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摘要:外交上,俄羅斯奉行東西方並重的「雙頭鷹」理念,呈強硬實用態勢,堅決維護自身民族利益,力圖重振大國地位。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1張

別樣風土人情

在世界近代史上,記載著兩大輝煌:一是1812年俄國人民在衛國戰爭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入侵時率60萬大軍,逃回巴黎時只剩3萬了;二是1945年蘇聯人民經過1418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用2700萬人的生命換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靠的是什麼?據說,主要是因為俄羅斯人具有克敵制勝的頑強意志和凝聚力。

俄羅斯人愛喝酒,而且是「海量」。公元十世紀,基輔羅斯的弗拉基米爾大公說:「喝酒是羅斯人的天生嗜好,沒有這種樂趣,就無法生存」。伏特加意為「生命之水」,是俄羅斯民族的血液。伏特加用谷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制成高濃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勾兌,並經過活性炭過濾,不甜、不苦、不澀,喝下後有如火焰在胸腔燃燒的感覺。俄羅斯是伏特加的故鄉,發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為「伏特加之父」。他不僅貢獻了伏特加的標準配方,甚至連伏特加的名字也是他起的。經過反復科學實驗,他發現最理想的酒精度數是40度,這對人體最為適宜。1895年,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將全俄伏特加的度數統一為40度。至今,無論是東歐,還是美國出產的伏特加,均為標準的40度。

俄羅斯人對外國人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不喝伏特加,等於沒有來過俄羅斯」。據記載,衛國戰爭期間,為提高戰鬥力,史達林批准每天給前線野戰部隊每人派發伏特加100克,後又把打勝仗的定量增為200克。有歷史學家稱,他們是「靠伏特加和卡秋莎打贏了戰爭」。現在,俄羅斯人均飲酒量也居全球第一。政府頒布過禁酒令,但「幾度禁酒幾度醉」。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不僅使他們嗜酒成性,也磨練了其特有的耐性。

俄羅斯人喜歡吃黑麵包,認為這是比白麵包更有營養的「離不開的食物」,不常吃還容易生病。而在大陸,有人卻誤認為俄羅斯人窮得只好靠吃黑麵包生活。黑麵包歷史悠久,早在9世紀就已經在古羅斯普及開來,並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主食。黑麵包是由特殊的原料和方法烤制而成,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其主要原料是蕎麥、燕麥和小麥,混合了在打磨過程中被碾下來的麥皮層、胚芽、糊粉層及胚乳等,自然比精面粉更豐富多樣。黑麵包吃起來略微帶點酸味,但在嘴裡多嚼一會兒,就覺得有一股淡淡的甜味。黑麵包富含維生素B和E,尤其含有大量酸分和生物酶,適合俄羅斯人的體質,具有強身作用。

在種類眾多的黑麵包中,「鮑羅金諾」是黑麵包中的極品。據說,1812年俄羅斯人抗擊拿破侖入侵期間,年輕的俄羅斯將軍亞·圖奇科夫在莫斯科郊區鮑羅金諾英勇犧牲,他的妻子悲痛不已,便進入莫斯科市郊的一個女修道院,以烤麵包紀念亡夫。在那裡,她見許多受傷的戰士吃飯沒有胃口,於是就把一些開胃健脾的香草籽放進面粉揉好,用酵母發酵三天三夜,然後進行燒烤。結果烤出的麵包顏色黑黃、奇香撲鼻,既能引起飽腹感,又富有營養,還易於消化。從此,「鮑羅金諾」黑麵包名揚四海,並成為大城市食品店裡價格不菲的名牌食品。

