後,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文藝體制改革、市場化演出鋪平了道路。懷抱藝術理想與商業成功希望的藝術家與製作人躍躍欲試,跳入音樂劇溫度不高的市場海洋,與流行音樂、古典藝術與傳統舞台演出門類較量競爭,沉浮起落、奮力向前。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降,有歌唱、有舞蹈、有說白表演的戲劇樣式逐漸統一於音樂劇旗下。認同音樂、舞蹈、說白合一的音樂劇劇種特質,同歐美音樂劇交流接軌、定義一致,在國內業界逐漸取得共識。萬方根據曹禺《日出》改編的音樂劇《日出》 (1990年)由金湘作曲,李道川導演,中國歌舞劇院在首都劇場演出。中國音樂劇研究會1991年揭牌成立。1994年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相繼成立音樂劇系,宣告中國音樂劇有了行業、有了組織、有了教學基地,名正言順進入發展時期。

  中國音樂劇研究會主創的民族音樂劇《秧歌浪漫曲》 1995年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由王舉根據吉劇故事改編、導演,劉振球作曲,中國音樂劇研究會首任會長鄒德華親自登台主演。該劇講述了東北民間藝人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生活與愛情故事,採用了東北秧歌與二人轉的歌舞表演形式。與1979年進京參加全國調演的延安歌舞劇《蘭花花》一個路子,民間故事、民間人物、民間歌舞形式,讓中國音樂劇接上傳統文化的地氣。其實,1989年哈爾濱歌劇院出台的音樂劇《山野里的遊戲》也採用了東北秧歌、二人轉的歌舞表演形式。由王延松、徐立根編劇,李黎夫、彭川作曲,王延松導演。農村青年戀人毛桃與大會,進城誤入歌劇院考場,引發一連串喜劇情節,好看好聽。城鄉人物混合,兩種文化融匯,除鄉間歌舞,流行歌曲、時尚歌舞也是少不了的表演元素。中國音樂劇本土化、民族化的探索與發展並未中斷。

  1997年,都市音樂劇《四毛英雄傳》在珠海首演,隨後進京演出,由張林枝編劇、劉振球作曲,廣東珠海市音樂劇劇團演出。故事講的是祖國沿海城市改革開放後,漁村進城撿垃圾的小青年四毛,巧遇人販子手中逃出的八妹,發現了一筆人販子賣八妹的款子。兩人用它練攤、賣瓜、炒股、賣彩券,歷經生活的各種磨難,而善良的心靈與美好的理想始終沒有改變。這部音樂劇男女主人公的音樂主題借用於貝多芬《英雄》與《命運》交響樂的主題,發展出準確的人物形象。管弦樂加電聲的配器,風格混合、歌舞時尚。作曲家劉振球從《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到《秧歌浪漫曲》再到《四毛英雄傳》 ,探索出了一條中西貫通、動機發展、風格混合的音樂創作路線。

  1998年,李亭編劇、李海鷹作曲、熊源偉導演,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音樂劇《未來組合》出台。故事講述發生在當今校園里的事情。高二班長熊亮上學,路上撿到一個女嬰帶到學校,引發出許多事情。這些不同家庭背景與不同性格的學生和農村來的小保姆圍繞這個女嬰,產生出不同的態度。在成年之際,他們的生活、學習與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尚歌舞的表演,流行音樂的風格,青春活潑、立意深遠。李海鷹在新世紀還創作了越劇兒童音樂劇《寒號鳥》 ,作曲家在兩部劇中探索了音樂單曲與主題樂段貫穿戲劇、建立人物音樂形象的有效途徑。

  1999年,由張明媛編劇、陸建華作曲,劉向輝編舞、馮昌年導演,江蘇鎮江藝術劇院演出的《快樂推銷員》 ,也是一部改革開放城市題材的音樂劇。一部反映城市、企業生活,工廠產品推銷員為主要內容的音樂劇。講述了年輕推銷員小羅與受傷舞蹈演員常慧的愛情故事。這部劇的主題探討的是市場經濟、商品社會中日漸缺乏的人性關愛。管弦樂加電聲的配器,流行歌舞的風格,宣敘上口、舞蹈入戲,生活氣息濃鬱。主創團隊探索了歌舞融入戲劇、塑造群體與個人形象的有效方式。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2張

音樂劇《玉鳥兵站》劇照

  2000年由馮柏銘編劇,馮柏銘、妮南、王曉嶺作詞,王祖皆、張卓婭、劉彤作曲,廖向紅導演的音樂劇《玉鳥兵站》由總政歌劇團首演。故事講述了少數民族姑娘、大學畢業生阿朵與駐守邊防的軍官「駱駝」的一段愛情故事。這是一部軍旅題材,也是一部少數民族現實題材的音樂劇。解救阿朵的連長與阿朵失聯多年,卻在連長妹妹「網蟲」播放的「玉鳥之歌」中發現了戀人健在,而戀人又在救火中險些犧牲,最後相逢、花好月圓,如同一段互聯網傳奇戀愛。這部劇的戲劇愛情格調高尚,歌舞民族風情濃鬱,音樂主題突出且形象鮮明。一曲阿朵詠嘆《我心永愛》回腸蕩氣,劇場內外廣泛流傳,樹立了都市音樂劇抒情主題歌寫作的典範。作曲家王祖皆、張卓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芳草心》開始音樂劇的創作,兩位伉儷作曲家孜孜不倦探索戲劇音樂寫作,提供了音樂劇主題歌寫作、中西技法混合建構音樂形象的有益經驗。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3張

