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張

在生機勃勃的先秦時代,老子的思想卻體現的比較另類。他所主張的無為而治、清心寡欲和順應天道,以反話來講道理的方式,其實來源於東周王室在亂世之中的生存方式。長者老子作為周天子的史官,非常熟悉周王室的續命大法。所以才有了他的《道德經》與其比較另類的思想。

史官的職業素養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2張

老子不僅做過楚國小官 還去洛陽做了周人的史官

在普遍奮發激昂的春秋時代,老子的思想似乎與時代的主旋律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實際上,老子的很多主張也來自於周文化傳統,只不過是周文化在東周歷史背景下生長的產物而已。

首先光從稱呼來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字與詹。儋等字都屬於先秦史官的統稱,老子本人就是周王室的史官。而老這個字,往往也和史官有關,是與史官有關係的稱呼。所以,道家的根源其實在於歷史記載。

根據西周的制度,周王室的史官一般是由異姓人和外邦人擔任。由他們負責宣揚周王室的恩德,其用心是讓周朝的功績得到外人的認可,避免周人陷入自吹自擂的境地。因為本身和周人有距離,所以對於周文化會保持相對理性與克制的態度。比如老子的故鄉是被楚國征服的陳國故地,就是這一制度的證明。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3張

西周雖然大封諸侯 但整體上對各方具有優勢

因為是外人,而且熟悉歷史記載,這些人的言行就體現出了十分冷峻理智,而且十分超脫的心態。因為和一般的國人不同,熟悉歷史記載的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周朝分封制度的弊端。

雖然周人拼命地論證自己取代殷商具有合法性,是天命的結果,自己的德行取代了商朝勢力。但是之後的歷史發展,不禁使人產生了懷疑。周王室和封臣的關係,在若干帶發展之後越來越疏遠。而且周王室無法從東方的封國裡定期收取經濟產出。同時周朝本身也在分封王室領地,周王室自己的實力,也因為內部的小分封變得越來越有限。最後是戎狄的侵略,從外部削弱了周朝的實力。所以,熟悉了這一過程的史官們意識到,即使是周人也很難以永久獲得天命的垂青,在王朝的興亡之上,還有更高級的概念—-大道在起作用。

所以和普通的士大夫相比,周代史官們更具有世事無常,事物善於轉化的認識。比如晉獻公的史官史蘇,在晉獻公討伐驪戎得勝之後就得出了「勝而不吉」的論斷。眾人在問他原因時,他說晉國的男子可以擊敗戎狄的男子,反過來戎狄的女子可能擊敗晉國的男子。這一判斷來源於晉獻公貪戀女色。結果晉獻公的戎狄妃子驪姬通過幹政,一度給晉國造成了巨大的混亂。這種認識本身就很有「強弱轉化-禍福相依」的特色。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4張

青銅器皿在東周時還是非常重要的財富象徵

官的另一職業素養是天文歷算。何時進行某種農事,何時出兵征戰能不干擾經濟生產,都是他們需要觀測天象得出的結論。所以根據天象和氣候判斷出兵,祭祀和農作的時間,本身有尊重自然規律的用意,和將人類置身於天地之間的開闊視野。個人的努力雖然十分重要,但也是要充分考慮歷史發展的方向的。

所以,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開闊的視野,讓很多人事在史官們眼中顯得圖樣圖森破了。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5張

先秦時期的史官是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天文學知識的

周王室的生存之道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6張

西周末年的大洪水促成了一切格局的變化

歷經了西周末年的大洪水,東周王室很明顯地調整了自己的生存策略和身份定位。在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擁有位於天下之中的領土。西邊有虢國把守桃林要塞,南方有申國和呂國防禦楚國,還有晉國和鄭國保護王室。王室的領土相當於一個中上等諸侯國,能維持起三軍的武裝力量。再加上此時秦齊魯宋衛等大國還比較支持王室,沒有叛亂之心,所以周天子本身實力不弱。