俄羅斯總統曾將「鮑羅金諾」黑麵包作為國禮送給外國主管人。我每次去俄羅斯出差時,總要買幾個黑麵包帶回。「麵包和鹽」是獨具斯拉夫特色的迎接貴賓禮儀。俄羅斯姑娘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用長方形的托盤捧著新烤制的大圓麵包和用小瓷罐裝的鹽,微笑著向來訪的貴賓迎面走來。客人用手掰下麵包頂部或邊上一小塊,沾一下瓷罐中的鹽,放入嘴中嘗一下後,微笑著對姑娘說一聲謝謝。古斯拉夫人認為,空氣、水、麵包和鹽是人類「四大生存之本」,故「麵包和鹽」是俄羅斯迎客的一種傳統厚禮。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2張

俄羅斯黑麵包

俄羅斯人喜歡甜食,尤其酷愛冰淇淋。在俄國,沙皇宮廷的達官貴人特別愛吃冰淇淋。據記載,1862年,卡捷琳娜二世正是用品味冰淇淋把彼得二世誘騙進宮,隨後即發生了宮廷政變。從前,冰淇淋在俄國是家庭手工業製造,在萊蒙托夫的作品中就這樣描寫過。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從美國引進機器生產冰淇淋。俄羅斯畜牧業發達,盛產牛奶,冰淇淋含奶量大,吃起來美味可口,而且價格非常便宜。我們在莫斯科工作過的老人都愛吃俄羅斯冰淇淋,它以貨真價實著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料新鮮,包裝簡潔,口感特棒,我們習慣地將冰淇淋按俄語發音叫做「麻老鼠」。每年不論春夏秋冬,不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公園裡,你都可以看到有人在吃冰淇淋,這已成為他們的個性。丘吉爾曾驚奇地說,一個人們在零下20度還在街上吃冰淇淋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

俄羅斯人愛獻花。每逢三八節、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男士們都必須給女士們送花。每年開學時,一年級小學生第一次上學時必須帶上一束鮮花獻給班主任。俄羅斯人獻花有講究,「喜單喪雙」:逢喜事,獻花的朵數成單;遇喪事,送花的朵數則成雙。這正好與我們的「好事成雙」理念相反。俄羅斯人獻花喜歡用康乃馨、玫瑰、菊花、鬱金香,而且最愛康乃馨。送花的原則是少而精,而且是單種、單色。平時常見的只送一束鮮花,包括一些隆重場合。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3張

2018年5月,默克爾訪問俄羅斯時,普京手舉鮮花迎接。

俄羅斯人豪爽,重感情。上世紀70年代我在蘇聯工作,當時中蘇關係不好,但老百姓家裡依舊珍藏著五十年代中國留學生送給他們的鋼筆、毛巾、老照片以及明信片。記得有一次去北極摩爾曼斯克出差,在咖啡館裡碰見一位中年俄羅斯人,聊了一會兒天,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後,就馬上請去家裡做客,打開冰箱,拿出魚子醬和伏特加盛情招待。後來他到莫斯科出差,還給我打電話,邀請到老阿爾巴特街一起喝咖啡敘舊。有一位前任離館時介紹的外地朋友,每次來莫斯科都要請我去外高加索餐廳品嘗風味烤肉,結帳時怎麼說也不讓你埋單,還要給我一瓶「亞拉臘」名牌科涅克。原來,他的弟弟是在埃裡溫科涅克酒廠工作,一聽說要送中國朋友,都特地從酒窖中取出五星陳釀。作為回禮,我每次送的是中國綠茶或茉莉花茶。我的朋友說,亞美尼亞人很喜歡中國茶,只在逢年過節時才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

至於我們兩國普通外交官在幾十年風雨同舟中建立起來的個人友誼,不論國家關係好壞,都歷久彌新。在做到中蘇關係正常化、建立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方面, 雙方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退休後仍不忘初心,成立「老朋友俱樂部」,以滿腔熱忱致力於兩國民間友好合作。

