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中有多少真實的希臘歷史?史學家:一切太離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郭曄旻

古代希臘人有兩部著名的史詩傳諸後世:《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分為24篇的《伊利亞特》共有一萬五千餘行,描寫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第十年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名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敘述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奧德賽》稍短一些,由一萬二千餘行組成,同樣分為24篇,描寫希臘將領奧德修斯的坎坷回國歷程——海上奇遇、十年漂泊。其敘事也集中在最後一年零幾十天。這兩部史詩都是典型的口傳詩歌,在遣詞造句和文學風格上十分相似。但從一些細節來看,《奧德賽》的語言風格似乎更晚近一些。譬如《奧德賽》中將鐵看成比較廣泛應用的金屬,而《伊利亞特》中還把鐵視為一種貴重的金屬。盡管有著這樣的細微差別,通常認為兩部史詩的創作年代間隔時間並不太久,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後期。

這正好是一直流傳到當世的希臘文字開始出現的年代。大約公元前8世紀中葉,在地中海東部濱海地區使用的腓尼基字母傳入希臘。古代希臘人在借鑒創新之後,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希臘字母文字和書寫記載。此時,經數百年口耳相傳的史詩情節基本定型,內容也日趨豐滿。或許,就在希臘人從腓尼基人那裡學會字母,知道如何書寫時,一個天賦極高的吟唱詩人出現了,他廣征博采,巧制精編,采前人之長,避眾家之短,匯集了當時流傳的大量口頭詩歌,並結合歷史、神話和傳說,最終整理創編出兩部不朽的鴻篇巨制。因此,當《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最終記錄在文本上時,已經頗具規模,與現代人所看到的版本基本相同。

《荷馬的禮讚》,1827 年,安格爾,布面油畫,縱515.6公分,橫386公分,現藏盧浮宮。畫作以古希臘神殿為背景,荷馬端坐在殿前寶座上,勝利女神將月桂冠戴在他頭上。荷馬腳下,是其作品《伊裡亞特》《奧德賽》中的人物

在古代希臘人的傳說中,《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創作被歸於雙目失明的吟遊詩人荷馬名下,統稱為《荷馬史詩》。荷馬也因此被稱為「最偉大和最神聖的詩人」和「第一個悲劇家」。盡管希臘人對荷馬其人並無準確的知識,連荷馬究竟出生在哪裡、活動於何時何地,都沒有一致的說法(多達7個城邦爭奪荷馬出生地的殊榮);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偉大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卻已經明確告訴大家:「荷馬的時代比之我的時代不會早過四百年;是他們把諸神的家世教給希臘人,把它們的一些名字、尊榮和技藝教給希臘人並且說出來它們的外形。」稍晚一些的哲學家柏拉圖更是說,許多人相信,荷馬是全體希臘人的教育者。甚至在更早一些的公元前6世紀初,《荷馬史詩》就已確立了自己在希臘世界至高無上的地位。當時的雅典城邦與鄰近的麥加拉為爭奪撒拉米斯爆發激烈戰爭,雙方廝殺多年,仍不能確定該島歸屬,最後訴之於仲裁。仲裁過程中,政治家梭倫援引荷馬的詩句來證明撒拉米斯歸雅典所有。而負責仲裁的斯巴達人竟然采信了這樣的證據。從這個角度來說,將《荷馬史詩》稱為希臘人的《聖經》也不為過。

油畫,描繪《奧德賽》中,希臘將領奧德修斯漂泊海上,遇海妖塞壬時的情形,根據《奧德賽》的描寫,塞壬女妖們通過天籟般的歌喉使得水手傾聽失神,航船觸礁沉沒,畫中奧德修斯將自己拴在桅
桿上,用盡辦法躲避塞壬的引誘

實際上,在公元前776年,也就是第一屆奧林匹克賽會舉辦年以後,古代希臘才算是有了確切紀年。而此前的希臘「歷史」則是神話的歷史,是《荷馬史詩》留傳給後人的英雄故事。正如一位希臘史學家所陳述的,「我們所了解的有關希臘最早居民的情況來自希臘人自己的陳述。」城邦時代的希臘人對於《荷馬史詩》關於特洛伊戰爭的記載篤信不疑。「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在其《歷史》的一開頭就寫道,根據波斯方面的材料,普裡阿姆之子拐誘了海倫,而「希臘人,為了僅僅一個斯巴達女子,竟集合大軍,侵入亞細亞,毀滅了普裡阿姆的王國」。

但是對於嚴肅的近代歷史學來說,荷馬描述的一切畢竟顯得太離奇了,因此近代早期的許多西方希臘史學者都認為史詩完全是詩人任意想像的結果。譬如英國最著名的希臘史學家喬治·格羅特(1794-1871年)就拒絕把《荷馬史詩》當信史看待,認為「公元前776年前希臘的大量事件無論在歷史和年代上都不能復原」,史詩傳說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不屬於「真實歷史的領域」。雅各布·布裡安特的態度就更加極端,他在其論述特洛伊戰爭的專著中聲稱,希臘人從未發動過此次遠征,甚至連特洛伊城本身也純粹子虛烏有!在他看來,《荷馬史詩》中所謂的邁錫尼「多金」之說亦屬無稽之談,其昔日之輝煌「好像全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