但是周平王本身的表現卻比較平庸,坐視很多小國被吞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王室的領土受到晉國、鄭國的步步蠶食。新遷入王土的貴族與之前的大家族比如蘇氏矛盾不斷,所以叛亂頻發。因此周王室但凡採取比較強硬的措施。比如周桓王討伐鄭國或者引進戎狄討伐鄭國等行為,要麼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要麼鎩羽而歸,要麼引發更大的內亂,甚至導致周天子流亡出國。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7張

遷都洛陽讓周人一下子失去了大片領地

面對這樣實力削弱與武德退化的現狀,周王室採用的辦法是把陽樊和原城等叛亂土地封賞給晉國收買大國人心。

一方面在禮儀上滿足霸主國對名號的需求。周王室在東遷之後,隨著自身實力的下降,其在政治上已不能號令諸侯,軍事上不能征調各國軍隊,經濟上常常面臨財政危機。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8張

放眼春秋的世界 周王室的力量衰弱是非常明顯的

面對多種危機,周王室不得不向外尋求支持和援助。就當時而言,只有霸主國的實力和威望才足以幫助周王室解決這些困難。而霸主國在春秋時期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需要借助周王室名義上的支持。因而,周王室此時也放鬆了對這些諸侯國的統治,只要它們不威脅到自己的直接統治, 周王室都任其主盟和稱霸,並通過賜命、賞賜等形式滿足它們在諸侯國中的名義需求。如周王室賜齊桓公昨肉,封晉文公為霸主,對楚、吳、越稱王也表示認同。

周王室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利用霸主國震懾其他諸侯國和戎狄之族,以維護自己的地位和確保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霸主國的稱霸活動不至於遊離於周王室之外,而始終仍處於周王室的統治體系之內。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9張

洛陽遺址中出土的東周車馬坑

所以,周王室遊刃有餘地遊走於各方勢力之中。他們離間齊、晉、楚三霸主國和其他諸侯國之間的關係,以牽制和消弱霸主國。當霸主國勢力越來越強大之時,他們也不會只滿足於霸主國的地位,欲爭奪周王室的權力和地位。

周王室面對霸主國的強盛,不會直接出兵參戰, 也不能對其施發號令。周王室因而採取離間的措施,暗中拉攏霸主國的敵對勢力。利用一方諸侯與其相對抗,來減少霸主國對王室的威脅。如在齊國稱霸期間,周王室離間鄭、晉與齊的關係。晉國稱霸期間,周王室利用齊、魯的力量來牽制晉國。楚爭霸期間,周王室支持晉國來與楚國相對抗,讓楚、晉雙方在彼此爭霸的戰爭中相互消弱自身力量。周王室用離間之策來防止齊、晉、楚的實力過於強盛,以至於他們一直忙於彼此爭霸的事物之中,而暫時不會把鬥爭的矛頭直接對準周王室。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0張

周天子用自己的號召力 經常組織諸侯間的會盟

對更加野蠻的楚吳越三國,周王室釆取默認與借力打力的態度。吳越二國意在和其他中原諸侯國爭奪霸主。他們雖自稱為王,但因為距離遙遠而鞭長莫及。所以從未對周王室取而代之,只是與周王室和平相處。

到了春秋晚期,周王室的勢力更加衰弱。因而對吳越二國也以友善的態度待之,承認他們的稱霸行為,並在禮儀和物質上表示嘉獎。只要霸主國不直接威脅到自己政治上的天子之位,無論霸主國稱霸,還是在禮儀上有一些僭越之舉。孔夫子雖然會耿耿於懷,但實際上此時的周王室都可以對它們聽之任之。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1張

