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等,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喜慶節日之一。元宵活動的主題強調一個「鬧」字,放花燈、舞獅子、踩高蹺、猜謎語、吃元宵。元宵節就是中國人的「狂歡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是中國年的「壓軸戲」。

熱熱鬧鬧的歡聚、喜慶團圓的節日氣氛里,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你大概沒有辦法真正領略古代中國元宵節的盛景,據說當時是「家家走橋,人人看燈」,華夏鬧元宵,天涯共此時有了確切的註解。就讓我們一起從古書畫中看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先來看看一張巨幅畫卷,該畫卷描繪了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里慶賞元宵節遊玩的各種情景。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37x624cm

畫面中,從早至晚的各種節目,場面均有憲宗在場,其中演出、雜技、魔術、煙花爆竹及整山燈市等場面恢宏。畫中,還有在宮內設街市,模仿民間**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的情景。圖中身著便服的朱見深坐在殿前圍帳中,侍臣們立於兩旁,殿上懸有彩燈,一派繁華。

相傳,明朝時期,每逢元宵節,百官便可放假十日。但昔日假期不同於今日,為了讓憲宗皇帝開心,大臣們得煞費苦心、絞盡腦汁玩花招,只為逗皇帝一樂。常見的便是如下招數: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張

圖中第一段明憲宗坐在殿前的黃色帳篷下,頭戴黑色便帽,身著淺青色繡金龍袍,正在看太監、童子們燃放煙花爆竹。畫的右下角,一名太監正從一只大木箱里往外取爆竹,準備分發給大家。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4張

畫面上的童子和太監表情歡悅,膽大的把煙花拿在手里放,膽小的把爆竹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去點燃。還有的孩子手捂雙耳躲在大人背後觀看。在一片熱鬧喜慶的氛圍中,憲宗皇帝面帶笑容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似乎非常滿意。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5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6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7張

圖中第二段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台的右側,慈愛地看著童子們,圍在貨郎車周圍。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8張

貨郎車上琳瑯滿目,頂蓋上掛著各色彩燈。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9張

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台的右側。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0張

車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玩具和零食,惹得孩童們手舉銅錢不斷前來購買。貨郎車周圍,童子們拿著各種寓意吉祥的彩燈,其中象形燈象徵太平有象,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1張

馬形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另外還有漂亮的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2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3張

圖中第三段描繪的是明憲宗身著淺黃色龍袍,正在欣賞化裝演出和各式雜耍,化裝演出的隊伍里,有的扮作扛著毛筆的道士,有的扮作光頭凸肚的彌勒佛。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4張

四個手拿刀槍劍戟的人騎在竹馬上,扮演《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5張

化裝隊伍後面是一個由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他們牽著瑞獸、扛著珊瑚,興高采烈向皇帝展示著進獻的各種寶物。另有敲鼓的、吹笛的組成一個樂隊,他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走過殿前供憲宗皇帝檢閱欣賞。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6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7張

在雜耍表演的右後方還有一座用松柏樹枝紮成的燈棚,據說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鰲的形狀而建造的,因此稱「鰲山燈棚」,燈棚上掛著各式漂亮的彩燈,彩燈之間還有「八仙」往來穿梭,看上去非常喜慶。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8張

圖中另一邊是雜耍表演,各種雜技演員各顯其能,做出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他們有的鑽圈、有的倒立、有的表演魔術,令人目不暇接。這位躺在桌上的男子僅用一只腳撐起一根細桿,桿的頂端站著一個光頭童子,他一手抓著桿子,一手搖旗吶喊,看得人膽戰心驚,而在底下撐桿兒的男子卻悠閒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藝高人膽大的模樣。為雜耍表演助興的是一支樂隊,他們敲鑼打鼓,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19張

明憲宗身著淺黃色龍袍。

明代《上元燈彩圖》畫卷

(絹本設色,縱25.5公分、橫266.6公分)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0張

當代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在其尾跋中題書:「此明中畫師所作上元燈戲圖意,寫當日金陵秦淮一帶居人於上元節日歡騰遊樂之景。圖中千門萬戶,狹巷通衢,住者行者,老幼男婦,計以千外。市肆鱗次櫛比,百物充盈,至難稱名。街中燈彩燦燦,魚龍曼衍,正點時今,亦不下於上河圖(指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也!」該款題詮釋了該圖的描繪內容及時空背景。徐邦達先生還在此畫卷引首欣然題筆「上元燈彩」四字,這幅反映明代南京元宵燈節繁盛景況的風俗畫卷因此定名。