俄羅斯人不嬌生慣養。從小就培養勇敢、冒險的性格,幼兒園孩子冬季用冷水澆身鍛煉意志和體魄,到大劇院看芭蕾、聽音樂會,接受文化藝術熏陶。俄羅斯全民教育中十分重視體育鍛煉,許多健身項目被提升至文化課一樣的重要地位。「為勞力與國防做好準備」(勞衛制)列入國家項目,如學生達不到標準就不準畢業。據統計,俄國的家庭平均鋼琴擁有量占世界第一,家庭藏書率和國民閱讀率也是名列前茅。當然,近些年來,俄國內也出現了許多負面問題,包括腐敗現象嚴重、治安狀況差、犯罪率上升等,但其整體素質仍然較高。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4張

莫斯科地鐵讀書照

逆勢崛起

有人形容俄羅斯是「資源大國、軍事大國、科技大國、人文大國」,有人認為俄羅斯僅核武器和外交兩個單項堪稱「一流大國」,也有人則稱俄羅斯早已一落千丈,淪為「二流國家」啦……

上世紀90年代,受蘇聯解體和「休克療法」衝擊,俄羅斯政局和經濟波動振蕩,居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歷經解體磨難之後,俄羅斯又重新崛起。1999年開始,俄羅斯經濟恢復增長,連續8年均增幅約7%。國際金融危機對俄羅斯衝擊不小,GDP保持中低速增長。烏克蘭危機後,由於西方經濟制裁和國際油價暴跌, 2015年俄羅斯經濟負增長3.7%,2016年為-0.2%,2017年恢復增長1.6%。蘇聯時期年年進口糧食,現在正常年景,一年可出口3000萬噸谷物。俄羅斯延續了蘇聯時期住房、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保障,尤其重視義務教育。俄羅斯用了7年時間,花費500多億美元,以舉國之力成功舉辦規模空前的索契冬奧會,這本身就向世界展示了俄羅斯崛起的雄心和實力。但經濟過度依賴能源出口,地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老化,思想觀念守舊制約了發展。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將世人的目光再次聚向俄羅斯。在西方制裁打壓、甚至呼籲抵制俄羅斯世界盃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的陰影下,這次俄羅斯在11個城市精心組織64場賽事,球迷憑世界盃門票可享受免簽入境、機場專用綠色通道、免費乘坐公車等優惠待遇,採用球迷身份證、智能安保、視頻助理裁判等高科技手段,成功舉辦一屆「大數據世界盃」,彰顯了俄羅斯的軟實力。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5張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主會場盧日尼基體育場

誰也很難料到,一直不被外界看好的俄羅斯隊竟在揭幕戰中以5:0狂勝沙烏地隊,接著以3:1力壓埃及「法老王」,在1/8淘汰賽中又用鐵桶陣挫敗西班牙「鬥牛士」,接連打破了三項記錄:一是創造了世界盃歷史上東道主球隊的最佳開局,二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隊首次躋身世界盃16強,三是48年來歷史性地首度闖入8強,成了本屆世界盃「最大黑馬」。國際足聯盛讚世界盃組織有序,從各方面都收到了十分積極的評價,因凡蒂諾主席說:「我們都愛上了俄羅斯,發現了一個我們不認識的國家。所有那些對世界盃的恐懼都沒有變成現實,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正如一些評論指出,本屆世界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俄羅斯。不少球迷表示,沒想到俄羅斯這麼漂亮,俄羅斯人這樣友善,以後還要來的。

外交上,俄羅斯奉行東西方並重的「雙頭鷹」理念,呈強硬實用態勢,堅決維護自身民族利益,力圖重振大國地位。烏克蘭危機導致美俄之間戰略矛盾加深,而已崛起的俄羅斯絕不會屈從於壓力。俄羅斯加快轉向東方,同時表示不會自我孤立,願同西方和東方結交「平等夥伴」。仔細觀察分析一下,俄羅斯外交還是頗有章法的,包括應對敘利亞亂局、處理斯諾登事件以及在反導問題上進行針鋒相對的較量等等,而且對西方制裁強硬反制,標誌作為獨立一極正在回到國際舞台中央。恰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言,「今天沒有任何一個重大國際議題能夠在不和俄羅斯進行對話的情況下得到解決」。