都市音樂劇《快樂推銷員》

  以上幾部現實題材音樂劇屬於地方與軍隊院團的中、小型製作,具有較高的藝術質量。《四毛英雄傳》 《未來組合》 《快樂推銷員》還取得了較好的演出成績。新世紀伊始,主管部門明確將歌劇與音樂劇分為兩個劇種參賽演出。

  以上提到的這些現實題材音樂劇劇作從創作觀念上突破了「十七年」與「文革」期間音樂戲劇展演革命「英雄人物」的模式,突破了革命浪漫主義加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三突出」創作模式,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物的真實刻畫與描寫。代表了新時期音樂戲劇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與藝術良知,代表了新世紀前後十年國產音樂劇創作的較高水平,也代表了中國音樂劇健康發展的大趨勢。題材現實、情感現代,表演時尚通俗,兼容西方藝術音樂與流行音樂技法,結合中國元素,建立了中西交匯的中國都市音樂劇(Urban musical)主流風格。

  與此同時,鄉村音樂劇(Country musical)傳統歌舞表演風格持續發展。新世紀頭十年有影響的劇目有雲南花燈音樂劇《小河淌水》 (2001年)、浙江嘉善田歌音樂劇《五姑娘》(2004年)等。同時,戲曲音樂劇(Xiqu musical)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湧現,是各種戲曲借鑒音樂劇創演樣式,在新世紀前後發展起來的一類新風格類型的音樂劇。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黃梅戲音樂劇《秋千架》、越劇音樂劇《寒號鳥》《女人街》、京劇音樂劇《白雪公主》等等。

  伴隨新世紀城市建設與旅遊文化發展,演出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市場上出現了小劇場音樂劇(C hamber musical)與歌劇、景觀劇音樂劇(Spectacle musi – cal)與歌劇,或稱實景劇、旅遊音樂劇與露天歌劇,分別對應普通劇場演出、小型劇場演出與旅遊場所露天廣場演出三種方式。小劇場音樂劇有張廣天編劇作曲的《風帝國》、林志穎主演的《I love you》 、小柯編劇作曲的《憑什麼我愛你》等等。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4張

旅遊音樂劇《文成公主》劇照

  景觀音樂劇也稱實景劇、旅遊音樂劇,用景觀劇(Spectacle)這個常用劇場表演詞匯去命名比較準確,特定的觀眾看戲看的是景觀,重視聽表演,中文英文都不容易誤會。這種音樂劇以地方旅遊文化為資源,創制劇目、搭台唱戲。從廣西《印象·劉三姐》到雲南《印象·麗江》 ,從四川《青城山》到湖南張家界《天門飛狐》 ,從海南《三亞千古情》到拉薩《文成公主》等等,這些旅遊音樂劇以地方旅遊景觀為基礎,編撰故事、打造人物,半戲半「秀」 、歌舞並重,音樂風格混雜,且具備一定地方特色。其中部分音樂劇故事完整、情節連貫、人物貫穿,戲劇品格完備,其中少數也適合城市劇場演出,比如《文成公主》 《天門飛狐》等等。

  新世紀以來,景觀劇帶來的經濟效益激發了地方政府與文化企業的投資熱情。新劇目全國遍地開花,立竿見影、不斷湧現。這些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劇目演出立項、創制通常有地方政府、大型文化旅遊公司介入支持,以保障創制經費的大量投入,尤其是保障專門演出場所與景點打造的經費支持。此類劇目是伴隨地方經濟與旅遊文化的發展,在新世紀崛起的音樂劇演出新體裁、新類型。有戲劇不一定完整,有人物不一定貫穿演出且注重視聽效果、輕戲劇表演,注重歌舞表演、輕戲劇內涵。然而,這些歌舞戲劇表演並非缺乏人文內涵,只不過更加強調地方人文地理、風俗歷史、人物故事推介而已。為的是創造地方文化旅遊品牌。這是新世紀國內娛樂產業與旅遊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湧現的一種大眾消費旅遊文化產品。通常一戲一景,依賴特殊的戶外與室內景觀。演出多場連綴如同折子戲串聯,有如主題貫穿的綜藝表演。按其戲劇包含的稀薄濃厚程度,此類演出有從音樂戲劇到歌舞秀表演的多種層次。

多元並進 走向未來

  2011年,文化部在福州舉辦了首屆全國歌劇節,沒有接納音樂劇劇目參演。第二、三屆也都沒有音樂劇參演。同時,伴隨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演藝事業的興旺,城市與地方旅遊文化事業的繁榮,音樂劇教育事業的進步,國內音樂劇創作表演實力也不斷增加。國企與民企、藝術院團與院校介入音樂劇創作積極性越來越高,演出新劇目不斷湧現。