孔子對於時局的反應 比周天子本人還激烈

生存方式的改變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2張

東周一度靠親緣關係最近的鄭國來維持基本秩序

政治上的弱勢迫使周王室改變自己的身份定位。一方面他們依托一個個霸主,主要是鄭國,齊國和晉國維系秩序,另一方面將自己變成文化中心和商業中心式的存在。

比如面對楚國的問鼎中原,周人就趁機打了一個太極拳。他們表示現在人心依舊在周朝,如果楚國想貿然取代文化根基深厚的天下共主,怕是會與諸夏為敵。從而委婉的化解了楚莊王的僭越舉動。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3張

東周開啟了在洛陽建都的先河

與此同時,由於土地日益緊縮,來自於土地的產出越來越少,造成了王室被迫向諸侯所求貢品和禮器的情況。因此,周人視圖借助洛陽作為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打造成一個內陸貿易的港口。古代洛陽人的經商傳統由來已久。周人開國之初, 為震攝東方, 於是將善於手工商業的殷商遺民遷移到洛邑。殷人本具經商天賦, 國破家亡後,更以此為業, 把他們的經商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後來的洛陽王土內,經常能發掘出數量巨大的金屬鑄幣—-布幣。

正因為如此,所以各種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會在洛陽地區自由流通。比如秦國襲擊鄭國時,秦軍大張旗鼓地經過周國的北門,動向被弦高探查到了。為了防止秦軍入侵祖國,他一面獻上牛群,假裝自己是使者犒勞秦軍。另一方面托人回國去報信,從而讓鄭國提前做好了防禦準備。可見此時的洛邑,因為軍事和政治上的低攻擊性,反而成為了貿易與情報的自由港。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4張

周王室發行的貨幣 安臧布

所以到了戰國時代,周人的性格已經由厚重質樸與尚武好戰,變成了頭腦靈活狡詐,注重實際利益。地理位置與國力強弱,改變了周人族群的文化,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鄭國人的身上。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代,洛陽能養育出富商白圭和縱橫家蘇秦的原因了。

由於文化的發達和共主地位的存在,類似於梵蒂岡的周王室到了春秋末期還能以承認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的方式刷存在感。到了戰國時代,還是能作為會盟的嘉賓或者主持人。直到秦統一前夕才告以徹底滅亡。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5張

洛陽的特殊氛圍 塑造了蘇秦這樣的外交家

對於儒家的看法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6張

道德經在整體上給人以篇陰柔的感覺

所以在《道德經》裡,作為周王室史官的老子非常推崇不爭。非常喜歡女性、嬰兒、水流、空心的容器等陰柔的意象。他想表達的就是不爭與韌性帶來的長久生存。

老子向往的小國寡民的時代,但並不能完全批評老子崇尚思想倒退,而是懷念商朝和西周時代的情況。面對領土較小的城邦方國和部落,天下共主可以維持絕對的優勢。所以君主不需要採用過多的行動,頒布過多的政令,就能維持統治。這符合無為的理念,因為各種事務簡單,所以本身民眾不容易多想。但是到了東周王朝,這樣單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要面對現實,那麼要做的就是避免濫用任何一種力量,凡事不能過度發展。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7張

對於後起之秀的儒家 老子等道家人的態度也比較曖昧

至於比較受詬病的無為,其實放到道家思想的史學根源裡看。老子說的無為,是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不應有過多舉動和胡亂作為。為此,老子大量採用說反話的形式,論證了濫用智術。濫用軍力造成了惡劣後果。

至於和儒家的關係,早期的道家並不直接反對儒家的核心概念。更多的是權變思想和包容思想。這也間接證明,老子並不是完全厭世或者出世,無為的大義主要是順應規律,不要違背規律胡來。只有先活下來,等到時機成熟了才有翻盤的可能。

老子的思想為何在兵荒馬亂的先秦時代顯得如此另類? 歷史 第18張

作為長者 老子給了孔子以他理解不了的人生經驗

因此,在孔子見到老子後,作為長者的老子對於熱心學習周禮的孔子潑的冷水。其實也是基於周王室的現狀和生存策略,做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