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變建築垃圾為鋪路材料
——看雲中科技如何資源化利用建築固體廢棄物
(雲中科技再生基地的生產現場。 通訊員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銀艷 通訊員 彭亞莉
長沙湘江新區梅溪湖國際新城綜合管廊道路工程,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中。
其鋪路材料別具一格。
工程所屬11條道路,鋪路材料主要使用了湖南雲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建築垃圾再生材料。
(使用雲中科技再生產品鋪路的道路施工現場。 通訊員攝)
建築垃圾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呢?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雲中科技梅溪湖建築固廢物再生基地,見識了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的神奇之旅。
機器轟鳴,傳送帶勻速運轉。一頭「吃」進去的是石塊、磚渣、鋼筋、木屑、纖維袋、泡沫板等攪合在一起的建築垃圾,一頭「吐」出來的是顆粒均勻、潔淨如新的碎石——可百分之百利用的道路材料。做到這一神奇變化的,就是雲中科技的破碎分選與水氣綜合分選技術。
全封閉於藍色鐵皮房子里的水氣綜合分選設備,可是雲中科技的獨門秘笈。「經過這道關卡,碎石雜質可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比起新開采的碎石,潔淨度要高。國家出台的新開采碎石雜質含量標準為小於1%。」湖南省建築固廢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雲中科技總工程師吳超凡介紹。
碎石運送至建築固廢物再生基地的另一條生產線,再運用雲中科技的另一法寶——復合增強技術,就生產出再生的水泥穩定碎石料了,可以直接用來鋪路。
將建築垃圾再生為鋪路材料,是雲中科技的一大創舉。
此次湘江新區梅溪湖國際新城綜合管廊道路工程,完工後預計可綜合利用湘江新區的200萬噸建築垃圾。一個項目集中利用如此多的建築垃圾,在全國尚屬首例。
200萬噸建築垃圾,如果以傳統的堆積填埋方式處置,按自然堆高5米計算,需要占地500畝。
「運用雲中科技研發的建築垃圾再生技術,200萬噸建築垃圾可全部用來修路,綜合利用率達95%。」雲中科技董事長湛哲宏告訴記者。
早在2011年,雲中科技就攻克了廢舊瀝青塊等廢舊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難關,並投入產業化應用。
他們並不滿足於此,又將目光投向了體量更為龐大的建築垃圾。
「建築固體廢棄物,不止是廢舊路面材料,還有拆房蓋樓產生的建築垃圾以及裝修垃圾、盾構渣土等。我們對建築固廢的資源化利用,是全方位的。」湛哲宏認為。
「雲中科技對建築固廢的再生利用,一直堅持一個方向,用來修路。對於廢舊瀝青塊、混凝土等廢舊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可達100%;成分較為複雜的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率可達95%。」吳超凡介紹,目前在京深滬等一線城市,建築垃圾的回收利用,基本上是用於樓房再建築,只能使用梁柱、樓板、混凝土等高強度垃圾,利用率不及40%;雲中科技攻堅克難,將磚渣、石棉瓦、纖維袋等低品質建築垃圾也利用起來了。
低品質建築垃圾,通過摻和增強劑提升強度,生產出的成品可用於道路路基、路面建設,或作管網回填料。
近幾年,雲中科技又開始涉足裝修垃圾的再生利用,今年下半年已做到產業化。
「低強度的裝修垃圾,再生利用率也達到了85%。」吳超凡介紹,雲中科技對盾構渣土、管網污泥的再生利用,也已進入研發階段。
目前,雲中科技已在長沙周邊建有8個再生基地,建築固廢年處置能力達600萬噸,今年前10個月,已處置建築固廢300萬噸。「預計到2020年,我們可全部消化長沙每年總量約為600萬噸的建築固廢。」湛哲宏介紹。
雲中科技不僅是全國第一個獨立處置一個省會城市建築固廢的再生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個做到建築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5%的企業。
利用率如此之高,在於雲中科技這些年來不斷創新,先後研發出再生瀝青、再生水泥穩定碎石料等24項國家專利技術,其中16項為發明專利。
今年10月,依托雲中科技的再生技術,湖南省建築固廢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這是我省在建築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唯一一家省級專業技術平台,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在建築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技術研發平台。
「近年來,湖南對環境保護越發重視,隨著河道砂石、山石被禁采禁挖,雲中科技的再生產品迎來了春天。」湛哲宏介紹,雲中科技研發的用於道路建設的多種再生產品,已連續多年入選湖南省和長沙市兩型產品政府採購目錄。目前,長沙及周邊地區上百條高標準道路施工項目,已使用雲中科技的再生產品。省市住建部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從建築固廢收集、基地保障、產品推廣等方面,推動建築固廢的資源化利用。
今年3月,長沙躋身全國首批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城市之列。
雲中科技領先全國的建築固廢再生技術,也得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的關注,日前,雲中科技與中國建築總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從京滬廣深開始,推廣湖南的建築固廢資源化再生技術。
「我要把湖南特有的建築固廢再生技術,做成在全國都叫得響的優勢產業。」湛哲宏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