  隨著國家藝術基金與地方政府藝術基金啟動每年資助一批音樂劇,一定程度鼓勵與促進了原創音樂劇的發展。加上民營公司、藝術院團、院校積極介入,近年來音樂劇新劇目大量湧現。東莞國際音樂劇節、上海華語音樂劇節、北京大學中關村國際音樂劇節相繼舉辦。兩年一屆的北京天橋音樂劇節今年底將舉辦第三屆,文化和旅遊部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今年夏秋之際在哈爾濱舉辦,兩屆展演報名原創劇目各有三四十台,顯示出音樂劇原創生產力的發展。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5張

土家族鄉村音樂劇《黃四姐》

  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哈爾濱展演選出《火花》 《黃四姐》 《牽魂線》 《桃花箋》 《麥琪的禮物》 《情動哈爾濱》六部優秀音樂劇。其中,土家族《黃四姐》 、漫瀚調《牽魂線》是民族旋律充盈、地方色彩濃鬱的鄉村音樂劇,其餘四部歸屬風格混合的主流音樂劇——都市音樂劇。前者鄉村題材、鄉村故事、鄉村人物、鄉村語言加鄉村歌舞表演,地道的民族特色、鄉村風味;後者城市題材、城市故事、城市人物外加中西音樂技法與流行歌舞元素混合,是都市音樂劇主流風格的發展。

  青海京劇團與浙江京劇團聯合打造的兒童京劇音樂劇《藏羚羊》今年4月在西寧的青海大劇院亮相、上海越劇院創演的越劇音樂劇《紅樓——音越劇場》 6月在香港高山劇場演出,觀眾反響良好,說明戲曲音樂劇的發展穩步健康。《藏羚羊》京劇音樂劇演出一千場的計劃已經啟動, 《貴婦還鄉》 《爺兒們》等民營公司出品的音樂劇常年演出至今,成績不菲,戲曲院團改革傳統,進軍音樂劇的步伐勢不可擋。國產音樂劇風格多元化、產出多樣化,立足市場,持續發展的成就並非一紙空談。

  原創劇目正在積累,演出質量正在提高。音樂劇表演的進步、翻譯的進步、引進版演出的進步特別明顯。四川人藝演出的《麥琪的禮物》 ,是一出根據美國作家歐·亨利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音樂劇,甄進編劇、敖小藝導演,美國故事、美國人物、美國歌舞,模仿百老匯風格的創作表演幾乎以假亂真,讓筆者懷疑是否在觀看一出中文引進版的劇目。聯想起近年觀看的《想變成人的貓》 《 42街》 《小王子》 《拜訪森林》等引進版音樂劇,質量的確不錯且商演頗有成績。中國音樂劇同仁學習西方音樂劇成效進步顯著,可以說,學習西方「描紅」逐漸到位。再引進幾部國外音樂劇,國內商演完全不成問題。然而,國內原創優秀劇目缺乏,創作依然是制約中國音樂劇發展的瓶頸。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6張

都市音樂劇《鋼的琴》劇照

  近年來國產音樂劇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有黃梅戲音樂劇《貴婦還鄉》與現實題材音樂劇《鋼的琴》,兩出戲劇本改編出色,但音樂寫作流於一般;都市音樂劇《狂奔的拖鞋》《秋褲與搟面杖》劇本較好、歌舞戲流暢連貫,音樂創作則是二流水平。 《五姑娘》《黃四姐》等鄉村音樂劇音樂創作不錯,但劇本與表導演存在不足,需要提升修改。總之,原創劇目雖多、專家意見不少,觀眾喝彩不多、票房價值很小,也是不爭的事實。

  時至今日,一流創作加一流表演的高峰作品還沒有出現。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希望音樂戲劇藝術家、製作人創制出《白毛女》《洪湖赤衛隊》《演藝船》《俄克拉荷馬》《音樂之聲》《劇院魅影》《悲慘世界》這樣「一炮走紅」的劃時代精品。另一方面,還可以盤點以往,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劇目中尋找出一些戲劇、音樂、舞蹈創作基礎較好的劇目,重新修改加工,進行復排,爭創新的經典。京劇「樣板戲」從《革命自有後來人》排到《紅燈記》,從《蘆蕩火種》排到《沙家浜》,從京劇《沙家浜》又排到交響樂《沙家浜》 。這些數不勝數的復排、修改、移植原創的例子,是舞台藝術家與製作人孜孜不倦努力,攀登戲劇高峰、追求舞台經典的代表。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音樂劇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的發展,關注現實、風格多樣、求變求新、成就不菲,但問題依然不少,原創劇目藝術質量問題已成為其發展過程中主要問題。劇本、音樂、舞蹈創作及其整合與表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大量新劇目的出台已把大陸的音樂劇事業帶到一個全面發展的高原地帶,但攀登高峰仍需努力。

中國音樂劇40年|從「正名順言」到「名正言順」 娛樂 第7張

長按二維碼關注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