坐東朝西、從右至左依秩展卷品覽,《上元燈彩圖》卷首所繪內橋為一座三孔石拱橋,但見橋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清澈碧幽的溪水汩汩流淌,兩岸楊柳隨風輕拂。河房河廳鱗次櫛比,亭台樓閣綿延不絕,屬於比較典型的江南城建風格。臨水河廳內,人們或倚欄眺望,或圍桌品茗,或相聚聊天,一派歡悅、悠閒的節慶情致。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1張

《上元燈彩圖》所繪

「內橋上人流熙來攘往的情形」

從內橋往南至三山街一帶,沿途店鋪毗連,家家張掛五顏六色的燈彩,顧客盈門且生意興隆。官宦貴人騎馬乘轎,仆人手執傘蓋和扇相隨;平民百姓三三兩兩結伴而行,街上人流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圖中達官貴胄大多穿袍戴帽,舉止端莊體面。有的男子還足穿紅鞋,此舉在晚明時期有些富人當中較為流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趨之若鶩,就是圖個「鬧元宵」的狂歡情趣宣泄。特別是許多年輕女性衣著鮮亮,滿懷愉悅,成群結伴外出觀賞,盡情展現自身的青春魅力。在「男尊女卑」和「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社會中,此景反映了當時南京社會的開放程度及女性自身意識的覺醒。

該圖中一條張牙舞爪的金陵龍燈形象逼真,細看可見龍身是由若干個燈籠相連而成,較富創意。四周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更加渲染出元宵燈節的喜慶歡樂氛圍。兩位賣藝男子正在街上賣力地表演功夫,旁邊圍滿了觀眾,似乎還能隱約聽見從人群中傳來一陣陣的掌聲與喝彩聲。有個男孩興奮地點起了煙花爆竹,「噼里啪啦」的鳴響讓旁邊幾個小夥伴看得樂壞了,一位稚童有點膽怯地躲在了哥哥的身後……這些無不充溢著民間生活情趣。斑斕繽紛的燈火編織著歡樂祥和、喜慶迷人的美好夢境,金陵街市風貌與節俗風情盡在圖畫中。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2張

《上元燈彩圖》所繪二人戴眼鏡的情形

該畫卷的中心乃製作精湛的鰲山巨燈,上有傳統戲劇人物。其周圍聚集了不少觀者,擠得水泄不通。兩位燈彩藝人用竹竿挑著不同形狀的燈彩在街上叫賣,引起不少遊人關注。一些孩童手持燈彩玩燈取樂,相互比試誰的花燈更好看。如今人們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石榴、魚蝦、螃蟹、蟾蜍等花燈在畫中應有盡有,龍鳳、麒麟、鰲魚、大象、駿馬、獅子、松鼠、兔子、壽鶴等燈彩形象生動,神物、禽獸、花鳥、魚蟲等品類無所不有。此外還有不同形制的宮燈、紗燈、幾何造型燈和走馬燈呢!有的燈彩表面則繪有國畫圖案……秦淮燈彩(亦稱「金陵燈彩」)形制與種類亦是豐富多彩。

畫中人物紛紛走進店鋪,或欣賞字畫,或把玩古器,還不時地品頭論足、爭相購買。一些挑擔小販亦來到街上湊熱鬧。有位銷售樂器的攤主為了招徠顧客,竟然親自彈起了三弦。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3張

《上元燈彩圖》所繪一人足穿紅鞋的情形

圖中各式傢俱品種繁多,如桌、凳、案、幾、台、架、箱等,屏風上則繪有山水畫等圖案,而僅椅子就有圓椅、躺椅、帽椅、根椅,此外還有羅漢床、架子床等。所售傢俱做工精致,有些看似紫檀木所制。還有的傢俱上則鑲嵌著大理石,以增強美感。

該圖中除繪有可供觀賞的盆景、花木、奇石外,還有孔雀、鶴、鸚鵡、雉、雞、鹿、兔、金魚等動物,以及相應的擺賣攤鋪。紈絝子弟提籠架鳥,興致勃勃。畫家筆下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讓整個畫面更加富有神采意韻。看來,創作者有著深厚的生活底蘊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盡管其很可能只是一位民間畫工。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4張

《上元燈彩圖》所繪

「街上售賣寵物、盆景等情形」

萬千燈火不夜天,疑是瑤池在人間———觀畫者宛若在欣賞一出精彩紛呈的傳統元宵燈節戲劇。月光瀉浴,淮水搖曳,情趣無限,誰能不被她引入到美好的幻境中去呢?

