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是一種糟糕的評價標準,應從經濟生產力角度比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們通常以日交易量或「tps」(每秒的交易量),來衡量比特幣網路的情況。許多新的區塊鏈經常強調自己的網路交易量可以達到萬億級別的tps,並以此嘲諷比特幣網路不過才3~4 tps(日吞吐量在20萬到35萬筆交易間浮動)。

但是這麼比較是非常片面的。在評估整個價值轉移系統時,至少要考慮三個重要變量,而交易吞吐量只是其中之一:

交易吞吐量(tps)

一般交易特性(交易大小)

清結算保證

交易吞吐量和平均交易大小共同決定了系統的經濟生產力,用於衡量系統在每個單位時間的流轉過的財務流量;清結算保證則告訴我們該系統屬於什麼類型:包括你能否確定不會遇到交易失敗、詐欺?交易是否如現金交易一樣及時結算?還是像信用卡一般,有90天的退款期?

雖然說比特幣是虛擬的,但它更像是實體的清結算系統,而非如信用卡這類的推遲結算系統。比特幣是一種虛擬的價值承載工具:如果你持有未花費輸出(UTXO)的私鑰,那麼你就是這筆錢的所有者,並且有權對其進行任何操作;這種資產也不是某個實體的負債。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特幣更像實體現金或是黃金。如果你弄丟了比特幣或是發送到錯誤地址,這筆錢也沒有討回來的方法。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系統能追討回誤操作的錢是件好事;而信貸費用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處理這些反悔的交易或是詐欺行為。這些處理信貸詐欺和補救行為帶來的成本,最終會以手續費的形式轉嫁到終端用戶身上,這也是為什麼通常我們無法用信用卡支付少於1或2美元交易的原因。

那麼,我們該如何用一致的標準來比較不同的價值轉移系統,如比特幣、Paypal、Visa、SWIFT、和現金?我希望你們能將注意力擴展到除了交易吞吐量之外的特性,因為這只是構成系統的經濟生產力的其中一項因素而已。

如果只注意到TPS,那麼比特幣的抨擊者們常常忽略一個事實,就是系統的使用者很清楚他們需要什麼。Venmo、Paypal或Visa保障著可逆轉的的低風險小額交易,這是一件好事——當然,這對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來說沒有用;事實上對於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來說,現有的金融設施幾乎都不起作用。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建立這樣的一套體系,就如同建立使用者對於比特幣系統的信心一樣。

像比特幣這種寬帶低但交易價值大的系統,適用於跨轄區(跨境)、交易雙方缺乏信任,且需要快速清結算的交易。如果信任本來就存在、可以接受延時清結算,或是支付額很小,那麼一般的比特幣交易並不適合你!Vanilla Bitcoin在處理小額交易和特定時間點清結算時很有用,不過這里不做討論!

比特幣系統每秒3~4筆交易速度,正是比特幣能繼續吸引用戶的原因之一。這種獨特的設計不是為了仿效Visa、Paypal、Alipay,或是Venmo。它們在系統的目的方面是不可比的,因為它們不是在做同一件事情。

那麼對它們進行比較公平嗎?仍然公平,但你必須考量每個系統所做的權衡。

「為什麼水果之間不能比較?」—Lil Dicky

而且,比特幣有著近乎實時的清結算能力,給開發者們提供了巨大的設計空間:如何在延時清結算系統加上更便宜、更方便的支付網路。這也引出閃電網路和其他的Layer-2解決方案:便宜且即時地交易,並周期性的在基礎層進行清結算,因為不是所有交易都要求在發生後的一分鐘內進行結算;對於小額交易來說,進階層是更好的選擇。比特幣——以及後來出現的以太坊,都在認真思考這個方向的開發。

總而言之,價值轉移系統會沿著至少三個軸向進行變化,而不僅僅是一個。對於有人說「我們的系統能達到50萬TPS」的回應應該是:你們成本是多少?有延時清結算嗎?是否用了單一的驗證者?你們系統的交易方是否是美元金融體系里的一部分?

就我個人觀點,經濟生產力——每單位時間流經系統的價值(美元)——是個比TPS更全面的比較角度。

(來源: 碳鏈價值)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