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海外推廣艱難 面臨立法限制、人才缺乏困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近年來,療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醫藥在海外日趨流行。明星效應的推動也幫助中醫藥得到了更多的曝光。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表現搶眼的美國遊泳名將菲爾普斯,身上殷紅的印痕讓中醫火罐療法火了一把;英國女星米莉麥金托什通過針灸美容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但是,中醫藥的海外推廣並不盡如人意。最近,據《歐洲時報》報導,如今英國中醫藥行業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沉淀期」。盡管在爭取英國醫保體制認可上屢屢碰壁,業界仍在為推動英國中醫立法這一終極目標而努力。

艱難前行 成果頗豐

「近代以來,中醫藥隨著中國人的出國足跡而在海外廣泛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授楊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中醫起初是為海外華僑華人服務,隨後傳播給了華人圈子附近的外國人。如今,中醫藥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傳播效果最好,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也有所發展。」

據《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統計,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以藥品形式註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

「像針灸這類操作性強的項目,因為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大受歡迎。從某種意義上說,針灸依然是西方難以超越的中華民族創新。」楊楨說。

在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行醫近20年的趙小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說,她的診所主要面對美國人,目前每天約有20個病人,治療以針灸為主,輔以中藥。治療範圍包括疼痛、不孕症、抑鬱症、睡眠問題、過敏症、更年期問題等。此外,一般美國醫生和家長不想給小兒用抗生素,所以治療小兒疾病的也很多。「一些西醫認為不可能懷孕的患者也會來接受中醫治療。我們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配合試管嬰兒。2018年已經有17個懷孕的,18年來懷孕病人總共約200人。」趙小梅表示。

國外對中醫藥的科學研究也取得進展。據《歐洲時報》報導,牛津大學生理學系中藥研究室主任馬玉玲主持下進行的中成藥「心速寧膠囊」電生理研究取得了突破。「中藥無法得到有效驗證,不是中藥的問題,而是研究水平的問題。我們對這門科學、對自己的身體的了解還很少。」

盡管海外傳播取得喜人成果,但中醫仍處於相對邊緣的地位,在醫學實踐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除韓日以外,中醫並未進入當地醫療體系的主流,大都停留在「個體戶式」的診所模式。據統計,在中醫接受度較高的荷蘭,中醫有4000多人,卻開有1500多家中醫診所,每間診所受訓的中醫人員亦不過3人,中醫在立法、標準制定、教學體系、職業系統和社會聲譽方面都不樂觀。

立法限制 人才缺乏

中醫藥在海外傳播的困境,與立法監管方面的缺陷具有密切關係,英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藥診療方法在英國發展迅速,其對於部分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療效果,贏得了英國主流媒體關注和社會認可。然而,英國政府對中醫藥治療的零監管也使低水平的中醫診所混入市場,中醫診療整體水準出現滑坡。90年代末爆發的「中藥致癌」事件大大損害了中醫藥的聲譽,其負面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經濟持續低迷,影響民眾對中醫藥治療的需求;英國對食品藥品的法律監管力度不斷收緊,對中草藥進口的限制影響中醫藥治療;西醫與中醫截然不同的治療體系,也使西方國家民眾接受中醫有一定的醫療理念和文化隔閡。」歐洲健康聯盟亞太區執行總裁鄭榮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

2011年《歐盟傳統草藥制品法令》正式實施,占據中藥市場份額達60%的中成藥被禁止出售。目前西方國家對中草藥進口的限制仍然是中醫藥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中草藥有原產地問題,藥材質量不穩定,缺乏國際標準和專利保護,同時涉及物種保護和物種遷移問題,這些因素都使其推廣之路困難重重。」楊楨說,「中醫在外科手術以外的幾乎所有領域,和西醫都有競爭關係。」

海外中醫藥人才的缺失也是影響中醫藥長足發展的因素之一。據報導,長期在曼徹斯特從事中醫培訓工作的英國中醫藥學會會長湯淑蘭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學習中醫的人越來越少,後備人才不足成為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鄭榮昌對此也深有體會:「部分在英國行醫的中醫藥醫生來自中國,年齡較大,在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和新的信息技術掌握方面有一定局限,影響其行醫效果。在英國的中醫診所良莠不齊,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服務不佳的診所被市場淘汰也符合正常市場規律。」

完善產業 加強監管

如今,中醫藥的海外傳播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來,中央部委和各省區市陸續發布的中醫藥行業發展扶持文件多達50份,據《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稱,中國政府致力於推動中醫藥全球發展,支持國際傳統醫藥發展,促進國際中醫藥規範管理。目前,中國政府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中醫藥合作協議86個,中國政府已經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個中醫藥中心。

中醫藥的國際化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各國推進。據《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註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東盟、歐盟、非洲、中東歐等地區和組織衛生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針對海外中醫藥在藥品引入、人才培養和規模化等方面的問題,「中國政府在中藥材加工、炮制、包裝倉儲和運輸等方面的監管還需要大大加強,這是確保中藥材質量的先決條件。」楊楨說。

鄭榮昌則認為,「未來,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應致力於人才供應鏈、產業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的搭建。中醫藥在海外的推廣需要構建相關的政策、市場、科研、教育等全體系專業人才結構;同時搭建貫穿產地種植、生產加工、運輸物流、零售服務終端的產業供應鏈;利用人參、紅豆杉等具有金融屬性的中草藥產品,結合創新金融投資模式,借由金融管道推進中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楊寧 高喬 康樸)

作者:楊寧 高喬 康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