除了元宵民俗活動,對於愛好書畫的人來說,吟詩臨帖倒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乾隆皇帝玩的就很嗨!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5張

釋文:冰凍春池那凍泉,行宮原構溪前,到來人日仍逢倍,對去蟾徽欠邊。翠火落時篆每疊,燈舞處陣偏。圓光含元玉如鏡,有照中,無醜與妍。紫泉行宮疊,壬午(1762)上元前夕韻。

清 愛新覺羅·弘歷行書手札。圓潤秀發,蓋仿趙松雪。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6張

張弼《草書元宵七言絕句軸》

98.9×36.4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去年南郡賞元宵,歌舞聲中度畫橋。爛熳新詩誰記得,紅梅零落路遙遙。東海翁。

也可以像米友仁、崇恩一樣題跋法書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7張

《遠岫晴雲圖》為米友仁畫作,紙本:

24.7×28.6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詩塘米友仁自題:「紹興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來赴朝參,居臨安七寶山,戲作小卷付與稟收。虎」鈐「書*寶繪」、「米氏」二印,圖軸上還有謝淞洲、郭頤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8張

清 梁 巘楷書冊頁。鹹豐九年(1859)上元,書於濟南節署。書宗二王,尤其得力於自藏《聖教序》,同時受到蘇軾影響,多見偃筆,結體扁沓,饒有一家之范。

崇恩題:聞山先生此書固非時賢所解所喜,即其作書之筆,亦近人所未及知也。其筆猶存古法,筆頭甚長而有脈,古名棗心,今名蘭**頭筆。乾隆年間皆用此筆,有萬年青管、雲中鶴、惟精惟一諸名,皆上品也。其用狼豪、貂豪雜兔毫、羊豪為之,非專尚羊豪也。筆尖硬而圓,可作蠅頭小楷,然發用不得過深,儻過三分,則散而無力,不中書矣。寒家舊藏百十枝,多為蟲蛀,擇其未蛀者用之,使轉自如,真文壇利器。惜已用盡,今不可復得矣。聞內府收藏尚多,每歲進呈春帖子詞,例賜此筆,而得者或不知用法,往往置之高閣。用違其材,良可慨夫。鹹豐九年(1859)上元,書於濟南節署。玉牒崇恩。

要不就像蘇東坡一樣,早早約好上元日出門會友

《東坡集》卷五十《岐亭五首序》中記載了蘇軾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五月貶謫黃州時與陳慥相見之事。並有「明年復往見之,……凡餘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餘……」在《東坡集》**有蘇軾寫給陳慥的十六封書札,「俱在黃州時作」。《新歲展慶帖》中所寫時間(上元)與《岐亭五首序》中所記「明年復往見之」的時間與事由一致,而宋傅藻《東坡記年表》中記載,東坡於「元豐四年辛酉在黃州,正月二十日往岐亭」。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29張

【釋文】

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遊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註)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餘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文閣下。正月二日。

薑宸英《行書勉齋說》軸,清,薑宸英書,紙本,縱174.2cm,橫64.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系薑宸英為友人張愚庵之子張勉所撰、書之齋銘,末識:「康熙三十六年歲在丁醜正月上元日慈溪薑宸英撰並書。」左鈐「薑宸英印」、「西溟」、「人書俱老」、「葦間書屋」印四方。引首題下鈐「老易齋」印。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薑氏書法以摹古為根本,融各家之長為己用,書風清勁,清全祖望謂其「書法尤入神,直追唐以前風格。」《清稗類鈔》雲:「西溟素以行草擅長於康熙朝」。此軸是薑宸英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初進京趕考之前,寓居天津時為友人所書,薑氏時年已70歲。書法上承晉人而多存董書韻致,是其晚年行書中精品。

要不就像楊維楨一樣坐下來喝幾杯!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0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1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2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3張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4張

楊維楨《元夕與婦飲詩》

28.7×57.3cm 美國王季遷舊藏

【釋文】元夕與婦飲

問夜夜何其,睠茲燈火夕。 月出屋東頭,照見琴與冊。

老婦紀節序,清夜羅酒席。 右蠻舞裊裊,左瓊歌昔昔。

婦起勸我酒,壽我歲千百。 仰唾天上蜍,誓作酒中魄。

勸君飲此酒,呼月為酒客。 婦言自可聽,為之浮大白。

款識:老婦曰:”人言天孫思妃,不如月娥守孤。”不知羿婦相棄以犇,曷若織女相望以久久也。

錄呈子剛節判宗唐秋官一笑,竹林先生見此,煩繕寫一本到秋官牙,仍要光和見教。

老鐵楨再拜。

鈐印:廉夫(白文) 鐵笛道人(朱文)東維子(朱文) 清白世家(朱文)

收藏印:明存真賞(白文)、 王季遷氏審定真跡(朱文)、湘雲秘玩(朱文)、定甫審定(朱文)、明存閣珍藏書畫(朱文)、邵璔真鑒(朱文)、思學齋鑒藏印(朱文)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

▽▽▽

國畫天下

ID:guohuatx

歷代書畫名跡中的元宵節 歷史 第35張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