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反復異常,原因到底是什麼? | 病例分享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肝功能反復異常,原因到底是什麼? | 病例分享 健康 第1張

作者:山西省永濟市肝膽胃病專科醫院肖玉珍 邵鳴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臨床上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在大陸最常見的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藥物、肥胖等因素,對於已排除以上因素,仍病因不明者,需要做肝活檢穿刺,進一步明確原因,今天的病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跟隨筆者,一探究竟!

一、病例資料

患者,曹某,女,年齡40歲。山西籍人。主因「查出肝功能異常半年」而就診。患者入院半年前因納差、乏力、惡心於2011年8月9日在當地醫院檢查肝功能異常:TBil 69.9 µmol/L,DBil 35.2 µmol/L, IBil 34.7 µmol/L,ALT 1551.0 U/L,AST 1445.0 U/L,GGT 132.0 U/L, TP 78.4 g/L,Alb 44.4 g/L,Glo 34.0 g/L, 乙肝病毒標誌物陰性,給予中草藥(具體成分不詳)、保肝治療40天,症狀好轉。2011年9月22日復查肝功能TBil 21.0 µmol/L,DBil 4.10 µmol/L,IBil 16.9 µmol/L,ALT 108.0 U/L,AST 70.0 U/L,GGT 42.0 U/L,TP 72.4 g/L,Alb 41.6 g/L,Glo 30.8 g/L。停中藥20天後復查肝功能,TBil 21.1 µmol/L,DBil 5.5 µmol/L,IBil 15.6 µmol/L,ALT 822.0 U/L,AST 507.0 U/L,GGT 176.0 U/L, TP 74.1 g/L,Alb 45.8 g/L,Glo 31.40 g/L,後繼續給予保肝等治療好轉,ALT最低降為80 U/L。

2012年3月8日就診於我院,門診以「 肝損害原因待查 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收入我科。患者近1月來精神尚可,無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睡眠可,大、小便基本正常。既往史:無。無輸血史、獻血史及手術史。否認中毒史。生於本地,未到過疫區。家族中無肝炎病史。

體格檢查:體溫:36.0℃,脈搏:84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壓:120/80mmHg, 體重63Kg。鞏膜無黃染,蜘蛛痣(-),肝掌(-)。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甲狀腺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幹、濕囉音。心率:84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部平軟,無腹壁靜脈曲張,無壓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肝、脾肋下未觸及,肝區叩擊痛(+)。液波震顫(-),移動性濁音(-),雙下肢未見水腫。初步診斷:肝損害原因待查 1.藥物性肝病?2.病毒性肝炎?

輔 助 檢 查TBil:23.7 µmol/L,DBil 7.8µmol/L,IBil 15.9 µmol/L,ALT 264.0 U/L,AST 303.0 U/L,ALP 97.0 U/L,GGT 142.0 U/L,ChE 5783.3 U/L,TP 79.3 g/L,Alb 43.3 g/L,Glo 36.0 g/L,BS 5.04 mmol/L,血脂、腎功能、電解質:均正常。凝血全套:正常。血常規WBC:4.57×10^9/L,PLT:130.0×10^9/L,Hb:132g/L,淋巴細胞比率62.61%。抗HAV-IgM(-),乙肝系列全陰,抗HCV(-),抗HDV(-),抗HEV(-),抗HGV(-),抗HIV(-),RPR(-).血清銅、銅藍蛋白、血清鐵、轉鐵蛋白值均正常。自身免疫肝病I、III抗體組合結果:均陰性。尿常規:正常。便RT:正常,OB:陰性。腹部彩超示:膽囊壁水腫。胸片、心電圖正常。

臨床上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為:1.感染 2.化學藥品中毒 3.免疫功能異常 4.營養不足 5.膽道阻塞 6.血液循環障礙 7.腫瘤 8.遺傳缺陷。

