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為國家好,司馬光蘇軾和他又沒恩怨,為何堅決反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司馬光和蘇東坡都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件事,確實讓後人不太理解。

司馬光和蘇東坡的反對,絕不是出於個人恩怨。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個人恩怨。而且,就算有個人恩怨,他們也不會把它放在國家大事上。宋朝的文官和明朝的文官,是有很大區別的。宋朝的文官,在人格上都是比較獨立的,人品也是很好的,絕對不會做那樣的事。

那麼,既然司馬光和蘇東坡與王安石沒有個人恩怨,而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又是為了富國強兵,對國家有好處,他們為什麼又要反對王安石變法呢?

王安石變法為國家好,司馬光蘇軾和他又沒恩怨,為何堅決反對 歷史 第1張

(王安石)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他們對祖先遺產的態度不同。

中國是一個祖先崇拜的國家,對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對祖先留下來的綱常規矩,都是推崇備至的。就拿古代人一直認為「堯舜時期是最好的政治藍圖,孔孟學說是最好的道德藍圖」這一認識來說,就可以看出,古人是崇敬祖先而鄙薄今人的。

司馬光和蘇東坡反對王安石,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王安石改變了祖宗之法。

改變了祖宗之法,有什麼壞處呢?簡單地說,就是把社會搞亂了。堅守「堯舜時代」與「孔孟之道」,堅守祖宗的這些東西,社會就會很穩定,就不會出亂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平」字,就是讓天下太平不出亂子的意思。

在這一點上,司馬光比蘇東坡表現得尤其厲害。

王安石變法為國家好,司馬光蘇軾和他又沒恩怨,為何堅決反對 歷史 第2張

(蘇東坡)

第二,對「民本思想」的不同理解。

當官應該以「君」為本,還是以「民」為本,從儒家開始,其實就已經爭論不休了。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就鮮明地提出了「民本思想」。

王安石變法,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國家的財稅收入。要增加國家的財稅收入,自然要剝奪老百姓的收入。司馬光和蘇東坡與王安石的爭論,很大一方面就在於這一點。

司馬光和蘇東坡都批評王安石變法是「與民爭利」,高揚「民本思想」。王安石當然不同意。王安石說,我確實也是在維護大宋朝,維護君王,但我也是在維護老百姓。只有保住了大宋朝的平安,確保了國家的正常運轉,老百姓才能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否則,如果國家沒有錢打仗,沒有錢發薪水,國家完蛋了,沒有「國」了,哪還有「家」呢?

所以說,其實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和蘇東坡,他們都堅持「民本思想」,只不過是對「民本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已。

王安石變法為國家好,司馬光蘇軾和他又沒恩怨,為何堅決反對 歷史 第3張

(司馬光劇照)

第三,對於集團利益的維護。

司馬光和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雖然沒有私人恩怨,但是有集團利益的考量。這種集團利益,就是「朋黨之爭」。

朋黨問題,一直是古代朝廷官員的嚴峻問題。宋朝的時候,從范仲淹的「慶歷新政」開始,就已經有「朋黨之爭」了。歐陽修甚至直接為朋黨辯護,認為好的朋黨,對國家是有利的。(但什麼朋黨叫好的朋黨,歐陽修並沒有回答。)

這種「朋黨之爭」,通過王安石變法,達到了高潮。王安石為了達到變法的目的,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都用那些很支持他的人。而另外一些不支持他的,不管那人人品如何,能力如何,都壓制使用。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上台,這種朋黨表現得更加厲害。司馬光在做法上,就是一概否定王安石。當時蘇東坡就說,王安石的有些做法,其實還是不錯的,應該堅持。但是司馬光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因為這樣直截了當,黑白分明。

當然了,蘇東坡其實也有朋黨,他是「蜀黨」領袖,和「洛黨」相對。

而這種朋黨,因此損壞了北宋早年良好的政治生態,到北宋晚年的時候,出現了六大奸臣。這六大奸臣,其實就是因王安石變法引發的結果。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