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台想借備案重獲新生還有可能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網貸平臺想借備案重獲新生還有可能嗎?

不久前,卓伶更新了微信頭像。在照片中,她留起了長髮,氣色比以前好了許多。

卓伶算得上是P2P行業的老司機,曾在某平台工作了3年。今年年初,因為看中更高的待遇,她跳槽到了另一家。

她似乎嗅到了行業里一絲不一樣的味道,耳邊也常傳出一些平台提現困難的傳言。但她不以為意。

提現難、平台下線、負責人跑路……今年6月開始,一場「雷潮」重創P2P行業。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在短短3個月後,新增問題平台數量累計高達近300個。

歷經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卓伶並沒有選擇辭職。她所在的平台在雷潮中幸存,工作變得更忙了。

「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討論活動方案、體驗優化……」連續一個星期都在加班,卓伶的聲音有些沙啞,但在語氣中透著一份堅定。

寒冬後,萬物總會復蘇。這是卓伶堅定的來源。

重新啟動的P2P平台合規備案,或許是「劫後餘生」的P2P平台必須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成功,可能連成仁的機會都沒了。

在中國道教中,「渡劫」是得道成仙必經之路,但其艱險,遠超想像。P2P的渡劫之路,也是一樣。

「元氣」開始恢復

卓伶的「新東家」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新一輪備案。

在她看來,倒下的平台越多,留下的平台能拿到備案資格的機會就會越大。

能拿到備案資格,這是大多數P2P平台所希望的。

另一家P2P平台的經營負責人聞雄則告訴鋅財經,他們已經把最新的自查材料遞交給了註冊所在地的金融監管部門。

他所在的平台,待收餘額不足1億元,在這波「雷潮」中,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這或許和他們不盲目擴張與推廣有關。

「老板的信心很足,平台最近也陸續上線了不少活動,吸引了不少投資人。」 聞雄告訴鋅財經。

一家不願具名的P2P平台股東告訴鋅財經,在外界「談P2P色變」的艱難環境中,能拿到備案資格,無異於收獲渡劫成仙的「門票」。

按照此前監管部門關於P2P平台合規備案的要求,P2P平台的備案工作需在2018年6月30前全部完成。但後續的工作進展未達預期,隨著6月「雷潮」來襲,此前一輪備案工作實際上已經陷入停滯。

在翹首期盼中,今年8月份,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主管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開展P2P網路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同時下發的,還有《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業界稱為「108條」)。

「108條」的下發,被業界視作新一輪平台備案的「風向標」,也是提振行業信心的一針「強心劑」。

網貸之家數據統計,2018年9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達到了10.30%,創近兩年新高。同時行業平均借款期限達到14.87個月,環比拉長0.28個月,同比拉長了5.97個月。

與此同時,9月份,整個行業新增的問題平台降至25家。而此前三個月,新增的問題平台曾分別多達63家、175家和62家。

數據背後,反映出當下行業情緒有所好轉,出借人的信心也開始有所回溫。

一場「耐力跑」

在P2P的渡劫過程中,能在雷潮上幸存只是第一步,而能爭取到備案資格,則是一場艱辛的耐力跑。

聞雄在帶領著小夥伴籌備新一輪備案時,也流露出自己的擔憂。

「老板態度倒是明確,要全力爭取拿到備案資格,給的預算也比較寬鬆,但誰知道這一次會不會又是竹籃打水呢?」他告訴鋅財經,此輪備案比之前更為嚴格,「能不能拿得下來,說實話,真沒信心。」

前述某P2P平台股東也疑惑過:「盡管做合規備案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人力,但這是惟一的希望。」

9月2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了首批「銀行存管白名單」,僅有25家銀行入圍。如果平台此前合作的資金存管銀行不在此列,就必須進行更換。

在聞雄看來,要更換銀行資金存管合作銀行,意味著要一次性支付不少於50萬元。

不僅如此,很多在上一輪合規調整前已經做完的動作都必須重新來過。

平台還要進行財務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和法律意見書,拿到信息安全三級等保備案資質,每一項都是動輒幾十萬的費用。

某地方互金協會負責人告訴鋅財經,合規成本增加只是一方面。因為要合規,很多平台必須重新調整業務模式、產品,下架不合規的項目,尤其是前期利潤空間較大的產品,會導致P2P平台盈利下降。

「成本上升,盈利還下滑了,壓力可想而知。」他說道。

在投資人信心嚴重不足的情況下,P2P平台之間在優質業務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

以車貸為例。鋅財經了解到,在高峰期,車貸業務給到投資人的年化收益曾經超過20%,成為多數P2P平台最青睞的業務之一。但隨著進場的平台越來越多,話語權慢慢向借款端轉移,收益率也開始逐步下滑。

如此一來,不僅在收益上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在下降,平台的利潤空間也在壓縮。雙重壓力的擠壓之下,還能「扛得住」的平台,或許並不多。

聞雄對此深有感觸。他曾把P2P看作是自己「轉正」的絕佳機會,但幾年下來,他白頭髮多了不少,對以後的路卻越來越看不清了。

鋅財經記者從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在新一輪的合規備案中,最終能順利拿到備案資格的平台可能不會超過10%。

這意味著,九成平台借備案重獲新生的希望可能破滅。

行業淨化效應顯現

如果說備案重啟為P2P行業帶來了希望,那麼行業內不斷淨化,則是外界對P2P保持信心的動力之一。

10月18日深圳市金融辦下發《關於嚴控P2P網貸機構工商變更的公告》,在互金專項整治期間,P2P網貸機構不得隨意變更股權、法人代表、註冊地和經營地。股權凍結時間多數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

股權被凍結,意味著平台不能出售,就連融資這條路也被堵死。平台出現問題想甩鍋,互相推卸責任,已不太可能了。

這是整個P2P行業淨化的一個縮影。

從2016年開始,監管部門對於P2P行業的監管逐步開始有了清晰的方向。

2016年8月24日,被業界視作中國P2P行業監管「基本法」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下發,對P2P網貸機構劃定「13條紅線」,例如禁止P2P「自融」,打包債權、拆分期限、為項目擔保並承諾保本保息等。

此後,包括銀行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監管細則的出台,掀起了一場「監管風暴」。

對於P2P平台來說,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轉型或者退出,要麼「硬著頭皮整改」。轉型或者退出相對「容易」,但整改,意味著「傷筋動骨」。

「限額令」出台之後,P2P平台只能砍掉大額借款項目(如房產抵押類),轉而尋找小額分散的項目。

除此之外,隨著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監管細則的不斷豐富,選擇進行合規整改的平台的經營成本不斷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抗風險能力較弱的P2P平台退出行業。

網貸之家截至今年9月份的數據顯示,累計有2453家P2P平台選擇了停業或者轉型,行業正常經營平台的數據只剩1530家。

「大浪淘沙」,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給出的註解。他告訴鋅財經,行業的確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後續還會存在一些平台選擇退出,也不排除仍然存在跑路風險。

這種淨化,正是P2P行業扭轉負面形象,重新樹立信心的必經之路。而未來,整個P2P行業還會從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徵信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金融市場統計制度和常態化監管等5個維度發展。

這意味著,P2P平台若要「羽化升仙」,未來必然需要經歷多重考驗。

倒下的平台越多,剩下的平台能拿到備案資格的機會就會越大。對此,卓伶依舊深信不疑。

只是,在某些瞬間,她會暗暗思考,一群人都擠在一個獨木橋上,需要多久才能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