▌柔道高手

「柔道高手」普京在國際上往往有出人意料之舉,讓對手琢磨不透。英國《衛報》說:「沒有人知道普京到底想幹什麼,他像拳王阿里般靈活躲避著西方的打擊,不管西方主管人言辭多麼像個拳擊手,事實上,拳台上只有一個拳擊手,他叫普京。」普京雖被有的媒體稱為「暴君」、「魔頭」,但連續四年登頂《福布斯》權勢榜。《福布斯》稱:「俄羅斯總統繼續證明,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能為所欲為並成功的人。」普京表示,我們被說成是「叢林之主」,俄國熊絕不會把自己的叢林交給別人。2015年10月24日《生意人報》報導,當一位記者問普京是鷹、還是鴿子時,普京答:「我是鴿子,但有一對非常強壯的鐵翅膀。」因而被媒體喻為「鐵翅雄鴿」。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6張

俄羅斯的雙頭鷹國徽

2002年有一首走紅的金曲《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我如今想要一個像普京強而有力的人,一個像普京不酗酒的人,一個像普京不使我傷心的人。」就連一些電台也播放這首老歌。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一首以普京名字第一個字母命名的《V.V.P.》歌曲也曾紅極一時。歌詞大意是,普京執政後國家穩定,經濟發展,他是上帝派來拯救國家的使者,「普京——俄羅斯崛起」。俄羅斯民眾認為,西方對普京的抹黑就是對俄羅斯的侮辱,甚至稱「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普京自己回應道:「俄羅斯有的是人才,俄羅斯可以離開普京,但普京離不開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以「普京繼續走紅俄羅斯」為題報導稱:你無法想像列寧光著膀子騎馬,不可能在史達林在世時聽到關於他的笑話,也不會看到藝人寫歌向戈爾巴喬夫示愛。然而,這一切都曾在普京身上發生。當葉利欽第二次當選總統時,人們感慨他「已經」65歲了;而今天普京過生日時,人們發現他才「剛滿」65歲。普京被大眾文化接受的速度,與其攀上政治頂峰一樣迅速。用一句老話說,普京已化身為「俄羅斯的傳奇勇士」。

2016年9月18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舉行選舉。這是近15年來俄羅斯首次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舉行重要選舉,因而格外引人註目。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國際觀察員,我應邀到莫斯科參加觀選工作。投票當天,我和外交部歐亞司的同事先後跑了10個投票點,包括莫斯科西城的居民區、莫斯科大學以及郊外的鄉村,與選民和各黨派的觀察員代表進行交流,並填寫了27份抽樣調查表。每個投票點都裝有錄影頭,直接上傳互聯網。選民憑身份證排隊登記、領取選票,到單間密室進行填寫,然後投入用有機玻璃製作的透明投票箱。選民以中老年為多,秩序井然,整個過程開放、規範,但投票率較低,只有30%左右(全國投票率48%)。據選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年輕人對政治不太關心。

觀選期間,也發生過誤會。在一個偏遠的投票點,一位上年紀的工作人員不讓我們進去,我說:「我們是國際觀察員。」對方說:「我們這兒從來沒有來過外國觀察員,是誰派你們來的?為什麼沒有提前通知我們?」我反問:「為什麼要提前通知呢?我們是按照你們的法律來觀選的,而且是你們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埃拉·帕姆菲洛娃女士派來的。」我出示了國際觀察員證,並指了指帕姆菲洛娃的親筆簽名,笑著說:「這可不是假的,難道你不知道中選委主席嗎?」她無言以對,只好去打電話請示,回來後對我們表示歡迎。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7張

