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餘種稀見域外漢籍編纂出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報北京11月9日電(記者杜羽、戶華為)歷經十餘年努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持編纂的《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日前由人民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全部出版。該叢書從海內外搜集了2000多種稀見文獻,較為系統地整理了域外漢文古籍。

《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既收入歷史上從中國流散到域外的漢文古籍,也收入歷史上域外各國翻刻、整理、註釋的漢文古籍,還收入古代域外學人用漢文撰寫的、與中華文化有關的重要著述,每種文獻都附有提要,以便讀者了解其流傳情況及學術價值。該叢書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擔任編纂出版委員會主任,傅璇琮、林甘泉、白化文、陳高華、陳祖武、安平秋等知名學者擔任學術顧問。

在《文庫》編纂過程中,學者對漢籍的域外傳播之路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明代學者龔守愚撰寫的儒學著作《聖訓演》,其明代刊本已不知所蹤,但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該書的朝鮮刻本,極為罕見。該書上有「宣賜之記」印,說明是李氏朝鮮王室刊刻或收藏之物;又有「養安院藏書印」,養安院是16至17世紀日本名醫曲直瀨正淋的藏書樓名,說明該書曾流入日本。19世紀下半葉,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許多古本漢籍流散書肆,時任駐日公使的李盛鐸、楊守敬等中國士人從日本購回了大量珍貴漢籍。如今,李盛鐸的藏書大部分歸入北京大學圖書館,楊守敬的收藏也有部分歸入其中。這部《聖訓演》,內容源自中國,刊刻於朝鮮,曾被日本名士收藏,又回歸中國,在中、日、韓三國之間,構成了一個清晰的、呈現循環態勢的漢籍之路,正說明了東亞諸國之間由漢字、漢籍連接起來的文化關係。

作者:杜羽 戶華為