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教班長認字,每天5個,一看就知道這個兵是西北軍出身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提起當年的犧牲戰友,總是會觸動老人們記憶深處的情感,這份戰友情,六十年不泯而愈加強烈。還是用老辦法,轉話題說其他,說說裝備,談談夥食,聊聊連隊生活,這些也都是記錄當年戰鬥歷程所不可或缺的內容。

戰士教班長認字,每天5個,一看就知道這個兵是西北軍出身 歷史 第1張

「劉老,上次您說,部隊平叛時主要吃的是炒面。」

「都吃炒面,我們的炒面,比人家藏民的炒面就不行了。」

「青稞面 ?」

「是啊,糌粑,你知道?」

聽說我在藏區待過段時間,劉老興致勃勃地跟我講起了糌粑:

「藏民那個茶這麼大塊,叫大茶,人家那個糌粑,在裡面加上酥油,在碗裡這麼捏啊捏,捏成一個小揪揪,我吃的來勁的很。。。」

食物與地域氣候和生活習慣有關,糌粑高熱量,耐寒易攜,是藏族同胞的主食,但去過藏區的不一定都能吃慣糌粑,也是事實。我問劉老,您吃糌粑習慣,連隊其他人吃的習慣嗎?

「習慣?一般人還吃不上哩。」

「就是 。」陳老也說。59年在班瑪,四連曾經人斷糧馬斷料,陳老抓了一條旱獺,全班當開葷給吃了。旱獺,帶疫動物。

「要有朋友藏民,到他們家裡,才能吃上糌粑。」

平叛時,大量牧民被叛首裹挾,有的是整個部落從叛,和群眾接觸的機會不多,艱苦歲月,能吃上一頓糌粑就是美食了,沒有可能這不吃那不吃,更不懂什麼養生養顏,兩位老人都是高壽,陳老今年八十了,劉老今年八十八了,精神頭都好的很 。

「我以前部隊的張小順來找我,我正趴在地上,拿雨衣蓋著頭抽煙哩,不能冒出來一點煙,怕讓叛匪發現 ,是他告訴我張根貴的事。」

「老爺子,您當年抽的什麼牌子?」 我嗜煙多年。

「紅牡丹,上海出的,五塊錢一條。」

(從劉老家出來後,我就買了一包,口感,很好。)

劉老還說起過青稞酒,藏民來連部,「和藏民交朋友不能怠慢,怎麼也得弄幾個菜,我們搞了五六個菜呢,我們拿的是白酒,他們還是喝青稞酒的習慣,一碗一碗的幹,一會兒全喝倒了。」劉老呵呵地樂。

兩次與劉老接觸,感覺劉老性格豪爽,說話率直,脾氣一定小不了,我請劉老講講帶兵的事。

「好多事都想不起來了,我從解放前入伍,當班長,建國時是排長,52年當指導員,帶了很長時間的兵,解放兵我也帶過,我們班就有兩個,是臨汾戰役後補到我們連的,噢,有一個姓孫,有文化,是他教我認的字 ,以後當指導員,沒文化怎麼行。」

「那時我是班長,每天早晨他教我五個字,就有一支鉛筆,管老百姓要點紙,就這麼學,晚上睡覺前,必須會認、會念、會寫 。」

戰士教班長認字,每天5個,一看就知道這個兵是西北軍出身 歷史 第2張

題外話,當年守臨汾的主力之一整編第三十旅,是馮玉祥老西北軍的部隊,屬於著名雜牌,戰鬥力很強,馮玉祥治軍很有特色,流氓地痞兵油子一律不要,只收淳樸的良家子弟,每天教五個字,學不會不準吃飯,與蔣介石嫡系對士兵的素質養成不管不顧有很大區別,劉老的這個兵,十有八九是這個旅的。

我問,一個解放兵還敢這樣管您?

劉老認真地說:「教我認字,就是我的教員,我就得聽他的,怎麼要求,我就必須怎麼做。大家在一個班,平時同吃同住,都跟親兄弟一樣 。」

這樣的軍營,這樣的班長,弟兄們不過來就見鬼了,西北軍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起義了,這個三十旅是和解放軍打的比較狠的。

我遲疑再三,還是問了出來:「劉老,那時連隊裡,有軍事素質好的,有軍事素質差的,有反應快的,也有慢的,您打過不聽話的兵沒?」

「沒有,嗯,就有一次 。」

「我帶兵幾十年,就打了那一次,53年剿馬良的時候,那時我們過了一片草地,遠遠看見敵人的騎兵過來了,也要占面前的山包,當時我們一、四班有機槍,一班的機槍射手是個小個子,動作很慢 。」 53年時劉老在步兵連當指導員。

「如果不把機槍扛上去,壓住敵人,他們是騎兵,把我們壓住,後果不堪設想,我跑過去大聲命令他,你,快往上沖,他說指導員,我實在累的不行了。」

「我急了,拿起手裡拄著的棍子,對著他屁股就抽了兩棍子。」

「機槍手累的跑不動了吧。」

「他扛著機槍,一下就上去了 。」

陳老和我大笑了起來。

「就這一次,戰鬥結束後,晚上我找到他,跟他講為什麼要打他,如果不用機槍壓住敵人騎兵,讓他們占了制高點,往下一壓,部隊就完了,我認真給他講這個道理。」

劉老說到這裡,表情變得嚴肅。

「幹部不能打戰士,團結友愛,官兵一致,這是紀律,連排長哪裡敢隨便打罵戰士,一開民主大會,戰士給你提意見,你咋辦。60年後部隊搞四好連隊,半年開一次大會,一個班一個班輪流給連長指導員提意見,你打人?戰士提意見提不死你!解放軍好就好在這裡 。」

陳老接道:「我們有個規矩,每打完一仗,都要總結,整頓,搞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一個光榮傳統 。」

嚴明的軍紀,良好的官兵關係,坦誠、可敬的騎兵部隊老指導員。

戰士教班長認字,每天5個,一看就知道這個兵是西北軍出身 歷史 第3張

本文作者 :徐渡瀘,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