俄羅斯杜馬大廳

還有一次,一位選委會主任責問我們:「你們怎麼不去美國監選呀?」我說:「只要有邀請,我們也會去的。」一個明顯感覺是,俄羅斯人很愛國,對美國、西方的制裁和打壓十分反感。第二天中午,我在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中心發表觀感時,還向媒體講述了這段小插曲。當然,我強調,從我們親眼觀察到的情況看,沒有發現違規現象,這次杜馬選舉確實是公開、透明、合法的。據各方反應,這次杜馬選舉較上一屆要「乾淨」,包括一些反對派也給予正面評價。有意思的是,參選的14個政黨中,大多數都打「普京牌」,利用普京語錄為自己競選。結果不出所料,統一俄羅斯黨取得了大勝,獲得343席,比上一屆杜馬多出了100個議席,穩操議會憲法多數。人們普遍認為,與其說是選民投統俄黨的票,不如說是支持普京,再次驗證了普京的高人氣。西方媒體評稱,這次議會選舉實際上是2018年總統大選的一次預演。

2018年3月18日,俄羅斯舉行了一場毫無懸念的總統大選。在8名候選人中,普京以76%的壓倒優勢勝選(2012年得票率為64%)。早在大選前,無論國內,包括反對派,還是國際上,普遍認為普京沒有對手,連任總統是「板上釘釘的事」。在西方打壓制裁、國內經濟下滑的背景下,為何普京在俄羅斯一直「深得人心」?外媒分析稱,普京是西方最不信任的政治家之一,卻是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政治家。18年前他繼承的是一個瀕臨崩潰的國家,在強大的中央權力下使其重新統一,出現了為期10年的強勁經濟增長,擺脫了對西方金融機構的依賴,重建了軍隊,讓俄羅斯人再次有了大國公民的感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8張

2018年5月7日,普京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宣誓就職。

客觀地說,普京自2000年執政以來,確實取得了引以自豪的成績單:工業產值增長了55.4%,糧食產量翻番,國債占GDP從69.1%降到3.1%,通脹從20.2%降為2.5%,外匯儲備從120億美元增至4520億美元,失業率從10.6%降到5.2%,平均壽命從65.3歲提高到72.6歲。正如華盛頓郵報評論,「普京掌舵令俄羅斯東山再起」。俄國內精英認為,在政治地位和影響力方面,俄羅斯沒人能和普京相比,因為他鞏固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民族領袖。若有人試圖孤立、妖魔化普京,結果只能是加強他的政治影響力。普京當選後提出新任期的主要任務是優先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當然,眼下俄經濟雖走出衰退,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難以快速擺脫對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過度依賴。如何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如何應對低谷中的俄西方關係,恐是普京新任期亟待破解的難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俄羅斯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較前突出,國際環境更趨複雜,但國內政局可望保持相對穩定,發展的勢頭不會逆轉。經濟制裁影響深遠,但俄羅斯民族有超強的忍耐力,而且愈壓愈強,定能渡過難關。對俄羅斯民眾來說,「民族尊嚴遠比經濟指標重要」,而且普遍認為目前困難是西方造成的,反而促進了內部團結。普京強勢政策主張仍受到普通民眾擁護,這無疑有利於俄羅斯國家的穩定和振興。

(本文系周曉沛大使在「大使來了」第三期活動上的第二部分發言。原文有刪減,經作者審閱刊發。編輯:一行,標題為編者所加,圖片來自網路。)

嘉賓簡介

「雙頭鷹」俄羅斯的別樣風情:豪飲成性、柔道高手、獻花達人 歷史 第9張

周曉沛,1969年畢業於北大俄羅斯語言文學系。1973年3月到外交部工作,曾任蘇歐司蘇聯處處長、參讚,歐亞司副司長、司長;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參讚、公使;駐烏克蘭、波蘭、哈薩克斯坦大使。現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外交學院兼職教授;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老朋友理事會主席、外交筆會副會長。

著有《中蘇中俄關係親歷記》《大使札記——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等,主編《我們和你們:中國和俄羅斯的故事》《我們和你們: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故事》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