臨床上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在大陸最常見的還是以病毒性肝炎、酒精、藥物、肥胖等為主,此患者病毒性肝炎已排除,酒精性肝病已排除,血色病、肝豆狀核變性已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已排除,患者曾服用中草藥,是否為藥物性肝病?再詳細分析病史,患者服用中草藥前肝功能已明顯異常,所以對於已排除以上因素,仍病因不明者,需要做肝活檢穿刺,進一步明確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肝穿刺就是肝臟組織活檢,對疑難肝病的診斷有可靠的實用價值。肝穿刺檢查的作用:(1)有利於多種肝病的鑒別診斷。(2)了解肝臟病變的程度和活動性。(3)提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診斷。(4)發現早期、靜止或尚在代償期的肝硬化。(5)有利於藥物的選擇和藥物的療效判斷。(6)鑒別黃疸的性質和原因。(7)作為慢性肝炎病情、預後的評判指標。(8)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

患者入院後給予復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療。對此患者進行評估,沒有肝穿刺活檢的禁忌證,在彩超引導下行肝臟穿刺活檢術,病理標本送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

圖1

圖2

肝穿組織1條,長1.4 cm。切染:HE、D-PAS、網織+Masson、CK7、CD3、CD20、CD138、EBER。

肝穿結果回報:

鏡下檢查:肝小葉結構保留,彌漫性肝竇內單個核細胞浸潤(圖1 HE染色),免疫組化染色主為CD3陽性T淋巴細胞,少數CD20陽性B淋巴細胞及CD138陽性漿細胞,以中央靜脈周圍為著。竇Kupffer細胞增生,胞體肥大,並可見小壞死灶及凋亡小體。

匯管區均擴大,與上述同樣的單個核細胞浸潤,少數呈灶狀,其中見B淋巴細胞聚集。匯管區邊緣帶細膽管增生,伴界面炎,漿細胞較易見。

EB病毒編碼RNA探針原位雜交證實EB病毒陽性(圖2 EBER,藍色)。

病理診斷:(肝穿) 肝EB病毒感染 。

二、討論

EB病毒(EBV)是一種嗜淋巴細胞的DNA病毒,屬皰疹病毒屬。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晚秋至初春為多。患者和EBV攜帶者為傳染源。病毒大量存在於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續或間斷排毒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傳播途徑主要經口密切接觸而傳播(口-口傳播),飛沫傳播雖有可能,但並不重要。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性別差異不大,6歲以下兒童多呈隱性或輕型感染,15歲以上感染後多出現典型症狀。EBV入口腔後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組織內增殖,然後進入血液導致病毒血症,繼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統。因B細胞表面有EBV受體,故EBV主要感染B細胞,導致B細胞表面抗原改變,繼而引起T細胞防禦反應,形成細胞毒性效應細胞(CTL)而直接破壞感染EBV的B細胞。病人血中的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又稱異型淋巴細胞)就是這種具殺傷能力的CTL,稱為「傳染性異型淋巴細胞增多症」或「傳染性單個核細胞增多症」。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淋巴組織的良性增生、淋巴結腫大,但不化膿,淋巴細胞及單核-吞噬細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賴副皮質區的T細胞增生最為顯著。肝、脾、腎、骨髓、中樞神經系統均可受累,主要為異常的多形性淋巴細胞浸潤。

本病潛伏期5~15天。起病急緩不一。症狀呈多樣性,因而曾將本病分為多種臨床類型,如咽類型、腺熱型、淋巴結腫大型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腸型、皮疹型、腦炎型、心臟型、生殖腺型等,以前三型最為常見。近半數患者有乏力、頭痛、鼻塞、惡心、食欲減退等前驅症狀。 本病肝大者可占20%~62%,並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狀。肝功能異常者可達2/3,部分患者有輕度黃疸。約半數病人有輕度脾大,有疼痛及壓痛,偶可發生脾破裂。傳染性單個核細胞增多症診斷以典型臨床表現(發熱、咽痛、肝脾及淺表淋巴結腫大),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10%和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為依據,並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多可作出臨床診斷。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臨床上所有的病例都具備某種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病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也會不一樣。本病多呈自限性,預後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

臨床上對於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者,可考慮肝活檢,最終病因會水落石出!

肝功能反復異常,原因到底是什麼? | 病例分享 健康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